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心理創傷會導致成年時的某些疾病
當我們尋找成年精神病患者病因的時候,往往會發現,他嬰幼兒時期就已經潛藏病患產生的誘因了,這個結論是我們通過在心理層麵上進行研究和分析後獲得的。
通過對精神病患者記憶中的一些事情的分析我們發現了一件事情,當我們兒童時期有一些痛苦無法對其他人進行表達和傾訴的時候,這些痛苦在他成年以後很大程度上會對其人生產生決定性的影響。當我們有了這個發現後,我們既感到痛心,但同時我們又感到很欣喜。因為它和我們通常認為的事情幾乎完全不一樣。當我們在童年時心靈上受到了創傷,那麼,以後這個創傷會深遠地影響一個人的成長,但我們大部分人卻不認為它們是造成我們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上述心理創傷通常是因為成年人將自己意願強加給孩子而造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他們對孩子的影響最大。
分析兒童的心理,需要從兩個不同層次著手。在對待這件事情上分析者一定要認真。一是從較淺的層次進行分析,這個層次是來自於人的本能和外界環境的矛盾。當人不適應環境時,就會為適應這種環境而做出妥協,但這種妥協是他本身並不想的。這種類似的矛盾其實還沒有那麼激烈,是可以緩和的,他的大腦可以對這些讓他如此矛盾的原因進行分析。
第二個就是深層次的心理分析,這需要我們不斷地對它進行研究。在大多心理分析中,我們通常很少提及第二個層次的心理衝突,因為提及的少,所以,我們解決這類問題就十分困難。對於這些問題,人們研究得很少,最多把它們看做是疾病源的一種。
目前專家和學者達成了這樣的共識,就是不管治療哪種疾病無論身體還是心理上的疾病,都一定要對患者童年的經曆進行研究。因為童年時期產生的疾病由於日積月累對人的影響最深遠也最難以根除,換個角度來說,一個人成年後有怎樣的生活方式是由他小時候的行為方式決定的。
現在醫學技術越來越發達,人類對於疾病的研究已經進入了很細微地劃分各種分支學科的程度,例如,胎教和嬰兒保健學科就是從關注兒童的身體健康方麵著手的,以便讓社會多去關心兒童的身體健康,但是,人類心理方麵的疾病治愈方法的研究雖然有所發展但是沒有發展這麼快。
雖然存在有很多人因童年時期的創傷帶來的成年時期的大部分疾病的事實,但卻隻有很少的人去嚐試分析研究並且解決這個問題。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呢?主要的原因就是現在要對潛意識進行探索需要借助一定的技術手段,但是這些技術隻適用於成年人而對於兒童是不適合使用的。現在的技術還無法使一個孩子對他童年時發生的一切進行回憶,因為他現在也處在童年階段。所以,在與兒童溝通時,要多去觀察,而不是進行那些所謂的分析研究。還有要注意的就是,觀察要多從兒童的心理角度來進行分析,從中去感受兒童與成人世界之間的不同與矛盾。所以,這樣的研究不需要任何理論和技術,隻需要“用心”去對待,通過自己用心的觀察來看待兒童及其所處的生活環境。
同樣的,對待兒童心理研究不需要多麼深入地研究心理疾病,隻要弄清楚兒童內心是如何認知現實世界的就可以了。但是,到目前為止,人們還是沒能對人類心靈發展的軌跡有所描述,對兒童在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沒有描述,對與他的監護人之間因不理解而產生衝突沒能描述,更沒能對兒童無法用語言表達的苦楚、迷惑、莫名其妙的自卑感進行描述。
雖然我們現在的心理分析對兒童心理發展的作用和貢獻還很小,但是現在對成年人的兒童心理研究卻對心理分析的發展起著非常巨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以普通人、正常人作為研究對象的,這種研究對於精神疾病的發生能夠起預防作用,這點正好與我們的初衷,即與合理分析防治精神病吻合。
通過上麵我們可以看到,我們麵前即將展開的是一個探索兒童世界的科學新領域。對兒童進行心理學研究和精神分析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對兒童進行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正常人,並且它將通過掌握兒童的精神生活讓更多的人了解兒童,讓人們能夠有正確的方法去對待孩子,讓人們意識到對孩子成年後造成很大傷害的正是她們錯誤的做法。
要控告成年人
弗洛伊德用“壓抑”這個詞對兒童心理紊亂的最根本原因進行描述,這當中的含義我們不用說大家也明白了。
當成人對兒童進行了壓抑時,那麼,兒童就不能順利地成長。事實上,兒童是孤立於整個社會之外的,那麼,誰是這裏指的“成人”呢?如果他被某個“成人”影響,那麼,這裏指的就是一個具體的成人,一個在他身邊的成人。一般情況下,他的父母是首選的這個人,然後才指他的老師和身邊經常接觸的大人。
教育孩子們是成人必須承擔的義務,並且還要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長。但現在情況已經變了,是因為人們探究了心靈深處之後,現在的“被告”卻成了那些過去被當做人類的保衛者和恩人的人。所有的成人在這裏都成了被告,無論母親、父親、教師,還是兒童的監護人,我們還要控告對兒童的幸福負有責任的社會。實際上某種含有啟迪意義的東西就存在於這令人驚訝的控告中,上述情況就像上帝的審判般神秘莫測和讓人無比敬畏:“我把孩子委托給你們,你們都對我可愛的孩子們做了些什麼呢?”
