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老爺子你別糊弄我們。”一個漢子按奈不住,起身吼道,四周的客人紛紛注目。
“既然是這樣,還談什麼,何必讓我看。”陳伯欲拂袖而去。
“別,別,陳老爺子,你說這是假的,有什麼證據。”行六子趕緊拉住陳伯,強笑著問道。
“首先,這個杯子在文獻中是有記載的,此杯形似人舉,九龍雕頂,青銅封沿,錫泥斷口,其工藝應該屬於漢朝武帝時期,為宮廷之物,有書雲:“豐其溢,日中見槲,遇其夷主。”這中間所指的“夷主”就是匈奴,是漢廷賞賜匈奴之物,但是你看看現在這個,龍翹垂尾,而當時漢朝講究的是龍尾擎身,這就是最大的敗筆,不用聞就能看出,虧你行六子也是跑江湖的,連這點兒都看不出來,看這封口,雖然模仿的似模似樣,但是當時的青銅業很發達,冶鐵使用的還是皮囊鼓風,所以漢代出土的青銅製品往往有一點燒焦的皮味,這玩意你一聞,就是新嶄嶄的鐵渣滓味,這東西無非是用豬尿熏了幾天。就在這兒裝神仙。唉呀,小老弟你是走了眼了。”陳伯說道。
“媽的,你敢騙我行六子,我看你們是不打算在這條街上混了。”聽完陳伯的話,行六子大怒,拽起一個漢子的衣襟,欲施以老拳,兩人嚇的臉色蒼白,正欲辯解。陳伯一把拉住他,說道:我看這二位也不是有心施騙,畢竟是吃江湖飯的,難免有所誤會。問清楚再說也不遲。”
兩個漢子連連點頭,惶恐的說出了這杯子的來曆,原來這兩個家夥是以倒鬥為生,平時也到一些鄉村古宅********,前不久剛從一個外鄉商販手裏買的,以為是寶,欣喜之下急欲出手。
不想被陳伯識破。
“我看這樣,兩位來一趟也不容易,不如在這找個八哥(外行),處理了算了。”陳伯小聲說道,說完有意無意的衝我使了個眼色。
三人聽了大喜,就裝做在一起談論起這個古玩的珍稀來,引的不少客人側目相看,談了一會兒,行六子起身說身上帶的錢不夠,要回去拿,說完出門。
這時陳伯向我使個眼色,我心中一動,裝做過來看希奇的,湊上前把玩起來,兩名漢子看了麵露喜色,說:怎麼剛才那個客商去了這麼久還不回來?”
“他呀,整天窮的動挪西借,說的話幾回靠過譜兒?不過他眼光倒是不錯。”陳伯說道。
“這東西我買了,多少錢?”我玩了一會手裏的杯子說道。
“不貴,不貴,我倆兄弟急需周轉,隻要你看的滿意,給個價就行。”一名漢子說完看看陳伯,似是征求他的意見。
“你們願意多少割愛?”我說道。
陳伯把手罩在袖子裏,然後握緊我的手指,開始“講數”。
“不行,不行,太貴了,我隻願意出這個。”我握住了他的兩根手指說道。
陳伯沉思了一下說:行,就按這個,反正我侄子缺錢用,要不然,別說他們,我都不願意。”
“我現在沒帶這麼多,要回去拿,你們在這裏等我。”說完我轉身出門。
“快點呀,剛才那主兒要是回來了,就由不得我們了。”兩漢子臉上露出了欣喜的表情。
我飛快的跑回店鋪,把經過給墨藍一說,墨藍沉思了一會兒,說:“買,如果你沒看錯是陳伯給你遞的眼神,那這東西肯定錯不了。”說完遞給我一張支票。
我拿著支票飛快的跑回茶館,交涉完後,拿著杯子回到店裏。
墨藍反複的看了看杯子,嘴裏嘟嚕著:“奇怪,這件漢代的古物雖然貴重,但是也並不少見,怎麼陳伯要費這麼大周折給咱們。”
“陳伯擺明了是想讓我們發這個財嗎?沒準是想讓我們給他分點。”我不以為然的說道。
“咚咚”門外傳來了敲門聲。
我打開門一看,門外赫然站的是陳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