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南方地區(11)(1 / 3)

銀鏈墜潭瀑布位於黃果樹瀑布下遊。銀鏈墜潭瀑布的上遊河灘上,散布著無數的亂石,亂石將溪流分割成無數股細流,經過一段百餘米的流程,便有一堵疊嶂分溪水為兩支。左支從南、西兩麵潛入石林基部,成一碧潭;右支則從北麵彙入碧潭。由於坎壁上布滿了石灰華,水層極薄,加上石灰華表麵有魚鱗狀的細小起伏,故水流流在石灰華上,似輕紗曼舞,十分優雅,陽光照射下來,瀑麵上道道銀光,閃閃發亮,似無數條銀色的珠鏈緩緩翻落而下,故得名銀鏈墜潭瀑布。銀鏈墜潭瀑布最奇之處,還在於石灰華組成的瀑灘,造型十分奇特,它宛若一把張開的扇子,呈錐狀舒展著;又如一隻隻開屏的孔雀,爭奇鬥豔,各顯神采。

龍門激水溪水跌入銀鏈墜潭瀑布之下的深潭中後,便消失在石林之下成為暗流。暗流經過一段短短的路程,又冒出地麵,形成與雅靜清秀的銀鏈墜潭瀑布相對的另一景色——龍門激水。隻見跌水切過龍門,如玉龍狂舞,飛花碎玉;由於石灰華壩的層層阻擋,激起無數水花,如珍珠淩空飄灑,陽光一照,現出彩虹橫空、盤龍戲珠等瑰麗景色。龍門兩岸,芭蕉翠綠,葉上懸掛著顆顆水珠。瀑下深潭,浪群兜著圈子,你推我擁地向下奔去,湧向彎彎曲曲的打幫河。龍門之上,現築有吊橋一座,遊人從橋上行走,俯視滔滔龍門之水,耳聞轟轟水流之聲,不禁會感到有點頭暈目眩了。

天星洞位於銀鏈墜潭瀑布稍上遊,是黃果樹瀑布群風景區中較為壯觀的一個洞穴。

關嶺大瀑布是由7級瀑布組成的多級瀑布,在總長數千米的河段上,形成一個總落差為410米的大瀑布。沿著滴水灘瀑布上行,便可依次觀賞到關嶺大瀑布其餘6個瀑布各自的景色。

紅岩碑在關嶺縣城南10千米處的曬甲山上,山頂上有紅色峭壁,在高6米、寬10米的範圍內,有40餘個字。字為青色,大的一個字1米多,小的0.2~0.3米,仿佛天然形成,字形非篆非籀,人莫能識。最早在明代嘉靖年間(16世紀中葉)就有關於此碑的記載,直至今日仍未有定論。

關索嶺在關嶺縣城東22千米處。山頂有關索廟和禦書樓。關索廟供奉傳說中的關羽第三子關索。傳說中,關索忠勇愛民,有其父遺風,諸葛亮南征,關索為先鋒,路經此嶺,饑渴無水,關索以乘馬刨地出水成泉。現此嶺半山有馬刨泉。禦書樓有康熙皇帝禦書“滇黔鎖鑰”匾額。兩岸奇峰峻石,斷壁矗立,林木蒼鬱。主要景觀為喀斯特地貌,景點有仙人岩、少寨溶洞群、桂花台、鸕鶿架、江心島等。沿岸村莊、田疇、水車串成一幅優美清新的田園風光畫卷。

天生橋位於高屯鎮東南2千米處,橋身為一巨大的石崖,平地拱起,飛架河穀之上,狀如一個巨大的S一形。橋拱跨度103米,橋寬118米,拱高至河水麵33米,拱頂岩層厚約40米,堪稱世界之最。天生橋融奇、險、秀為一體,鬼斧神工,巍峨壯觀。

仙人岩位於景區西部,距高屯鎮約3千米的八舟河岸,頂端有四石並立,岩腳有一洞,洞廳約800平方米。

石龍山位於八舟河旁,距縣城15千米,方圓幾十千米均為原始森林。山上“森林密箐,諸峰羅列,煙郎山椒儼然像伏獅。”相傳山中古時建有寺(庵),為八舟一帶佛教聖地,曆代香客絡繹不絕,現隻有遺址留存。

桂花台位於八舟河東岸,有40米高,台上有自然生長的數百株桂花樹。

惠州西湖

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廣東省惠州市區內,總麵積19.6平方千米,屬湖泊類型風景名勝區。

惠州西湖在惠州城西,包括豐湖、鱷湖、平湖、菱湖和南湖5湖,南北長約6千米,東西寬約4千米。湖內洲渚交錯,沿著竹岸楊堤,可見掩映著的紅棉水樹、百花洲、點翠洲、泗洲塔、九曲橋等景物。湖邊山影,倒映水中,煙雲聚散,深具曲折變幻之妙。

百花洲在西湖明月灣附近。

明代在洲上建落霞榭,又名花墩。

清光緒六年(1880年)重修,在舊址上建鏡芙軒,稱之為落霞舊址,後改名百花洲。在落霞榭可盡覽湖光山色。

點翠洲在平湖中。北宋洲上建有孤嶼亭,明代建有點翠洲亭,即風亭,風景似杭州西湖“三潭印月”。1913年在此洲上建留丹亭,以紀念辛亥革命馬鞍之役所犧牲烈士,現辟為文物陳列館。

惠州西湖曆史悠久,始建於五代,宋代已有“五湖六橋八景之說”,明清時得到更全麵發展,與杭州西湖齊譽海內外。人文景觀豐富,以蘇東坡為代表的曆代400多位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大量的詩詞碑刻和文物古跡。孫中山、廖仲愷、周恩來等一批革命誌士曾在這裏領導了著名的東征戰役,為惠州西湖增添了更加光輝燦爛的曆史文化內涵。

北宋紹聖元年(1094年)蘇東坡攜妾王朝雲、子蘇過,謫居惠州三年,留下朝雲墓、六如亭以及蘇軾助款修築的蘇堤、西新橋、東新橋等遺跡;還有蘇軾手跡與宋、明、清名人題詠的摩崖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