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掌控談判的方法(5)(1 / 3)

談判者在談判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對手,有的表麵上看起來沉默不語,似乎很好對付;而有的則是鋒芒畢露、咄咄逼人,毫不掩飾地想做整個談判的“中心”,霸道地使整個談判圍著他的指揮棒轉,這是屬於傲慢自負型的談判者!對前一種人需沉著應付,不要相信他表麵上的反應,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策略對付可能會有較好的結果;而對後一種人則可以采取“以柔克剛”的策略。

1.沉默冷靜地觀察對手。在談判中,不要急於反駁,不要急於解釋,盡可能耐心聽對方滔滔不絕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提出自己的要求,必要時甚至可以使談判出現冷場,並在雙方之間展開一場忍耐力的競爭。即使這時,自己仍要頭腦清醒,情緒平穩,靜觀事態發展,直到對方再次申訴自己的觀點。需要注意的是,這裏沉默不語不是絕對不說話,一定要把“沉默不語”控製在一個適當的“度”之內。這個度就是要使談判能繼續進行下去。因為人們之所以要采用策略,是為了使談判能獲得一定成果,而不是使談判宣告破裂。

2.故意轉移話題。在談判中,有一段時間決不和對方直接交鋒,而是對方說東,我則漫不經心地說西;對方說三,我則若無其事地說四。在這種故意轉移話題的過程中,避其鋒芒,然後針對其失誤突然出擊。

3.抓住機會提問。麵對趾高氣揚、盛氣淩人的談判對手,不必和他的言詞正麵交鋒,而是要在他目空一切,自以為是的高談闊論中,選準機會適時提問,請其回答。這裏的提問,可以是針對其發言中的自相矛盾之處,還可以是針對其發言中的違背常理之處等。每次提問實際都起到使對方降溫的作用,隻有當對方降溫到一定程度時,談判才能正常地進行。勇氣也是談判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談判者可以運用勇氣來創造權勢。談判時,如果你有足夠的膽識,並能衡量和承擔可能產生的後果,你就可以抱著不怕談判破裂的決心令對方讓步,這也是權勢讓談判轉弱為強的一種表現。

戰勝強硬對手的方法

談判桌上經常會遇到強硬的對手。如何才能戰勝強硬對手呢?我們可以用強硬的態度去麵對對手的強硬,也可以用其他方法來化解對手的強硬。我們自己變得強硬了,也能戰勝強硬的對手。

用強硬去麵對對手的強硬

1986年9月的一天,在杭州萬向節廠的外貿洽談室裏,廠長魯冠球正在與美國俄亥俄州某公司總裁特倫斯·多伊爾以及國際部經理萊爾進行一場緊張激烈的談判。美方要求杭州萬向節廠的所有產品都要經過他們公司出口,不準自己銷往其他國家,魯冠球當然不同意,因為這意味著自己要放棄許多機會。雙方僵持不下。

這家美國公司曆史悠久,萬向節銷售網分布甚廣。他們自以為實力雄厚,勝券在握,說出來的話未免咄咄逼人。此時,國際部經理萊爾向魯冠球拋出了“殺手鐧”。

“我希望廠長先生還是簽定這個協議為好,否則,我方將削減貴廠產品的出口數量,這對貴方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

公司總裁特倫斯,多伊爾也慢條斯理地說:“尊敬的魯先生,您會看到,我們與貴廠有兩種關係。第一種是,我們優惠提供技術、資金、先進設備、市場情報,代貴方培訓工程師,但條件是貴廠的產品隻能由我們獨家經營。第二種是,你們可以把產品出口給其他客戶,我們也可以不買杭州萬向節廠的產品,而轉向購買印度、韓國、巴西、中國台灣的產品。魯先生,您喜歡選擇哪一種?”

美方的軟硬兼施,魯冠球也早已料到。這幾年,杭州萬向節廠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聲譽日隆,美方幾次來杭州談判,都提出要獨家經營。魯冠球認為,簽定這樣的合同,無異於綁住自己的手腳,使自己受製於人,因而始終沒有同意。但是這一次,美方似乎是誌在必得了。

魯冠球沉著冷靜,說:“按照國際貿易慣例,我廠和貴公司之間隻是單純的買方與賣方的關係,我們願意把產品賣給誰就賣給誰,貴方無權幹涉,我們的關係應該是相互合作、共同發展。我再次重申:不同意簽定獨家經銷協議!”

談判桌上的空氣似乎凝固了。多伊爾猛地站起身,收拾皮包:“這樣的話,我們隻減少進口貴廠的產品!”

隨行的外貿人員紛紛頻頻暗示魯冠球,但魯冠球並不理睬。他有禮貌地說:“隨時歡迎貴公司代表回來繼續合作。”

兩個美國人走遠了。望著他們熟悉的背影,魯冠球心裏並不好受。正是這兩位美商,最早在廣交會上發現了他們的產品,專程趕到錢塘江畔的杭州萬向節廠,使魯冠球的產品一舉打入國際市場。之後他們幾乎年年聯袂而至,和魯冠球結成了朋友。但是友誼並不能代替商業中的競爭。

多伊爾和萊爾回到美國後,一份措辭嚴厲的信件越過重洋來到了魯冠球的辦公室。美商在信中提出杭州萬向節廠的產品存在問題,需要重新檢驗,要求付檢驗費。

其他各種刁難也接踵而來。按規定,出口信用證應提前兩個月寄來,可美方卻遲遲不發。原定1987年出口46.5萬套萬向節被削減為21萬套,一下子打亂了杭州萬向節廠的生產計劃。產品積壓,利潤直線下降,廠內外議論紛紛。此時,美方稱:“隻要簽定獨家經銷合同,檢驗費和削減合同可以一筆勾銷。”毫無疑問,這一切都是美方有意在給魯冠球施加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