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兒山號稱華南第一峰,海拔2141.5米,雄踞五嶺之巔,是漓江、資江和潯江的發源地,山巒挺拔,河穀幽深,地勢峭峻,風光綺麗,具有亞熱帶高海拔山地原始森林和獨特的動植物群。動物有11種,植物有800餘種,其中銀杉是冰川時期幸存的活化石,享有植物界大熊貓之譽,在海拔1700米以上成片生長良好。高山森林蔚為大觀,林海日出氣勢磅礴,雲霧奇觀勾人心魄,森林旅遊別具一格。
靈川景區該區以湖泊風光、銀杏景觀和流泉飛瀑為特色。青獅潭納東江、西江、公平江三江於一體,水麵比頤和園的昆明湖大16倍,蓄水量為昆明湖的160倍,有氣吞雲夢之感。銀杏在歐洲大陸早已絕跡,被譽為植物活化石,在靈川卻有大量分布。海洋山的銀杏林,春時翠綠,秋則金黃,漫山遍野,雅致壯觀。古東瀑布群位於漓江兩岸,飛瀑高懸,流珠濺玉,大小10餘處,景色各不同。
桂林景區桂林不僅有舉世聞名的風景勝地,而且還是一座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遠在三萬多年前,人類就在這裏創造遠古文明。早在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就在這裏設置安郡,曆史上先後是始安郡、桂州、靖江府、桂林府、廣南西路、廣西布政使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所在地,曾是廣西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和軍事重鎮,1940年始設桂林市。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是桂林山水的真實寫照;“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是桂林的城市格局。桂林的山,多從平地拔起,巍然矗立,形態萬千。
疊彩山峰壑險峻奇峭,四季林木蔥鬱,山石層層橫斷,半插江湖,孤峰如出深潭,拔地擎天,仙姿神態,了無半點塵俗氣,被譽為桂林山水的縮影;而以神奇著稱的當屬象山,其形神酷似一頭巨象伸長鼻子吸飲江水。象鼻與象腿之間有溜圓的大洞,構成臨水皓月,形成象山水月奇景。象山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徽由其與漓水、桂花組成。
桂林的山,不僅形象奇峭,而且山山有洞,洞洞奇特。洞內遍布各種形態的鍾乳石,玲瓏剔透,五彩繽紛,無數的奇峰異岩,與環城的碧流交相輝映,形成了山環水抱的綺麗景色。市中心有獨秀峰、老人山、王城、榕杉湖;城北有疊彩山、伏波山;城西有隱山、西山和桃花江;西北麵被譽為“大自然藝術宮殿”,有遊人必至的蘆笛岩;城東有七星岩、穿山、龍隱洞;城南有以南溪山為中心的南溪公園。
桂林不僅風景秀麗,而且曆史文物很多,僅石刻就有兩千多件。石刻內容豐富,有反映政治、曆史的,有讚美桂林山水、題名紀遊的,其中有許多是全國僅存的藝術珍品,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在遍布全城的風景點中,普陀山、月牙山、疊彩山的石刻最為有名。尤其是龍隱岩,洞內摩崖遍布,故有“桂海碑林”之稱。加上曆朝騷人墨客,巨子名流留下的鴻爪雁影,彙成浩如煙海的山水文化,讓人“看山如觀畫,遊山如讀史”。
漓江景區漓江是舉世聞名的黃金水道,是中國錦繡河山的一顆明珠,是桂林山水的精華,是自然景觀的代表。
漓江發源於興安縣境的貓兒山,流經興安、靈川、桂林、陽朔等市縣,在平樂彙恭城河入桂江,全長214千米,從桂林至陽朔86千米的水程,是世界峰林穀地的典型。沿江青峰夾岸,碧水縈回,流泉飛瀑,煙雨光影,構成“百裏漓江,百裏畫廊”的絢麗彩卷。這百裏彩卷,依據景色的不同,大致可分為三個景區:
第一景區,桂林至古鎮大圩,該處河穀開闊,水流平緩,伏波、淨瓶、鬥雞、南溪皆拔地而起,奇峰羅列,氣勢萬千,城鎮、農村、田原錯落分布,是觀賞遠山近水與人文民風的佳處。
第二景區,大圩至水落村,河流依山而轉形成峽穀,兩岸青峰連綿不斷,飛泉濺玉,清流如帶,奇峰簪立,削壁如畫,是漓江風光的精彩華章。著名景點楊堤翠竹、浪石奇觀、黃布倒影、九馬畫山、興坪佳勝均分布在這一帶。
第三景區,水落村至陽朔,兩岸土嶺青蔥,綠草如茵,翠竹、茂林、田野、山花、漁村,構成“碧蓮峰裏住人家”的桃源意境,給畫卷添上了幽美的田園色彩。
漓江的水,以清馳名於世,遊魚曆曆可數,卵石斑紋畢現,“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構成漓江一大奇觀。
桂林山處處奇絕,時時入畫,其中又以“漓江煙雨”最為迷人。雨後初晴,雲繞千峰,白霧鎖江,淡者如輕煙氤氳,濃者似白絮翻滾。群峰亭閣於煙雲中沉浮隱顯,綠樹田莊在霧靄中若隱若現,縹縹緲緲,朦朦朧朧,似真亦幻。
加上四季景致,晨昏變化,桂林漓江素為中國丹青的亙古畫題。
陽朔景區陽朔岩溶地貌秀麗奇特,自然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挺拔崢嶸的奇峰達兩萬多座,蜿蜒於萬山叢中的河流有17條,境內峰巒聳秀,怪石嶙峋,江流如帶,稻田阡陌,庭院樓閣掩映錯落,石板幽徑靜謐清潔,山川景色與田園風光交相輝映,形成了“山秀、水媚、峰巧、景奇”的碧蓮玉簪世界,是桂林山水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清人吳邁寫詩讚道:“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