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麵”前麵那個字讀什麼?後麵有拚音,(老師幫學生將書翻到後麵的生字表)拚一拚。
生:仰(yǎnɡ)麵。
師:對,讀(yǎnɡ),再接著讀。
生:“差點兒仰(yǎnɡ)麵摔倒。護士在後麵扶了我一把,責怪說:‘你使那麼大勁幹什麼?’我說:‘我沒想到我媽這麼輕。’護士問:‘你以為你媽有多重?’我說:‘我以為我媽有一百多斤。’母親說:‘我這一生,最重的時候隻有89斤。’”
師:很好。正確、流暢。我告訴你,讀書要像說話那樣,我舉個例子,大家都注意聽。(範讀後兩句話)像說話那樣自然。來,一起把最後兩句話讀一遍。
生:(齊讀第一段最後兩句話)
師:好,進步了。(走到第二個學生跟前)請你接著讀第二段。
生:“母親竟然這麼輕……如果你跟我媽生活幾十年……”
師:這樣讀,“如果你跟我媽生活幾十年”,大家一起讀一遍。
生:(齊讀)如果你跟我媽生活幾十年。
生:(接著把第二段讀完。)
師:好的,讀得非常流暢。有一句話大家要注意:“背(bèi)上背(bēi)著妹妹”,大家一起讀一遍。
生:(齊讀)背(bèi)上背(bēi)著妹妹。
師:再讀一遍。
生:(齊讀)背(bèi)上背(bēi)著妹妹。
師:(第三位學生)請你接著住下讀。
師:很好。要知道你們才讀了兩遍課文。
生:(第四位女生)我突發奇想地說……
生:(第五位女生)我坐在床沿上……
師:到目前為止,讀了三遍課文。三遍課文下來,就能讀得那麼好,你們四(6)班朗讀的水平非常高。於老師備課的時候也讀了好多遍,但我讀得不一定有你們好,我也不一定讀得正確,但是我想讀一遍給你們聽,好嗎?(生齊答:好)請把書打開。非常感謝你們,都坐得那麼好。
師:(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當讀到最後一段時,於老師按下了錄音機,一段舒緩的音樂漸漸響起。當於老師把課文讀完,台下報以熱烈的掌聲。)
師:同學們,有人把讀書叫“煮書”。(板書:煮書)一起跟我寫這個字。飯可以煮,肉可以煮,書怎麼煮呢?煮書就是把書讀熟,讀出味道來,把文章讀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讀出來。所以有人把讀書叫“煮書”。剛才我聽你們朗讀,對我有一層打擊,我覺得你們真了不起,讀了兩遍課文,就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暢,我想,你們聽了於老師朗讀課文,也有一定的打擊,一定會想到自己。於老師哪些地方比我讀得好,我想都是這樣的,互相學習,相信大家有這樣的感受,因此,請大家再一次把書拿起來,好好地讀,讀懂,讀出味道來,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來,這才是真正的讀書。
生:(自由讀課文)
師:讀完了嗎?好,這一次我又認真地看同學們的表情,和第二次又不一樣,我一看這表情,我知道這一次你們讀進去了。
教學語言賞析3:
學生四讀課文,第一次解決由課題引出的心理矛盾衝突,第二次解決通讀課文需要解決的“攔路虎”,第三次情感進入,進行感性的品味和體驗,第四次又有新目標“讀懂,讀出味道來”——第四次是在教師範讀之後。每一次目標均很明確,每一次都在前一次的基礎上更進一步。
聽名師課,千秋各異,特色鮮明。表現在教學語言形式方麵,有的語言簡潔,如蜻蜓點在平闊的水麵,微波初興,層層推開;有的話語綿綿,如輕風吹拂弱柳,攪動人心欲靜還動,動靜相諧;有的激情澎湃,聲波蕩漾,如四處迸濺的火星,點燃所有的激情與之一同振蕩;有的縱橫開闔,瀟灑豁達,如展開一幅幅山水卷軸,引領感情跌宕起伏,在更加廣闊的空間馳騁想象。表現在語言內容方麵,有的層層設疑,玄機四伏,像是引著學生爬山,每登一級,都能欣賞到無限風光;有的幹脆利落,直入主題,如牽著一根無形的線,師生沿著這根線跡走出各種教師預設的軌跡;有的把情感置於小舟,一邊在知識的海洋泛舟,一邊讓情感隨波激蕩;有的則是不斷把新知識新信息引入,就如一位開辟路徑的人,一邊前行,一邊就把樹苗栽在路旁。
於老師的語言風格,屬“輕風拂柳”一類,娓娓道來,花鳥不驚,但又是那樣平和,親切,有質感,有魅力,聲音響在學生耳邊,暖意吹進學生心底。而他卻確實又是一個開辟路徑的人,這麼一路行來,已經栽種下那麼多的含春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