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沒身不殆(1 / 2)

第二百七十七章 沒身不殆

隨著特使的來到,城外持續了許久的攻勢暫時停了下來。雙方沒了動靜,隻剩燒著油的火把劈裏啪啦作響,迸出星星點點的火花。

厚重的城門被緩緩打開,一隊車馬悄悄入了城。領首的騎兵高高舉著寫有“劉”字的大旗,在炎熱靜謐的夜色裏沉沉垂著。

一絲風都沒有。

章邯與德音站在雍王府門前,翹首等著特使的到來。車駕尚未停穩,章邯便幾步迎了上去,親自掀簾。

“子房,沒想到我們還能再見麵!”章邯拉過張良的手,眉宇間盡是笑意。

張良俯身下了車,退了一步拱手作揖:“雍王,別來無恙!”

“不必如此叫我。”章邯搖搖頭,將他扶起。

“那好,我便還喚你章將軍!”張良痛快地大笑幾聲,一眼瞥見德音,又俯首揖禮,“公主安好。”

德音回禮,隨即又勸道:“知道是先生你來,我們已經備好熱茶,還請先生進屋說話。”

張良也不拘禮,主動拉住章邯:“走走走,我有好多話要和你說呢!”

三人進了屋,德音命人奉上茶,待下人魚貫而出,她才微微笑著走到張良麵前:“張先生,我知道你此次前來定是有要事相商。我一介女流,不懂政事,便不打擾你們了。”

見她要走,張良慌忙起身揖禮相送。等到房門被重新掩上,他才欣慰而又略顯羨慕地盯著章邯:“公主深明大義,章將軍得此紅顏相伴,實在令人豔羨。看樣子,那日我費勁心思將公主救出來是救對了,能夠助你們成此良緣,我這心裏也覺得舒坦。”

二人隔著一張書案相對而坐,相隔的距離比平日裏近了些,能清楚地看到對方麵上的任何細微變化。

聽著張良的讚歎,章邯收回目送的視線,麵上竟久違地閃現過一絲安寧。

“若無她在,我恐怕早已屍骨無存。”章邯感慨頗深,隨後又探身問道,“你是如何從彭城逃出來的?那日我聽聞韓王遇害,十分擔心你也慘遭毒手。可惜我自顧不暇,無法施以援手,隻能四處打探你的消息。但你從那之後就沒了蹤跡,我還以為……”

“你以為什麼?” 張良坐了回來,伸手取過案上的杯盞,淺淺品了一口,麵上的笑意隱了去,“我哪有那麼容易死?否則豈不是白白便宜了項羽?項羽挾私報複,逼死韓王。我本想輔助韓王複國,沒想到卻落得如此下場。韓王死了,韓國也沒有了,我這條命必須留下來,替韓王討回公道!”

“如今這世道哪來的公道?還不是兵強馬壯者說了算?”章邯輕輕哼了一聲,忽然意識到這話放在眼下可能帶了些諷刺的意味,轉而又笑了笑,“那你是怎麼逃出來的?又怎麼會成為劉邦的臣子?”

張良並未介意,回憶起那段時日的刀光劍影,不由握緊了拳頭:“我與項羽的叔叔項伯有些故交,早年間他殺了人犯了命案,是我將他庇護了起來。他一直感念我的救命之恩,所以當他得知項羽殺了韓王時,就立刻派人偷偷將我送出了彭城,我這才撿回一條命。既然項羽忌憚我與漢王的交情,那我就隻能投奔漢王,替漢王效力了。”

“原來如此。”章邯恍然大悟,“你仗義豪爽,廣交天下英豪,是你的仁義救了你。”

“算是吧。”張良不好意思地擺擺手,“不過要說這項伯,確實與我頗有緣分。當初項羽設局鴻門宴,想要暗殺漢王,也是項伯提前和我透了消息,我才能替漢王設想好計謀,幫他全身而退。”

“鴻門宴的事我有所耳聞。聽說劉邦隻帶了幾名親信趕來赴宴時,我還對他的膽識大為欽佩,沒想到也是你暗中助他啊!”章邯忽而有些感慨,“劉邦與你緣分匪淺,你幾次三番救他,實則是他的貴人。”

“什麼貴人不貴人?”張良搖搖頭,微揚的嘴角透著些許無奈,“君有道,則臣盡力而奸不生,無道,則臣上塞主名而下成私。我就算我有滿腹才學,也需要儀仗明主才可一展抱負。漢王禮賢下士,對我尚算認可,我能在他麾下尋得一席之地,已經很是滿足了,豈敢以貴人自居?”

章邯默默盯著他許久,眼神頗有些玩味:“你一直將劉邦看得很高,這讓我百思不得其解。雖然我也認可他有王者風度,但……在我心裏,你出身名門,飽讀詩書,雖是疏朗,卻也孤傲,能被你如此看重,他必有過人之處。”

張良微微垂眸,盯著杯盞中升起的嫋嫋水汽:“還記得那個問題嗎?”

聽他猛然轉了話鋒,章邯眉峰一挑:“你是指……你追隨韓王複國與天下一統?”

張良不置可否,抬眸盯著他,目光炯然,仿佛蘊藏著無窮的力量:“我與你一樣,明白這天下若要止息戰火,就必須要遵循始皇帝定下的製度。華夏一統,廢分封、行郡縣,政令由天子出,這才是真正的大勢。然而胡亥不懂其父的用心,暴虐無度、禍國殃民,百姓苦不堪言,被逼無奈揭竿而起。項羽推翻二世暴政,這一點上我始終支持他。所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王無道,必失民心。然而當我為了恢複韓國而奔走呼號,眼見華夏大地再度被無數小國分得支離破碎,我心裏又深感不安。如今狼煙再度四起,便更加印證了大行分封的錯誤。韓王被害,複國無望,於我而言這是遺憾、這是國殤,但或許也是一次機會。它讓我徹徹底底跳脫出來,站在天下人的角度來重新審視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