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懇切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而又不得罪人,就要在表達自己的意見的時候,肯定對方的觀點,然後由其推導出可能產生的不良後果,在此基礎上,再提出自己的意見。當然分析對方意見的弊端要實事求是,有理有據。同時也要承認自己的意見也可能有錯。我們不能強迫別人立刻接受和相信我們的意見,而要允許別人考慮我們的意見。若要別人也像我們自己一樣相信我們的意見,我們就必須給對方充分的論據,使之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我們的意見,既不盲從,也不武斷。而且要盡量用商討或詢問的口吻,不用命令或過於絕對的語氣。
有時,自己直接說出不同意見比較為難,譬如麵對的是老師、長輩或上級,可借助同類型的,對方也熟悉、或已明確了的事例來替代自己的意見。
另外,我們還要表示願意考慮別人和我們不同的意見,請對方提出更多的說明、解釋和證明。假使別人能夠使我們相信他的意見,那我們就應表示立即拋棄自己原來的看法。這樣,才是最理想的表達不同意見的方式。
學會巧妙地解釋
解釋是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溝通方式。但若想在具體進行解釋時做到讓人信服,有說服力,還要講究一定的方式和方法。
解釋的主要功能在於澄清事實。當別人對自己提出的觀點或言行的動機不明了、疑惑不解,或對自己過去的某一說法或做法有懷疑時,人們常常要對別人解釋,說明真相,把事情的原因解釋清楚。出於這樣的目的,若想讓人信服,解釋必須有理有據,如實地陳述事情的本來狀況。同時,為了讓別人相信你的理由是正確的,你也可以相應采取比喻的方法,使你的解釋淺顯、具體、生動、形象,讓人一聽就明白。有時對一些明知故問或明顯帶有挑釁、譏諷、輕視意味的問題,或者不便解釋、解釋起來很費口舌的問題,可以采取不正麵回答的方法,以反諷的方式對其質疑和進行反問,使對方對原來的問題重新認識,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當別人對你的行為提出某種疑問或表示不理解、不明白時,你也可以對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等做一些必要的細節交代,從而對自己的行為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釋。最關鍵的問題是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一切從他人的利益出發,在解釋申辯時注意從對方的角度出發,從對他有利、有好處的角度來解釋。這樣的解釋會使對方對你的誤解與不解迅速地消除。
談話時要先學會聆聽
一個人為人處世,做每件事情,時時刻刻都要講究用心。做一件事,如果不是經過心中反複考慮才決定的,那肯定是一種任意魯莽的行為。與人交談,如果沒有用心去聽,很快會惹來朋友的不快,以至拂袖而去。因此,隻有掌握了傾聽的禮儀,才能形成溝通、促進交往。
任何人都會對誠心誠意傾聽自己談話的人產生感激之情,從而開啟心扉,傾吐真情實意。所以,在交談過程中,我們要做個善解人意的人,贏得對方的尊敬,並讓對方樂於與你交談。聆聽時要專心致誌,保持目光接觸,仔細聽清對方所說的話。不要三心二意,東張西望。應當排除一切幹擾,集中注意力認真傾聽。傾訴者總是希望與傾聽者進行交流,希望被人理解,獲得同情等。在這種情況下傾聽者適當的提問、提示會表現出興趣,給傾訴者以鼓勵。
聆聽的同時,我們還要注意觀察。人們在表述自己的想法時,主要通過有聲語言,即說話,但同時也會有意無意地滲透著非語言因素,表達出更為隱秘的心理活動。我們若將說話者的言與行結合在一起作分析,有助於我們理解他人的真實想法,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
在人們麵對麵的交談中,講與聽是對立統一的,認真聆聽對方的談話,是對講話者的一種尊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對方的需要,同時可以使人們的交往、交談更有效,彼此之間的關係更融洽。同時,對傾聽者來說可以獲得必要的信息和最新的情報資料。注意聆聽別人的講話,從對方說話的內容、聲調、神態,可以從中了解對方的需要、態度、期望和性格,他們會自然地向你靠近,這樣你就可以與很多人進行思想交流,建立較廣泛的人際關係。還可以同時思考自己所要說的話,整理自己的思想,尋找恰當的詞句,以完善地表達自己的意見,給人鮮明的印象。從某種意義上說,在社交場合受大家歡迎的人、人人都愛與之交談的人,並不僅僅在於他能說會道,而更重要的是他會聽。因為每個人的經曆都是豐富多彩的,所以每一個人的生活履曆,都是一部蘊藏豐富內容的教科書,都可供你閱讀和吸取有益的養分,從而時刻提醒著自己,避開前進中的沼澤。所以,我們要善於去接近和喜歡別人,要學會聆聽別人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