第50章 亂翻書(1 / 1)

還是改不了的老毛病,亂翻書。原先是無事亂翻書,而現在則變本加厲,因為退休而整天無事,所以是整天亂翻書。這回亂翻的是《魯迅全集》第五卷之《準風月談》的“智識過剩”,寫於1933年7月12日。

現在都說“知識”,不再說“智識”了。“知識”一詞據說是日文漢字形而來的詞彙,和從日本傳入中國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共產黨”“軍團”“戰略戰役”等詞是同時代的產物,和馬克思主義一同傳入中國。智和識從本義上說是等同的,而“知”如果是“格物致知”的那個“知”還行,否則隻是“知道”的意思。打住不提。

切入正題。20世紀末,興起一股叫做“智力競賽”的風潮,現在還餘波未止,各個電視台、各個級別的單位都舉辦,出的題類似“秦始皇是哪一年統一中國的?”鋪天蓋地。這怎麼能叫“智力競賽”?名副其實的“知道競賽”。我不知道的,你告訴我,我就知道了,很簡單的事。智力是什麼?是對關係的判斷。你告訴我秦始皇是怎麼一種情況,問“秦始皇會怎樣做?”這才是智力之所在。由於中國社會故有的輕淺風氣,至今仍有一些人還熱衷於這種“知道比賽”,並冠以博大而雄渾的名號,真是“轟轟烈烈空空洞洞”呀!

我向來讀書沒有係統,太雜,雜到讓人看不起的地步,出身貧寒,是沒法子的事,由它去吧!四十年前,香港有個陳存仁先生,與民國元老吳稚暉有過不淺的交往,曾被教育總長章士釗收為關門弟子。熟讀魯迅先生作品的人,大概知道這位總長就是因“北京女師大學潮”和魯迅先生論戰而對簿公堂的章士釗先生。這位陳存仁先生寫了一本《銀元時代的生活》,事無巨細,拉雜寫來倒也有趣,如果不是陳先生說,現在的人是怎麼也不會想到曾發生過的一些事。說,民國初建,一大攤革命事務,其中一項就是廢除中醫中藥,陳先生知道後,到處張羅聯係人,組織去南京請願,才將中醫中藥保留下來。現在想來,真得感謝這位名不見經傳、史冊不曾留名的陳先生。以我們自己心感身受的經驗、常識推想,中國人的秉性,一旦熱昏起來,是什麼犯渾的事都做得出的!

金聖歎被人稱為才子,不過分,他當得起。大概就為了這個,又有很多人嫉恨他,說他的種種不是。沒道理哪,這就顯得既沒肚量,也沒才氣了。金聖歎批點了一些書,《西廂記》《水滸》《六才子書》等,數批《西廂記》有意思,說得極有道理,不服不行,如果你有理性的話。

《西廂記》中有“酬簡”一折,裏邊寫到了張生和鶯鶯的所謂床上戲,金聖歎在他的批語裏說:“有人說是最鄙穢的一則,這個事情是哪個家裏沒有的?既然家家戶戶有這事情,哪兒是鄙穢的事情?要講到文章,能夠把這個事情寫得這麼美的人也從來沒有過。能夠寫得這麼美的文章,又哪兒是鄙穢?”所以金聖歎又說:“你說它鄙穢,大概你不懂得那個文章,隻懂得那個事情,所以,鄙穢的隻是你自己。”

妙哉!真是金才子語,果然不同凡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