反對和為自己辯解肯定是成人的第一個反應:“我們已經盡心盡力地愛我們的孩子,為了孩子們而犧牲自己已經是我們的習慣做法。”事實上,這種辯護對我們來說是一點意義都沒有的。我們對於誰受到控告不感興趣而感興趣的是這種控告。“自己看護和教育兒童已經是竭盡所能了。”被控告者通常這樣認為。他們卻發現,自己深陷茂密無垠的森林之中如同進入迷宮般的困境,找不到一個出口,他們迷路的原因,其實因為他們自己。
所有讚成維護兒童權利的人,應該敢於控告成人的這種行為。並且要持續不斷地這樣做。這種控告是很有趣的,因為批評的不僅是“偶然”的錯誤,而且是無意的錯誤,這種無意的錯誤是由“潛意識”犯的。所以提出控告是很有必要的,它使人提高了自我認識,也可以使人的道德水平提高。的確,發現和利用以前從未發現的東西都可以讓人取得真正的進步。
但是,人們對自己錯誤的態度總是顯得很矛盾。每一個人都會對自己犯了有意識的錯誤而感到悔恨和傷心,但潛意識的錯誤卻沒有發現。我們能夠發展到更高的水平是因為潛意識的錯誤中含有一個秘密,它讓人超過某個已經認知的和所希望達到的目標。在中世紀,曾有一個騎士要準備鬥爭,因為他的榮譽受到了踐踏,他要去捍衛自己的榮譽,然後他跪在祭台前虔誠地承認:“我宣布這是我自己犯下的錯,我有罪。”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會對這樣的現象感到奇怪:自己被人控告,人們還要蜂擁而入地去聽。他們聚在一起對控告中所說的話表示讚同,承認錯誤。事實上,由於刻薄和不斷的控告,深藏在他們潛意識中的東西被帶到了意識層麵。因此,獲得意識就是精神的發展,展現意識之外的東西。實際上精神文明能得以發展正是通過這些發現。
我們必須在成人的生活中進行一次猛烈的變革,因為我們要用相反的態度來對待兒童,要把兒童從危害他們的心理生活的矛盾中解救出來。雖然成人認為他們已做了為兒童能做的一切,錯誤就在於他認為自己對兒童付出了愛,他自己已經做出了犧牲,這是因為對於兒童的心理他們並不清楚。
的確,還有很多的關於兒童的東西我們並不明白。我們必須了解、發現的兒童心理中某些部分一直是我們不清楚的,指引我們去探索兒童未知的心理正是這種對不清楚部分的探索需要。而且,盡管我們研究兒童是通過心理學和教育完成的,但還是有很多的兒童我們成人無法了解。因此,我們在研究兒童時必須堅持犧牲的精神和具有一種激動的情懷,就像那些淘金的人一樣。為了尋找埋藏在兒童內心深處的秘密,成人必須做上麵提及的事情。這就是所有的人必須共同去做的事情,不管是什麼國家、民族和社會地位的人,因為產生的這種要素是對人類道德的提升所不能缺少的。
成人對兒童的不了解正是成人與兒童不斷發生衝突的原因所在。而學習一些新的知識或達到更高的文化水平並不是解決這種衝突的方法。找到每個人不同的出發點對每個成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成人必須自己去發現那些阻礙理解兒童的無意識錯誤,如果他想進一步了解兒童,那麼必須具備與這種尋找相應的態度去找尋這種錯誤。不要把追尋自身的錯誤想象得十分困難,因為錯誤總會留有痕跡讓我們發現。當感到十分需要解除疾病我們就會想到藥物。一個手指關節脫臼的人為了拜托疼痛和用他的手去工作便很希望手關節能複原。同樣的,隻要成人認識到長期所經受的軟弱無助和痛苦變得無法忍受時,他就會十分強烈地意識到要改正錯誤,感到自己真的錯了。當所有的一切變得輕而易舉了,那麼正常的秩序就建立起來了。
我們隻要認識到擁有的東西太多了,隻要相信我們能夠做的事情很多,那麼,我們就會非常希望去認識兒童的內心世界具有與成人的心靈完全不同的特點。
如此,成人就會變得不再以自以為是和妄自尊大的態度去和兒童進行交流了。以前,成人認為兒童身上犯了錯,是因為他們不能理解兒童,他們總是從自己的視角出發去看影響兒童心理的一切問題。成人總是把兒童看做是“心裏什麼也沒有的人”,必須由他們盡力去督導。成人認為必須為兒童做所有的事情,認為兒童沒有獨力能力;成人自己必須不斷地給予引導,認為兒童是“缺乏精神指導的人”。成人這種想法是一種典型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觀點。
總之,成人來判斷兒童好或壞總是從他們自己與兒童行為的關係方麵去探討,把自己看做是兒童的創造者,還讓自己成為兒童善與惡的探路者。成人一貫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兒童必須根據他的已經確定的標準來做事情。兒童在任何方麵背離了成人的方式,成人一定會馬上進行糾正,因為成人把孩子那樣的行為當做是一種惡的行為。成人如果這樣做,即使他對兒童充滿著無限的激情和愛,以及擁有為兒童奉獻自己的犧牲精神,也同樣會無意識地成為被控告的人。
