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乍入江源觀景秀,戲說雙城賞風情
輕風翦翦,林濤陣陣;晨光熹微,鶯啼婉轉,蟲鳴不絕;春日的風景煞是撩人。旭日微升,仿佛怯怯地探著腦袋,樹葉間透過幾縷陽光,那浸滿周身乍暖還寒之氣息還不曾全然褪去。有詩為證:
“日頭欲出未出時,霧失江城雨腳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雲猶含態石披衣。
煙村南北黃鸝語,麥隆高低紫燕飛。
誰似田家知此樂,呼兒吹笛跨牛歸?”
穿過林海,讓人驀地頓有豁然開朗之感,誰又能料想茂林修竹之後會是這般廣闊的境地,一條浩淼的降水坦蕩而過,它的存在,讓嫋娜的江南,陰柔裏略添了幾分陽剛,又不讓人覺其粗獷。這江曰臼江,因江邊不多見泥土,幾十公裏長的岸上盡皆是石臼而得名。
“江北秋陰一半開,曉雲含雨卻低回。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原是王襄陽《江上》詩,也不知誰人倒騰來說是臨川寫江城之景,同是江上不假,至於是否江城誰也無從考證,這以訛傳訛,一代代流傳至今,所謂魯魚亥豕古已有之,並不罕見;誰也不知江城曆史幾何,隻是影影綽綽中,誰也難道說分明。在年長的人那,依稀可聽到那樣一個由來,把盞一杯,眾君聽我細細訴來:
江東江西有兩個大家族世居此地,江東江城,世代住著江家,這江城不大,方圓約摸五百多平方公裏,住著一十六姓之族居多,即江、邢、柳、孫、祖、陶、吳、鄭、王、陳、李、衛、沈、韓、韋、朱;多是讀書漁獵之人;其中首推江姓,其他暫且略去不提。江西住著何家,名喚何莊,何莊比之江城略略小些,雜有一十二姓,即:何、李、林、許、褚、劉、趙、汪、霍、閔、楊、曹。此外其他姓氏,且略去;何莊人耕織畜牧,勤懇敬業,且這臼江也隻是江城水岸見得石臼,何莊岸畔卻鮮有、幾近於無。卻似老天弄人,連這鍾靈毓秀之氣,也多見於江城,江城中人崇文,何莊之人尚武,江城人靈氣,何莊人率真。江城何莊均以龍作圖騰,源於禹王治蛟龍,後續細說。此回說這江城。
史載——江姓始祖乃江元仲:名恩成,字元仲。舜帝時為伯益之三子,侍夏帝啟為大理(主掌刑名之官),受封於江邑,建立江國。江國後被楚國所滅,其後世子孫以國名為氏,稱江姓。故江氏後人尊江元仲為江姓的得姓始祖。江國滅亡後,江人被楚強遷於楚國內地江亭,成為楚民。一部分江人北逃入陳國,其中一支向東北方遷移到齊魯大地。秦漢時期,江人主要活動於豫、魯、鄂,後向西、北、南發展,冀、晉、皖等地。兩晉南北朝時,北方戰火紛飛,政權頻迭,中原百姓大批向東南遷移,江姓也隨之向江東移民,定居於會稽。唐宋之際,隨中原居民的多次南下移民,江姓進入了贛、浙、閩廣大地區,明朝時進入台灣。隋唐時期,這員外是要職,至於後世一度成為閑職姑且不論。
這江城至今何時何事,想是不明曉得好,自可想做你所期冀之朝,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何況這故事我們道的是人世百態,信之則有,不信則無。
且說江城住有個江員外,員外江禦風,美髯鳳目,雙目如潭,有才儀,天質自然。因江老太公江謖和何莊李成似交好,故長子娶長女,李翕如,其實這李公四女,翕如,純如,皦如,繹如,名均出自《論語》: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李公為人瀟灑,猶工音律,且器宇軒昂,才藝不俗,重情義,發妻張氏去後不曾娶,人生唯一遺憾便是妻子,李夫人之死李家一直諱莫如深,僅有一子李弼。江員外膝下三子,一女;長子江海,海,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曰:海,天池也,以納百川者。次子江濤,濤,大浪為“濤”來去不定,氣勢恢宏,且右一壽字,恰祭奠去世不久的太老爺,一生福壽雙全,安享天倫;女兒,江夭夭,仲春桃花爛漫時所生,又因詩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冠後世寫桃之首,故名之,其母柳瀟瀟乃員外之妾。三子江洋,其出生之說,比斧聲燈影之事,更撲朔迷離!江母很想要一個親生女兒,然接連兩個兒子之後,又有兩個孩子相繼夭折,想著第三個孩子,不論是否女兒,但求安然無恙!
卻說這江母身懷江城迫近臨盆之時,一日小憩,朦朧中卻聽得濤濤巨響,漫天大水傾天而下,直衝著江府而來,唬得這江夫人,猝然驚醒,原是南柯一夢。見夫人神色慌張,倏忽起身,青墨還未明就理,“夫人,當心動了胎氣”;話音未落,江夫人,匆匆趕赴員外書房,正欲敲門,門已開啟,這員外額頭也沁滿水珠,散若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