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古怪買賣(2 / 3)

沒想到陳伯還有這麼大本事,我倒是小瞧他了。

鑒別古玩,可不是誰都能幹的活。

一般的鑒別裏手,對付點小器活,年代太長的還好說,因為年代太長了,隻要有一點痕跡,比如印鑒、器質、殘痕,還有不同年代達到的工藝水平,都可以鑒別出,而且市麵上流傳的少,比如你說你挖出了一個螭龍紋心形玉佩,是個秦物,本來這種玩意找遍全國也就這一個,稍微有點曆史相關記載的,要是假的一點就破,所以玩贗的不敢倒騰這些,真搞出來一個,別說價值連城,就是那些玩古的高手,也想飽飽眼澤,看的多了,再好的贗品也能讓人看出點問題。但是年代太近的,比如唐、宋以後,混雜的工藝多,而且市麵上流傳的也多,所以反倒不容易讓人看出問題。

到古玩市場想撈“片子”拾“漏”的,一定要懂的裏麵規矩,一般新客去了,店鋪拿出的首件大多是假的,喊一虛高,其實不是讓你買,而是試試你的眼力,看你是不是玩這個的,真瞎了,就別想見著好的了,眼準的,首件揣摩出來了,才會給你看真品。

鑒別古玩的,可以分為三類,一是“行賣”,二是“裏廷”,三是“暗鬼”。

“行賣”指的是常年做這買賣的,因為以前舊社會沒有考古這專業,有的也就叫個金石家,所以統稱為“行賣”。

“裏廷”就是指那些原本少爺羔子,後來家道敗落了的人,因為從小過的就是鹿鍾鳴鼎,用的是漢瓷,坐的是唐墩,所以見多識廣,這些人,原本大多是王侯的子孫,所以名稱裏暗含宮廷的一個“廷”字。意思就是從裏麵出來的人,但是這些人也大多被人看不起,出來也就是混個肚兒圓。

“暗鬼”指的就是倒鬥摸金這一類人,因為常年和墓穴、棺槨打交道,這類人也出了不少鑒寶的高手。

前兩類高手靠的是“看”和“摸”來識別,隻要把古玩從頭到腳仔細撫mo一遍,即知何朝之古,價沽何金。

而“暗鬼”依據的就是“聞”,因為在墓穴裏的屍體,一般多帶有屍毒,不能直接伸手觸摸,而葬者多喜歡把寶物帶在身邊,所以倒鬥高手不會象東陵大盜孫殿英那樣的大苯賊,見什麼拿什麼,逼急了就來個“大揭頂”。

“暗鬼”隻會選幾個珍稀的小飾物,一是便於出手,二是寶物講究的是愈小愈稀,因為古代的工藝不發達,但是勞動力資源比較密集,所以造大容易造小難,像萬裏長城,就是勞動力集中的表現,除了前兩年聽說過有人要在上麵鋪瓷磚,倒是沒聽說過誰要把它倒把手賣出去。

因為這類人常年在地下玩“地道戰”,而且出售時也不明,所以被稱為“暗鬼”。

一般能冠以這個稱號的都是高手,據說清朝末年有個“暗鬼”高手,享譽全國,後來日本鬼子侵華,因為不願意給日本人識別古玩,被活活槍殺。

此人是個“聞家”,據說隔著門簾就能聞別,一次有人要拿幾件古玩來鑒別,剛走到院子,他坐在屋裏就讓來人回去,當時大家都不解,後來他笑著告訴眾人說:“這人拿的是個雌品,在碳火上燒烤過,滴過棺材油(據說用老棺材末燒化後滴在古玩上,可造成不平,偽造成古玩被泥土裏的酸性物質侵化的手感),又在地裏漚泡了半年,剛取出不足一星期。“來者聽後倉皇奔逃,眾人皆服。

行六子說話間就和另外兩人推攮著陳伯走進旁邊的一個茶館,三人坐定後,一人從口袋裏拿出一物,遞到陳伯眼前,我站在門口,陳伯背對著我,我看不清楚他們手裏拿的是什麼,但是我看見陳伯放在長凳旁邊拿著掃把的手在微微顫抖,我進了門,坐在旁邊的一個桌子前,眼睛不經意的瞄了過去。

擺在對麵四人桌子上的是一尊人擎鼓腹凸雕龍紋杯,“人擎”指的是杯子把手的地方鑄造成一個銅人,手擎杯子,杯肚外鼓,雕刻著龍紋,杯口緊縮,因為隔的遠,我估摸不出具體年代。

“這是個贗品,早在你們身上的時候我就聞到一股豬尿泡味,所以我不願意過來就是因為這個。”老頭輕描淡寫的說道,和剛才在門外我看到的舉動完全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