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彼其之子(1 / 2)

第二百七十二章 彼其之子

由彭城西歸廢丘,一路上仍是由那名少年將軍親自護送。自從鹹陽之事過後,項羽再未單獨見過章邯。

章邯明白,自己的羽翼已經被生生折斷,唯一的念想也被付之一炬,如今的自己在誌得意滿的項羽眼中隻如螻蟻。章邯對此並不在意,彼此都是聰明人,許多事根本用不著擺上明麵,大家皆是心知肚明。

對於項羽的安排,章邯看得透徹,而對於章邯的心思,項羽估計也猜得七七八八。

少年將軍一路上什麼也沒說,隻在將人送至廢丘之後才將一封信交給了章邯。

不出所料,這是項羽的親筆信。他在信裏隻寥寥數語,並無任何客套,嚴厲要求章邯必須將劉邦牢牢看緊。一旦有任何差池,他便會親自率軍前來討伐。書信末了,項羽認真警告章邯,若想保護秦地遠離戰火荼毒,唯一的辦法便是謹遵他的命令。

這些話早已在章邯的預料之中,他沒有惱火、也沒有驚訝,隻將書信遠遠扔到一邊,再不去理他。

轉眼又至春末,遠離了南方的陰雨綿綿,章邯的狀況比之前勉強好了些。但正如大夫當日所說,他的精力大不如前,想要披掛上陣已是不可能。好在有德音在一旁寬慰,他心中的焦慮漸漸淡去,終於可以平靜下來做自己該做的事。

盡管雍地遠離中原,章邯還是讓章平留意打探著函穀關外的消息。

自從分封之後,各路諸侯並沒有相安無事,反而劍拔弩張、衝突不斷。項羽將天下分成了十九國,新諸侯王搶占了原有六國的領地,新舊諸侯王之間齟齬摩擦日漸升級。更有甚者直接怒斥項羽處事不公,扛起了反楚的大旗,明目張膽和項羽叫起了板。

前一刻還其樂融融歡聚一堂,後一刻便翻臉無情、互相指責。章邯聽了之後隻覺得好笑,卻又在意料之中。他現下無心攪和進那趟渾水中,隻求在恢複元氣之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觀。

然而想要恢複昔日的榮光又談何容易?項羽沒有給他太多兵馬,這些將士大多數都是從他國抽調而來,並不是當地秦人,與他互不知根知底。而且,軍中還夾雜著項羽的眼線,將他的一舉一動全都如實回稟給了遠在彭城的項羽。

章邯明白,自己初來封地,正是項羽最警惕的時刻。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以靜製動,先佯裝懈怠,騙過項羽,待他放鬆警惕之後才好暗圖複國之事。

雖然無法招募新軍、培養勢力,但他也並沒有閑著。項羽被諸侯王們攪得不得安寧,無法全心全意盯著西邊的動向,章邯好歹有了些自由,便讓章平派出一些心腹四下打探,想看看當日鹹陽罹難時有沒有人死裏逃生躲過一劫。

德音明白,他心裏放不下的始終還是嬴氏宗親和蒙氏。然而隨著日子一天天流逝,派出去的人一次次次空手而歸,他的情緒跌落穀底,僅剩的一絲僥幸也被消磨殆盡。

這一日,章邯起了個大早,迎著清晨朦朧的光提起了長劍。一套劍法隻練了一半,他就開始氣喘籲籲,額上沁出了細密的汗珠,迎著晨光閃著溫潤的光芒。

德音拿了絲帕上前替他擦汗,小聲責備道:“剛剛才好一些,就拿自己的身子不當回事。”

章邯笑了笑,握著長劍掂了幾下:“我本就出身行伍,讓我天天躺在榻上是會憋壞的。你放心,我心裏有數,適可而止、絕不強撐。練武可以強身健體、集中精神,這對我的恢複也有裨益。”

“你說得有理,你說得都對!”德音瞪了他一眼,將長劍奪了過去,利落地收回劍鞘。

刹那間,行雲流水的身姿映入眼簾。章邯心頭一動,想起了當年自己在沅茝殿教她劍術的場景。不知為何,章邯已經不願再去回想那些年月的舊事。他甩了甩頭,將那不期而至的畫麵從腦海中清了出去。抬眸的瞬間,忽然看見院中那株海棠開得正是燦爛。

德音沒有留意到這些,待她將長劍交給下人,一回身正好看見章邯盯著海棠出神。

“這些花什麼時候開的?怎麼如此好看?”德音整日裏一顆心隻撲在章邯身上,哪裏注意到這些,她剛一開口,就被章邯拉著走到樹下。

熏風裏夾雜著花草的清醒,暖暖的、甜甜的,沁地人心都要醉了。

章邯在花枝間流連徘徊,終於找到了最豔麗、最動人的那一簇,小心翼翼地摘了下來。

德音不知他要做什麼,隻是好奇地盯著他的一舉一動。直到他重新站到自己麵前,她才明白過來,隨即含羞帶怯地紅了臉。

躍馬提劍的手拈著嬌嫩的花,顯得有些笨拙。章邯深深吸了一口氣,極盡輕柔地將那簇海棠簪在德音的發髻上。

“嗯……”章邯抿著唇退了一步,染了墨一般的眼眸中含著笑意,“這海棠配不上你,沒你好看。”

不知他這是在發什麼瘋,德音忍不住笑出聲,在他胸前輕輕捶了一拳:“說什麼胡話!”

章邯順勢握住她的手,按在心上:“真想永遠都隻見你笑,不想再看到你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