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開始的輝煌瞬間變得黯淡。卡爾上研究生的一年後,他對數學完全失去了興趣,之後又轉到法律學院,但很快,他對法律也失去了興趣。最後,他當了一名辦事員,這份工作讓他既不用思考,也不用擔責任。
由此可見,正確的教育方法是多麼的重要。如果采取了錯誤的教育方法,不用說是個天賦一般的孩子了,即便孩子天賦異稟,也會在這樣的環境中被扼殺的。
幼兒時期的教育決定孩子一生
格拉彼茨牧師勸我用嚴厲甚至犧牲幸福的方式逼催著孩子成長,這是一種非常極端的做法。而另一種極端的方式,則是聽任孩子自然發展,放棄任何人為的努力。
我認為培養孩子不僅要有足夠的耐心還要具備足夠的聰明智慧。特別是對於我這個做父親的來說,更是如此,因為我麵臨的是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天賦不高甚至低於正常人的孩子。
我妻子的母親,是一個善良的天主教徒,她曾勸我說:“威特,既然小卡爾天生不太聰明,你也就不用為此而太過煩惱了。讓他順其自然地發展吧。千萬不要因為曾在別人麵前誇口而感到慚愧。那些都不是重要的,隻要你們家庭幸福就已經足夠了。”
我知道她的一片好心,在那樣的情況下,還能夠那麼理解我,並能同情和安慰我。對此,我非常感激。
但是,關於教育小卡爾的問題上,我並沒有像別人想象的那樣悲觀。雖然,小卡爾智力不太好,不那麼讓人稱心如意,但關於他的將來,我始終抱有足夠的信心。
因為我相信嬰幼兒時期的教育足夠能克服那些所謂的天賦不足,我深信合理的教育能夠改變一切。
我曾經對我朋友們說,縱觀曆史上的偉人和天才,他們大多數都有一些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如果他們能夠接受到更加好的教育,那麼,他們一定會更加偉大、更加健康,也會更加和善、更加寬大、更加出色、更加聰明、更加正直、更加謙虛、更加堅強。總而言之,就會成為更加完美的偉人和天才。
一個人的品質怎樣,很大程度上由他幼年時期所接受到的教育程度決定。所以說,國民的道德怎樣,由這些國家人民及其子女接受到的教育決定。在世界各地,人們推崇不同的倫理,信奉不同的主張。不管是東方人的天命和宿命論也好,還是希臘人的知識主義、藝術主義、自由主義也好,還是羅馬人的保守主義、黷武主義,猶太人的宗教主義、熱情主義也好,這些都是他們幼年時期所受教育造成的。
柏拉圖曾經在他的《理想國》中全麵描繪過未來理想國家的樣子。在他心中的理想國的樣子中,“子女教育是社會的基礎。”這一觀點實在高明。
人就像瓷器一樣,從小時候起,他的一生的雛形就形成了。幼兒時期就好像是製造瓷器的黏土,給以什麼樣的教育就會形成什麼樣的雛形。威廉就曾經教導我們:“幼兒是成人之母。”此言確實千真萬確,我們誰都無法否認,小時候就形成了成人的基礎。
因此,我們應該盡早教育孩子,開始得越早,取得的效果就越顯著,孩子越能夠成為完美的人。
我想,隻要能夠盡早開始教育小卡爾,他一定能夠戰勝先天不足,成為優秀的人才,我也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孩子的潛能
這就是我與人們衝突的地方了。我的教育觀點的核心是:對兒童的教育,要在兒童智力剛開始發展就要進行。然而,現在比較流行的主導思想是:兒童的教育應該從七八歲時開始。這種說法現在被人們廣泛認可,並深信不疑。除了這一說法外,還有一種讓很多父母都感到非常恐懼的觀點,那就是兒童的早期教育對兒童本身的健康有害。
麵對這些錯誤觀點,我常常感到無可奈何。因為它們非常流行,所以,反觀我的教育理論,在世人的眼裏,它們荒唐至極,更不用說盼望我們的父母們能夠利用自己的理論把一個“凡夫俗子”訓練成“天才”了。
即便是在小卡爾經過教育後表現出很多方麵優於正常兒童的時候,人們仍然普遍認為,小卡爾是天生就有這些才能,這並不是教育的結果。對此,我感到實在心有餘而力不足。
卡爾出生時是個什麼樣的嬰兒,我在前麵已經簡單介紹了一些。現在,我還想向各位敘述一下他出生時的一些細節。我想,隻有如此,才能讓大家有一個更為清晰的印象來判斷我的這個兒子是不是生下來就是個所謂的天才。
