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南方地區(12)(2 / 2)

陽朔可分為縣城、磊榕樹、興坪、福利、楊堤、遇龍河、桂陽公路沿線7個景區,其中碧蓮峰、月亮山、蓮花岩、晉代大榕樹為世界聞名的自然美景。

除此以外,在桂林漓江風景名勝區外圍尚有以丹霞風光、寶鼎瀑布、資江漂流為特征的資江-八角寨景區;以湘山寺、曆江古樟、炎井溫泉、高峽平湖為特色的全州景區;以百壽岩刻、永寧州城、湖光山色為主的永福景區;以豐魚奇岩、鵝翎寺觀為代表的荔浦景區;以文廟武廟、龍虎酒泉見長的恭城景區。

花山

花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寧明、龍州、崇左、大新、憑祥五縣市,麵積約3000平方千米,是以岩溶地貌為基礎,熱帶景觀為特色,左江為紐帶,古代岩畫、大型瀑布、峰巒叢林、生物資源、田園風情相融合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左江和右江是廣西的兩條主要河流,“左江灣多,右江灘多。”在左江泛舟而下,時常看到江水盡頭一座高聳的懸崖峭壁擋住去路,待到跟前,水流突然來一個90毅甚至180毅的急轉彎,呈“S”形或“U”形走勢。令人歎奇。登高鳥瞰,左江在群山峰林之間回旋環繞,如綠綢飄舞;幾縷炊煙,嫋嫋升騰;孩童牧牛,漫步田園,宛若桃源世界。

花山又稱畫山,因懸崖峭壁上有岩畫而得名。據文物工作者考證,始作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曆代有增補。花山岩畫作於上覆下收、陡立外傾的岩壁上。絕壁高250米、寬230米,岩畫長221米、高40米,覆蓋麵9240平方米,計1800多個圖像。古代文獻中對此有記載,宋代李石《續博物誌》記:

“二廣深溪石壁上有鬼影,如淡墨畫。船人行,以為其祖考,祭之不敢慢。”岩畫圖像高0.3~3米不等,一般在0.6~1.5米。圖像多為男子,也有女子。甚至有身懷六甲之婦,還有像狗一樣的動物以及壯族特有的銅鼓等。作者以剪影的繪畫手法,描繪人們兩手上舉、兩腿下蹲,似蛙跳狀。有的男子腰佩環柄大刀,可能是首領人物。婦女身姿婀娜,發型各異,手舞足蹈,動感極強。畫麵粗獷有力,線條簡潔大方,以精練的筆墨反映了豐富的內涵,世所罕見。壯族先民因何要冒著攀登懸崖峭壁之危險,耗費巨大人力物力去創作岩畫呢?現在還是未解之謎。有的說是歡慶豐收,有的說是慶祝勝利,有的說是宗教祭祀,有的說是祖先崇拜,也有的說是兼而有之,正是這千古之謎吸引著人們去研究探索。

德天大瀑布位於大新縣碩龍鄉沁天村炮台山腳下與越南接壤的歸春河上。歸春河發源於雲南,流經越南,在這裏又回到廣西。大瀑布分為三級,總高度49米,弧形平麵寬209米,縱深達60米,年平均流量為每秒62立方米。瀑布高度一般,但瀑布極寬,縱深可觀,流量大,層次豐富,氣魄宏偉,足以與我國各大名瀑相提並論。有人為瀑布氣勢所感,作詩詠之:“奇峰萬千似畫圖,幽穀深處藏飛瀑。氣勢如虹撼爾心,白浪激天蕩塵濁。”硝煙散去,邊境安寧,德天大瀑布亦將抖擻精神,向人們展示其雄雄英姿。

小石林在崇左縣,雖規模比不上雲南石林,但小巧玲瓏,另有一番情趣。

徐霞客曾遊曆此景。小石林約3平方千米,石峰高10米,皆平地拔起。峰叢間有開闊的草地,蜿蜒於峰林間的小徑,人僅能側身而過。穿過低矮的山洞,不得不躬身而行。峰巧、石奇、山秀、洞幽、徑曲、水清,這就是小石林的特點。

歸龍塔崇左縣的另一奇觀。歸龍塔始建於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初為3層,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加建兩層,成為5層八麵形磚塔,直徑5米,高18米。歸龍塔選址大膽。左江江水在該處有一90毅急轉彎,江心挺立一塊巨石,名鱉頭峰。秋冬水位低落時,石峰高出水麵兩丈;春夏江水高漲時,鱉頭峰沒於洪流之中。歸龍塔就建在鱉頭峰上。歸龍塔奇就奇在它是一座斜塔,而且是一座人工建造中有意傾斜的斜塔。而不像意大利比薩斜塔那樣因地基沉陷所致,也不像有的斜塔是因地震造成結構破壞而使塔身傾斜。塔身西麵為迎水麵,底層西麵砌磚43塊,東麵砌磚45塊,相差兩塊磚,故而塔身斜向西麵,即上遊方向。水平偏位1.42米。歸龍塔傾而不倒,斜而不危,結構穩固,抗洪衝擊力強,曆經380多個春秋仍巍然屹立,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才智,令人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