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範例:昭君出塞的故事千百年來為人們所稱頌,然而又有幾人能明了昭君命運中的悲苦?正是因為“畫圖”難識“春風麵”,直接導致了昭君“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的命運……
詠懷古跡(五首之三)
【唐】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麵,環珮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譯文:群山萬壑隨著江流奔赴荊門,昭君生長的地方現在還有村落。一離開皇宮,命運就和沙漠連在一起,隻留下一座長著青草的墳墓向著漢朝的方向。皇帝隻憑畫圖怎能辨別月貌花容?環佩聲響,好似她的魂魄月夜歸來。千年琵琶彈奏胡音,樂曲分明是在抒發滿腔的怨恨。
詩詞寫作賞析:這首詩是杜甫經過昭君村時所作。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曆代文人爭相傳誦,其中此詩是最為傑出的篇章之一。後人評:“詠昭君詩此為絕唱。”此詩開篇直接引出歌詠對象王昭君,點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這裏用一個“赴”字,表麵上是寫群山的氣勢,實則是為了借這樣的出生地烘托王昭君的不同凡響。三、四句僅用十四個字就寫盡昭君的一生,把昭君生前身後的寂寞淒涼寫得淋漓盡致。五、六句揭示了昭君悲劇的根源:漢元帝隻看畫圖不看真人的昏庸,造成了昭君抱恨天涯、葬身異域的悲苦命運。最後兩句正麵寫昭君的怨恨,點明全詩主旨:“怨”“恨”。“一去”表明怨的開始,“獨留”表明怨的終結。詩人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但詩人的主觀情感沒有直接寫出,而是通過客觀描寫讓讀者自己去感悟,言近旨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