可以這麼說,任何一個人隻要在那時看到我的小卡爾,都不會相信他是個天才的,反之,人們一定會毫無疑問地認定他是個反應遲鈍的孩子。
兒子出生時的情景讓我非常傷心,但這又有什麼辦法呢,他畢竟是我的兒子。
卡爾是個早產兒,比預產期早了一個月,他還沒有從母親子宮中發育充分就突然闖進這個陌生的世界。
他出生時,這個小倒黴蛋兒的脖子上纏著臍帶,因此而差點丟掉性命。幸虧醫生們搶救及時,小卡爾奇跡般地活了下來。盡管他活了下來,但是他四肢抽搐,呼吸困難。
看到這樣的情景,當時,醫生就說了一句令人痛苦不堪而又客觀存在的實話:“盡管這個孩子活了下來,但他明顯先天發育不足,他的大腦好像還沒有發育健全。所以,即便他今天活了下來,恐怕他將來的生活讓他感到更加可怕。”
事實上,那段時間正如醫生所說的那樣,兒子沒有讓我和妻子看到有美好的將來的蛛絲馬跡。
小卡爾不僅沒有表現出有任何天賦的跡象,就連一些本能的反應都表現得非常遲鈍。和正常的嬰兒不一樣,他不會去主動尋找母親的乳頭,靠著母親把奶水擠出來一點點地喂他才活了下來。
看著兒子這樣糟糕的情景,我傷心而又著急,但從沒有產生過要放棄的想法。為了幫助兒子在成長速度上能夠跟得上其他同齡孩子,我決定仍然按照原計劃進行早期教育試驗。我認為,既然這個孩子天生就反應遲鈍,不讓人滿意,那麼,我就一定要盡全力讓孩子的不高天賦發揮出八、九成,越多越好。為了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對兒子的教育早早就開始,在他智力開始發展起就進行教育。
那麼,為什麼早期教育更容易造就天才呢?想要明白這個道理,就要從兒童的潛能開始談起。根據對生物學、生理學以及心理學等學科的深入研究,人們發現,人生下來就具有一種特殊的能力。不過,這種能力沒有表現在外麵,在表麵上根本看不出來,而是隱藏在人的體內的,我們把這種能力叫做潛在的能力。比如,有一棵橡樹,如果按照理想狀態生長的話,它能夠長成三十米高,那麼,我們就說這棵樹具有能夠長到三十米高的潛能。同樣如此,一個兒童,如果按照理想狀態成長,能夠長成一個具有一百度能力的人,那麼,我們就稱這個兒童具有一百度潛能。
這種潛能就是天才。所以,天才並不是我們平常認為的那種隻有少數人才具有的天賦,而是每個人體內都潛藏著這樣一種潛能。
但是,要達到這種理想狀態,定然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即使橡樹擁有長成三十米高的潛能,要真正長成三十米高還是困難重重,通常情況下,橡樹隻能長到十二米或者是十五米左右。如果環境不好,則隻能長到六到九米。但是,如果經常給橡樹施肥等等,好好養護它,那麼,橡樹能夠長到十八米或者二十一米,甚至有的能長到二十四米或二十七米。同樣道理,即便是天生具備一百度能力的兒童,如果完全放任,不去管它,他成人後,最多也就變為具備二十度或者三十度能力的人。也就是說,他的潛能隻能被挖掘二到三成。但是,如果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那麼,這個兒童成人後能夠達到六十度或七十度,甚至八十度或九十度能力的人。換言之,他的潛能能夠被挖掘出六成或七成,甚至八成、九成。
教育的目標就是能挖掘兒童的潛能達到十成。隻要能夠讓人充分發揮出這些潛在能力,那麼,人們便能做出很多非凡的事業。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因為教育方法的不得當,人們的這種潛能,絕大多數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更沒有得到發揮,這就是為什麼天才那麼少的原因。該怎樣教育出更多的天才呢?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及早挖掘、誘導孩子自由地發揮出這種潛在的能力——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