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談判成功的重要要素(3)(1 / 3)

那位頗有心計的故事主人公覺得時機已到,終於以500美元的低價買進了這塊油田地皮。原來他把所有籌集的資金都存人了本市最大的銀行裏,並特地請了銀行家為他壓陣助威。等到人們搞清事情真相後,那塊油田已開始動工建設了。

學會示弱與糊塗

示弱和糊塗在談判中經常被用到。它是利用人們的同情心理取得談判勝利的方法。適當的時候使用這一技巧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瞞天過海

所謂瞞天過海即利用人們觀察上的錯覺,以假象示人而將真相隱藏起來的做法。

三國時期的聰明人諸葛亮,年輕時仰慕黃正英的才華,與黃私訂終身。但黃氏的相貌卻比較醜陋,家人不讚成這門婚事。諸葛亮的嫂子強烈要求諸葛亮退掉這門親事,另選一美女完婚。諸葛亮無奈隻好給黃氏寫了一首退婚詩,詩中寫道:

笑你容貌不配我,

他日另酬鸞鳳誌,

多諒小生處世難,

口應婚約可改移。

嫂子見了,心頭大喜,也就放心了。過了一段時間,諸葛亮對嫂子說,他要在三日後完婚。誰知三日後當婚紗打開時出現在他嫂子和眾人麵前的新娘子仍是黃正英。嫂子很是詫異,已經退掉的婚事怎麼又續上了呢?原來諸葛亮當日寫的退婚詩乃是一首藏尾詩,把句末的字連起來讀就是“我誌難移”。黃正英聰慧過人一讀就懂,理解了諸葛亮受到的壓力,同時也明白了諸葛亮的心意。隻是諸葛亮的嫂子卻被諸葛亮的瞞天過海之計給瞞住了。

瞞天過海並不是為了欺騙對手,主要是出於一種策略的考慮。運用這種策略一般主要是為了在談判中取得主動或者為了扭轉自己被動的局麵,它和別有用心的欺騙是兩回事。

“軟弱”也是一種力量

在經濟談判中,有時“軟弱”也是一種力量,它可以引起人們的同情和幫助,並使強者無用武之地。在談判中,你要學會裝得絕望無助,以得到對手的幫助。也要學會在需要的時候說:“我不知道。”“我不明白。”“我不懂你的意思。”“請幫助我。”等。這會使你占據有利地位,戰勝強者。

假裝糊塗

假裝糊塗可以化解談判對手的步步緊逼,繞開對己方不利的條款,而把談判話題引到有利於己方的交易條件上。當對方發現你誤解了他的意思時,往往會趕緊向你反複解釋,在不知不覺中受你的話語的影響,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你的要求。所以,談判老手們總是把“難得糊塗”作為他們的一個信條,必要時就瀟灑地“糊塗”一回。泛舟商海,此種“糊塗”之舉實不算少,而談判效果卻是“清醒”之時所難以比擬的。

丹麥一家大規模的技術建設公司準備參加聯邦德國在中東的某一全套工廠設備簽約招標工程。開始時,他們認為無法中標,後來經過詳細的研究分析,在技術上經過充分的討論,他們相信自己比其他競爭對手更有優勢,中標很有希望。

在同德方經過一段時間的洽談後,丹麥公司想盡早結束談判,早日簽約。可是,德方代表卻認為應該繼續進行會談。會談中,德方主談人說:“我們進行契約招標時,對金額部分采取了保留態度,這一點你們一定能夠理解。現在我要說點看法,這可能很傷感情,就是請貴公司再減2.5%的金額。我們曾把這一想法告訴了其他公司,現在正等他們答複。選哪個公司,對我們來說均一樣。不過,我還是希望我們能同貴公司合作。”

德方代表彬彬有禮的語氣中頗有犀利的言辭,丹麥公司表示:“我們必須商量一下。”

1個半小時以後,丹麥人回到了談判桌旁,他們故意誤解對方的意思,回答說,他們已經將規格明細表按照德方所要求的價格編寫,接著又一一列出可以刪除的項目。

德方一看情形不對,馬上說明:“不對,你們搞錯了。本公司的意思是希望你們仍將規格明細表保持原狀。”

接下來的討論便圍繞著規格明細表打轉,根本未提到降價的問題。

又過了1小時,丹麥方麵準備結束會談。於是就向德方提出:“你們希望減價多少?”

德方回答說:“如果我們要求貴公司削減成本,但規格明細表不做改動,我們的交易還能成功嗎?”這一回答其實已經表明對方同意了丹麥方麵的意見。

於是丹麥公司向對方陳述了該如何工作,才能使德方獲得更大利益。德方聽了之後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丹麥公司還主動要求,請德方撥出負責監察的部分工作,交由丹麥公司分擔。

交易談成了,德方得到了所希望得到的利益,丹麥公司幾乎也未做出什麼讓步。

假裝糊塗貴在一個“巧”字,倘若弄巧成拙,結果自然不會好。

裝糊塗也要有一定的度,倘若超過了這個度,超過了對方的承受範圍,勢必影響感情,甚至引起談判的破裂。另外,裝糊塗、故意犯錯或誤解不能超出法律所許可的範圍,否則會惹來許多不應該的官司。

攻擊要塞和反擊藝術

攻擊和反擊是談判者經常用到的談判技巧。攻擊要攻擊要塞,反擊也要得體。隻有這樣才能做到攻擊有力,反擊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