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了解孩子是教育的關鍵(3 / 3)

“你們怎麼了,是不是鬧別扭了?”

“是的,她總是亂動我的東西,上次,她來的時候還弄壞了我的小提琴的琴弦。”

“她這樣做,你很不喜歡,是嗎?”

“嗯,她每次來都要擺弄我的小提琴,我都跟她說過好幾次了,可是她就是不聽。真討厭!”

“那我們想一個辦法,讓她不動你的小提琴,可以嗎?”

“我把琴放到琴盒裏鎖起來,然後放到你的房間裏去,這樣,她就碰不到了。”

“這個主意不錯!如果這樣,我們還要不要請伊莎貝爾來呢?”

“那當然可以啦!”

因為我改換了心態和態度,像朋友一樣和她交流,所以女兒才放下戒備,敞開心扉,傾訴了自己的不快,最重要的是,最終找到了解決的辦法,這樣不但挽回了差點兒取消的生日派對,也幫她解決了和小夥伴之間的矛盾。因此,對待孩子,父母也需要用真誠和理解的態度。隻有這樣,父母們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才能用恰當的方式幫助孩子解決成長中的煩惱。

媽媽是世界上最愛你也最了解你的人

在教育女兒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隻要我樂意多花時間和她溝通,就能夠滿足女兒對親情的需求,讓她願意和我分享心事和心情。在她誠懇和坦率的基礎上,我就能輕而易舉地真正了解她。女兒知道我最愛她,才會欣然接受我,讓我完全了解她。眾所周知,人們都不樂意讓陌生人或毫無瓜葛的人來了解自己,也沒有人願意向和自己沒有關係的人袒露心聲。

很多母親總是在家務上花費太多時間,以至於不能抽出時間陪孩子,和孩子交流。而做父親的,大部分時間都忙於工作,很少有心情坐下來和孩子認真交談,成功人士更是如此。他們總是有許多理由為自己辯解。

一天,米爾斯麗特太太向我講述她和兒子之間的一個小故事:

“一天晚上,因為有事,我很晚才回家。剛進家門,兒子卡夫特就笑眯眯地向我走來。他十分高興地對我說:‘媽媽,我的作文在報紙上發表了,這是一篇關於小動物習性的文章!’

“恰好這時,我看見兒子把小貓的飯碗打翻了,碗裏的東西撒了一地。當時,我感覺很累,再見到這個情景,心裏不由得很生氣。我瞪了兒子一眼,說:‘我知道了。看看你,把貓碗都打翻了,還寫小動物生活習性呢……怎麼總沒有一點穩當勁兒……再看看你的臥室,簡直像個狗窩。我跟你說過多少回了……’兒子的笑容頓時全失,他悻悻地收拾了打翻的碗,然後沒精打采地整理自己的房間。看著兒子垂頭喪氣的樣子,我才意識到自己剛才太過冷漠了。但是,一時間,我又不好意思向他道歉。直到現在,他都不太願意和我說話。”

米爾斯麗特太太可能認為,自己沒有說錯或做錯什麼,而且事實也確實如此。但是,她沒有想到的是,孩子會因為她的冷漠感到傷心和沮喪。兒子本來很高興,想和母親聊會兒天,講講自己的文章,或者借機發表自己的見解,又或者讓母親分享自己的快樂,但母親的態度就像撲麵而來的寒風,瞬間就把孩子的熱情刮得不見蹤影。

米爾斯麗特太太說,從那以後,兒子不太願意和她說話了。我覺得這很正常。孩子會想:我有那麼開心的事想告訴你,你居然這樣對我,你平時是不是更不願意理我呢?這樣一來,卡夫特會認定母親不願意和他交流,當然就不願意去自找沒趣。之前我們講到過,真正了解孩子,是父母教育好孩子的前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意,才有可能和孩子進行無障礙交流。父母要讓孩子明確地知道自己對他們的愛,隻有在愛的保證下,他們才能沒有任何顧忌地向父母袒露心聲。

有時候,孩子會沒有任何理由地黏著家長,既無話可說,也沒事要做。不過,他可能會十分期待地看著忙碌著的媽媽,而且煞有介事地問:“你愛我嗎,媽媽?”有些媽媽可能會覺得這個問題問得十分奇怪,會毫不在意地說:“我愛你,去別的地方玩吧。”這時,孩子可能會這樣想:“如果你真的愛我,那為什麼還讓我走開呢?”

眾所周知,父母不可能時刻陪伴孩子。孩子也不需要父母每天待在他們身邊,他們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兒。盡管如此,孩子們卻總在關心一件事情:父母是不是在想著我?是不是真的像他們說的那樣愛我?父母應該愛孩子,但是自己也有很多事情要忙,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

維尼芙雷特小的時候,我總是認真傾聽她對我說的話。不管是和學習有關的,還是關於的玩的,我都會認真聆聽,隻要她願意向我傾訴,我就會鼓勵她說出來,並且像對待大人一樣對她,從來不隨便應付她提出的問題和說的話。

女兒的表達欲很強,她總是喜歡向我和丈夫講述有關她的事情。女兒經常會講講她一天的生活、感受、學習和發現。因此,她的表達能力發展得很快,語言能力也比同齡小朋友好很多。通過這樣的交流,我和丈夫則對女兒有了一個更深入、細致的了解,同時也享受到了親情之樂。

我們一家人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就是晚飯後一起散步。我和丈夫牽著女兒的小手走在安靜的林蔭道上,享受著黃昏時分的景色和女兒帶給我們的歡樂。這時,丈夫可能會詢問她的學習情況,了解一下她到底學到了哪些知識。女兒會十分開心地向我們述說她每天的心得和進步,以及自己在學習中的感受和快樂心情。

節假日,我們會全家總動員去郊遊,讓女兒在和自然親密接觸的過程中感受世界的美好。有時因為工作太忙,我和丈夫不能同時帶女兒去,但是無論如何總會有一個人帶著女兒去。在大自然的懷抱裏,女兒的視野更開闊,比平時更有活力,語言也更加豐富了,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一天,女兒指著一隻在天空翱翔的小鳥對我說:“媽媽,如果有一天我飛向很遠很遠的地方,像那隻小鳥一樣飛,你還愛我嗎?”

“怎麼不會呢?你能像鳥兒一樣自由飛翔是媽媽對你的期望。”“這是為什麼?”

我說道:“因為最愛你的人是媽媽,最了解你的人也是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