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語言禮儀:能說會道,美化自身(3)(3 / 3)

傾聽時應注意的細節

(1)給對方幫助和關懷。在聽對方表述之後,盡其所能去關心對方,鼓勵並幫助他麵對問題,幫他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2)讓對方感受你的真誠。聽別人說話時,真誠的笑容,真誠的目光,真誠的態度會為你們的友誼架起橋梁。

(3)當別人與你交談的話題你不感興趣時,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認真地聽,也許會使你轉變態度。千萬不要表現出不耐煩。

演講場合的禮儀

演講又叫演說或講演,是當眾所進行的一種正規而莊嚴的講話,與一般的交談或閑聊不同,大都在公共場合進行。作為演講者,若想調動觀眾的情緒,把自己的觀點陳述給聽眾,並讓聽眾接受自己的觀點,就要掌握語言的運用,懂得語言的禮儀。

演講的語言要素

比喻:一個精彩的比喻,會讓人聽起來耐人尋味。比喻是說服聽眾,獲得理解的有效方法之一。

排比:有淨化思想,加強語勢,增強語言的節奏和旋律美的效果。用它說理,可以使論述細密嚴謹,使事物集中完美地表現。

引用:通過名言警句、詩歌、諺語、故事等,加強演講的說服力,使演講更生動、形象,有助於聽眾對演講內容的理解。

設問:提出問題但不要求別人回答,而是為了啟發人們去思考,使聽眾注意力引到演講者身上,集中精力來聽取演講內容。

幽默:使聽眾心裏歡暢,使全場氣氛活躍,能加強聽眾對演講內容的注意力,加深聽眾對演講的深刻理解。

演講時的語言運用

從結構上講,任何演講的內容都不外乎由開場白、正題與結束語三部分構成。在語言上,它應當盡量生動、形象、幽默、風趣。可以多舉例證,多打比方多或使用名言警句,但不要亂開玩笑,尤其不能講髒話、黑話。在內容上,應當言之有物,不要誇大其詞,無的放矢。

人們在交談時,形象風趣的論理會使人腦清目明,生動感人的敘述會使人為之動容,新鮮、簡潔的語言使人樂於傾聽。因此,演講者的語言除了要抑揚頓挫,緩急有致外,還要與聽眾交流。在演講的同時和間隙,雙方都用態勢語進行交流。如默契的眼神交流,以手勢、服飾、風度引起相應的反應等。調節和適應聽眾心理,並察顏觀色而尋求更好的表達。值得注意的是演講者演講時,應當輔以適當的手勢,但不要搖頭晃腦,指手畫腳,更不要將拳頭煞有介事地揮來揮去。

另外,演講者在時間上,應當力求點到為止,短小精悍。照常理來說,發表即席的演講,三分鍾左右即可,一般不要超過五分鍾。如果是限時演講,即演講的時間有所規定,則寧肯時間沒用完,也不要超過。

演講舉止的注意事項

(1)進入會場。有人陪同時,聽眾可能已經坐好,幾位演講者同時進入會場,不可在門口推托謙讓,而應以原有的順序進入會場。

(2)坐下前後。要等陪同人指示座位,並與其他演講者同時落座。如果先進入會場,被主持人發現時給調換坐位,應馬上服從並表示謝意。坐好後不要左顧右盼,更不要主動與別人打招呼。

(3)介紹。演講前主持人常常要向聽眾介紹演講者。主持人提到名字,演講者應主動站起來,立直身體,麵向聽眾,並微笑致意。

(4)走上講台。走路時上身要直立,不躬腰,不腆肚,步伐不疾不徐。目視前方,虛光看路。頭要正,不偏不搖,雙手自然擺動。

(5)走下講台。演講完畢,要向聽眾敬禮,向主持人致意。如果聽到掌聲,應再次向聽眾表示謝意,然後下台回原座位。

(6)走出會場。演講全部結束,演講者可以由主持人陪同先行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