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知道詿驊酈是從哪裏來的,他舉目四望,發現左邊沿著懸崖正上方,有一條羊腸小道蜿蜒伸向上方,小道通到峭壁的拐角處,就斷了,這條小道究竟有多遠,因為峭壁阻隔著視線,所以看不出來,他隻好沿著這條小道,身子緊緊的貼進峭壁,慢慢的挪動著,越往上走,越覺得冷風習習,整個空間都是青霧蒙蒙的,四周看不到任何植物,峭壁上刻著一些象形文字和一些用紅色的顏料塗抹的圖案,有些看上去像是古代的狩獵圖,也有些像是星相排列,他沒有工夫去研究這些,他小心翼翼的移動著,不知道自己挪動了多久,隻覺得兩條腿都像是灌了鉛一樣,好幾次他都想打退堂鼓折回去,但是生的yu望一次又一次的浮現在他的腦海裏,他咬緊牙關,繼續往上走,豆大的汗珠順著他的臉頰流下來,拐過峭壁的一角,他發現前麵的路逐漸變的寬闊起來,他精神一震,直起身子邁步往上走去,走了大約很長一段時間,他才走到頂端,當他的頭剛剛伸到上麵的時候,眼前豁然開朗,這是一塊光禿禿的平地,方圓大概有幾十丈之寬,中間擺放著一個長方形的棺材,他抬頭向上看去,曠野繁星,給人一種夜的美,他順著天空向四周看去,吃了一驚,因為天空周邊的寬度距離他並不遠,就在距離山崖外麵幾十仗遠的地方,像一個黑色的大牆,幾十丈長如果是在平麵位置上,距離會很遠,幾乎看不清楚,但是站在一個相當高的視點上,仍然會感受的非常貼近。
他仔細看去,才知道這並不是天空,原來上麵是個半圓的罩子,自上而下籠罩著整個山崖,四周的空氣雖然流動,但是上麵的蒼穹看上去仍然死氣沉沉,給人一種凝固的感覺,原本以為的繁星原來是由無數個寶石組成的,是誰花費了這麼大的精力去建造這麼大的建築呢?
陳全興心裏充滿了疑問。
他想走到棺材前去看個究竟,正準備抬腳,忽然看見前麵的地麵上有很多裂縫。
裂縫很寬,最窄的地方也有四尺多,他把頭伸到距離他最近的裂縫邊上,往下麵看去,隻見沿著裂縫往下方的地方上許多鐵環,一直延伸到下麵去,底下深不見底,但是這些裂縫看上去沒有人工修葺的部分,似乎是天然形成的,突然他看見下麵有一排亮點蜿蜒向上,由於隔的太遠,他看的不真切,漸漸的亮點消失了一些,但是仍然有很多在繼續向上行走,慢慢的距離他所在的崖頂有七八丈的距離,他才略微辨別出看清楚在半山上遊動的亮點是一對對朦朧地人影舉著火把走上來,大約人影走的更往上一些。他才看清楚這些人和詿驊酈穿著打扮差不多的人,手裏舉著並不是火把,而是一根棍棒,上麵綁著一個發亮的圓形物體,作為照明用的。這些人每走過去一段,就有人消失了,這些人越走越靠上,漸漸的距離懸崖隻有兩三丈了,腳步聲也隱隱約約的傳來,而人群隻剩下六七個人了,陳全興擔心這些人繼續上來會發現他,正打算找個地方躲起來,左右四顧,覺得四周除了他上來的那條路,沒有可隱藏的地方,正在躊躇間,聽見下麵的腳步聲已經沒有了,他看往下麵一看,發現剩下的人也都消失了,這才鬆了一口氣,現在退路已經沒有了,往下麵去,更是想也不敢想,現在唯一值得研究的就是那口棺材,也許憑借著那口棺材裏的東西,他能夠對這個神秘的地下世界有一些了解,於是他起身,尋找裂縫間的通路,他小心的挪動著步伐,繞過這些裂縫,靠近了這口棺材,走到近處,他才發現,眼前的這口棺材呈菱角形,上麵棺蓋是半圓形的,在棺材下麵有個兩尺深,五尺左右寬的坑洞,棺材就架在坑洞內土石壘積的支撐牆上,陳全興記得師傅曾經說過,古代最早的墓葬是沒有棺槨的,多是以下挖深穴,壘土為墳,奴隸主多會把坑穴挖的似模似樣,像生前居住的地方一樣,按照考古上的分類,多稱之為“坑葬”。到了春秋戰國時候,隨著社會分工的具體化,才有了棺槨,那時候人類對生活居住環境的認識以為地球是個半圓形,所以在講究周禮的時代,為了追求天人合一,就把棺槨設計成下麵是長方形,上麵棺蓋是半圓形的,這種習俗一直從春秋戰國延續到三國,直到唐宋以後的棺槨,才建成上下一樣,和現在所見到的差不多。但是在棺蓋邊角上仍然保留了一些弧線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