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想明白了嗎?”
“嗯,想明白了。”張良認真地點著頭,“當我想明白的時候,也就更加體悟到韓非先生當年麵對的困境,明白了他那時所經受的煎熬。他比我想得深遠、想得透徹,他早就明白天下的大勢到底是什麼。民心望治,大家所期盼的,不過是一個太平盛世。我相信,如果他不是韓國王族,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追隨在始皇帝身側。然而,他的出身不允許他這樣做,所以他才會做出那樣的決定,以那樣悲壯的方式來殉葬自己一生的理想。我比先生幸運了許多,上天給我指明了方向,也在我腳下為我鋪開了一條大道。”
章邯聽懂了他的意思,眼光裏夾雜著些許欣慰,些許哀愁:“所以,你覺得劉邦就是你的明主?他能夠替你實現你的夙願?”
張良沒有任何回避和閃躲,迎著他審視的目光鏗然答道:“漢王誌在天下,然而他所追求的,是再造一個和大秦一樣的天下,而不是如今這諸侯林立、廝殺不休的亂世。他和項羽不一樣,雖然沒有顯赫的出身,卻更懂得民間疾苦。那時他西進攻秦,虛心聽取我的建言,善待秦軍、秦民,不嗜殺、不濫殺,雖是暗藏了收買人心的意圖,但也足以見得他的聖明、睿智和仁慈。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他看清大勢、心存大道、寬容仁義、從善如流,這樣的人,才能成為最後的勝者。”
望著張良眼中的點點星光,一陣酸澀湧上章邯心頭:“再造一個和大秦一樣的天下……”
“是!”張良信誓旦旦,眼中的光芒越發耀眼,“我曾和漢王聊起過你,將你和我說過的話告訴了他。當聽到華夏一統、萬世永昌的時候,他高興地拍著大腿,起身繞了好幾個圈。他說他心裏一直也是這麼想的,隻是不知道該如何用語言將這個道理說出來。除卻個人恩怨,他始終認為項羽大行分封乃是倒行逆施,將整個華夏再度拖進無窮無盡的戰亂之中。我與漢王算是熟識,知道他其實一直都很尊敬始皇帝。有時,他也會和我感慨,說當初若是扶蘇繼位,應該能將他父親的遺誌好好繼承下去,令黔首安寧、百業振興。天意弄人,既然老天不給扶蘇這個機會,那麼總該有人將這信念繼承、發揚。漢王讓我告訴你,他願意做這個人。同時,他想讓我給你轉達一句話,他真摯地邀請你,隨他一道,再塑天下一國!”
“嗬。”章邯長長舒了一口氣,不動聲色將視線錯開,“所以,這就是你今日來找我的目的?”
看出他的回避之意,張良又向前探了探身子,一把摁住他的手:“大道廢,有仁義;國家昏亂,有忠臣。我知道你是大秦的忠臣,可你想想,你們這些忠臣最後落得的下場是什麼?蒙恬、蒙毅可謂帝國雙璧,卻也逃不過昏君落下的屠刀。胡亥篡奪神器、殘害忠義、喪盡天良,他不配為君,甚至不配為人!他用胡作非為親手斷了大秦的氣數,卻不思悔改,甚至在你和王離為大秦的存亡殊死拚殺時,他仍舊不辨忠奸、不明事理,屢屢掣肘前線,自毀長城。群雄並起,昔日的格局早已被打破。你往函穀關外看一看!那裏如今已經成了什麼樣子?烽煙不息、兵連禍結,諸侯互相攻伐、血流成河,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這難道是你希望看到的?如今,你那二十萬秦軍早已灰飛煙滅、鹹陽也化作一方焦土,你什麼都沒有了。項羽忌憚你,不會給你足夠的兵馬,單憑你一人之力想要恢複秦國,簡直難如登天!章邯,大秦已經亡了,你已經不是秦臣了。既然你仍心懷抱負,為何不願意從舊日的束縛中跳出來?”
章邯默不作聲,目光落在案頭那簇跳躍的燈火上。過了許久,他才緩緩開口:“我的父親為救蒙驁將軍而死,蒙驁將軍臨終前將我托付給王翦將軍。王老將軍一直將我視作家人,對我嚴加教導。後來,我有幸得到始皇帝陛下賞識,成為了羽林軍的一員。陛下將我帶在身邊,教我識字讀書、讓我明白身為秦將的職責。我曾向他許下過誓言,終身追隨他,為大秦戰至最後一刻。如今回想起來,可真是一語成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