兒童具備強烈的創造能力
雖然兒童不能分擔大人的工作,塑造自我是兒童自己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務。從這個方麵來說,兒童也是工作者和生產者。兒童在剛出生的時候連四處走動的能力也沒有,所以可以說他們沒有什麼能力的,但是經過成長的磨煉,這柔弱的生命最終將長成為一個十分強大有力的大人。在成長過程中,成人同樣是經過反複錘煉而最終成為聰明的人,大人曾經也經曆了孩童時期。
成長必須經曆兒童時期這個階段,但是孩子做的具有創造性的工作是成人無法再去做的。雖然在成人創造的自然環境中兒童工作起來顯得十分艱難,但同樣的道理,兒童的世界大人也無法再進入了。兒童與成人的工作相比,二者具有非常大的差距,或者可以認為是完全對立的。
兒童的工作是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存在的一種無意識的創造性工作。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說成人之父是兒童。成人的所有力量來自於兒童天生就有的一些必須完成的神秘義務。兒童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創造者和工作者,因為光憑吃飯、睡覺是不能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大人的。兒童總是為了完成創造的過程而積極地努力工作。我們要明白一點:兒童和大人正在生存和工作的環境在不斷變化著,改造著,在變化的外界環境中兒童需要進行一係列真正的創造性活動,一係列練習是兒童健康成長的必經之路。
兒童通過不斷調節身體的運動以及對周圍環境情感經曆的積累,使兒童能夠不斷發展自己的智力。兒童十分認真地觀察成人說話的樣子,並不斷地付出努力去學像大人一樣說話。同時,兒童知道了怎麼站立、走路甚至快跑。兒童自然地順從成長過程中的發展規劃,就像恒星一樣在自己的軌道上運行。我們依靠經驗大致可以判斷孩子在每一個發展階段的身體高度,而孩子的真實身高也和我們估計的差不多。兒童是按照大自然的規律成長的,因而我們知道五歲孩子和八歲孩子不同的智力發育水平,甚至可以大概地知道十歲的孩子應該長多高,智力應該發展到什麼樣的水平上。
兒童依靠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積累生存經驗,也經曆著成長過程中無法避免的苦痛折磨,並從事著慢慢戰勝困難一步一步地完善自身的行為活動。成人確實能為兒童提供或創造一個外部環境,但兒童的自我完善卻是通過他們自己完成的。
在兒童的世界裏,兒童才是真正的主人,成人隻是跟隨者。同樣在成人的世界裏,兒童就是成人的子孫和依賴者,是處於被動地位的。這樣看來,成人和兒童其實都是王國的主人,隻是他們主宰和統治著不同的國度。
假如我們對兒童工作的動機和方式進行研究,似乎就可以將其工作與成人的工作進行對比。但這兩種工作並沒有太多相同之處,因為他們的工作目的不一樣,可以說兒童和大部分成人對工作的目的並不十分清楚明白,這個目的也不會隨著他們主觀願望的改變而改變。像其他所有生物一樣,兒童生存和發展也需要有一個外部環境,他們不斷地從外部獲得力量同時也通過自己生命本身的能量不斷改造著外部世界,以維持某種平衡狀態。比如珊瑚蟲靠吃海水中的微生物維生,然後分泌出石灰石,由於大量群體生活在一起並一代代地繁衍生息,逐漸形成了珊瑚礁,再然後,它們又形成了陸地。事實上,珊瑚蟲並不是為了形成陸地而開展自己的活動的,因此我們可以拋開陸地,對珊瑚蟲和珊瑚礁直接展開研究。對於所有的生物,包括兒童來說,道理都一樣。
兒童有一個明了清楚的目標,那就是長大成人,兒童所進行的一切活動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這個目標。但是,即使我們對孩子身上的每個細胞,對他的每個工作細節都進行仔細分析,一點也沒有發現他們這個想長成大人的最終目標。
由此不難發現,一個人行為的直接目的和最終目的之間的距離是遙遠的,這就意味著兒童的工作不可能直接達到最終目的,還必須要依靠外部環境的支援。
對我們來說了解兒童工作的性質是非常重要的。兒童在工作時候並沒有明確的目的,他們純粹是為了工作而工作。當孩子在不斷重複地進行同一種練習時,並不是為了實現某種已經確定的外在目標。孩子停下手中的活也並不是因為勞累,這些都是兒童充滿活力的本性產生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