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生活禮儀:做好細節,融洽情感(1)(1 / 3)

在現代日常交往中,禮儀總是以人際交往的形態,頻繁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為了各自的願望和目的,相互接觸,相互了解和表達,彼此都需要有一個友好祥和的環境。如果每個人在平時都講究禮儀,那麼,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無疑會有一種巨大的凝聚力。

接待客人不可失禮

家宴是由主人以某種名義,在自己的私人居所內舉行的招待自己的親朋好友的一種宴會。家宴最重要的是要製造親切、友好的氣氛,講究待客的禮儀。

迎客的禮儀

如果你事先知道有客人來訪,要提前打掃門庭,以迎佳賓,並備好茶具、煙具、飲料等,也可根據自己的家庭條件,準備好水果、糖、咖啡等等。客人在約定時間到來,應提前出門迎接。客人來到家中,要熱情接待。如在家中穿內衣、內褲,應換便衣,即使是十分熟悉的客人,也應換上便衣。客人進屋後,首先請客人落座,然後敬茶、遞煙、端出糖果。端茶送糖果盤時要用雙手,並代為客人剝糖紙,削果皮,點香煙。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很多家庭喜歡用一次性的紙杯招待客人,以示幹淨。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對於客人的拜訪,主人應用最好的東西招待客人,如用一次性紙杯顯得沒把客人的來訪看得鄭重,這是對客人不禮貌的。如果您和客人都覺得用一次性的紙杯放心,那麼最好準備幾隻漂亮的杯座墊,這樣正式一些,以顯示出對客人的尊重。

用餐時的禮儀

在用餐之時,無論主客都要注重吃相,這是用餐禮儀的一大重點,倘若不重吃相,不但姿態欠雅,而且還會影響他人的食欲。在用餐時,主人可以勸客人多用些或是品嚐一下某道菜肴,但切勿擅自做主,主動為他人夾菜。這樣做不僅不衛生,而且還會讓人勉為其難。客人在夾菜時,不要左顧右盼,翻來覆去;夾起菜來不合意,再次放回去,則更是失禮之舉。在用餐時,千萬不要當眾清嗓子、揩鼻涕、吐痰等等,這不但有礙觀瞻,而且倒人胃口。在用餐之時,盡量不要進行修飾。例如,不要梳理頭發、化妝補妝、寬衣解帶、脫襪脫鞋等等。

牙簽主要用來剔牙之用,用餐時,盡量不要當眾剔牙,非剔不可時,應以另一隻手掩住口部,切勿大張口,剔除來的東西切勿當眾欣賞,或再次放入口中,也不要隨手亂彈,隨口亂吐。剔牙之後,不要長時間叼著牙簽,取食物時不要用牙簽亂紮取。

在主人親自斟酒時,客人必須端起酒杯致謝,必要時還須起身站立,或欠身點頭為禮。有時,亦可向其回敬“叩指禮”。即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指尖向下輕叩幾下桌麵。主人為來賓所斟的酒,應是最好的酒,並應當場啟封。斟酒時注意要麵麵俱到,一視同仁,不要有挑有揀。可以依順時針方向,從自己所坐處開始斟酒。

在宴會上,由男主人向來賓提議,為了某種事情而飲酒。在敬酒時,通常要講一些祝福的話。因此,敬酒往往是酒宴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敬酒,可以隨時在飲酒的過程中進行。頻頻舉杯祝酒,會使現場氛圍熱烈而歡快。不過,要是致正式的祝酒詞的話,則應在特定的時間進行。通常,致祝酒詞最合適的時間是在賓主入席後、用餐前開始。不管是致正式的祝酒詞,還是在普通情況下祝酒,均應內容愈短愈好。在他人敬酒或致詞時,其他人應停止用餐或飲酒,坐在座位上,麵向對方認真恭聽。

送客的禮儀

客人告辭,一般應婉言相留。客人要走,應等客人起身後,再起身相送,不可客人一說要走,主人就站起來。送客一般應送到大門。有些客人常常會帶禮物來,對此,我們送客時應有所反應,如表示謝意,或請求客人以後來訪再不要攜帶禮品了,或相應地回謝一些禮物,決不能受之無愧似的若無其事,毫無表示。

來客敬茶的禮儀

中國人習慣以茶待客,並形成了相應的飲茶禮儀。按照我國傳統文化的習俗,無論在任何場合,敬茶與飲茶的禮儀都是不可忽視的一環。主客坐定以後,主人取出茶葉,主動介紹該茶的品種特點,並將開水衝入空壺,使壺體溫熱。然後將水倒入各種茶盤中。用茶匙向空壺內裝入茶葉,通常按照茶葉的品種決定投放量。切忌用手抓茶葉,以免手氣或雜味混淆影響茶葉的品質。敬茶茶杯應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請客人喝茶,要將茶杯放在托盤上端出,並用雙手奉上。當賓主邊談邊飲時,要及時添加熱水,體現對賓客的敬重。

子女與父母間的禮儀

子女對父母的禮儀

敬重父母

子女對待父母,應當以敬重為先,認真對待自己對父母的一言一行。與父母講話、辦事時,一定要講禮貌、守規矩,時時刻刻按照禮儀規範行事。對於父母的批評與指教,子女應認真恭聽、虛心接受。無論從哪方麵講,父母對子女的苦口婆心,都是愛的表現。明白了這一點,即使言詞有些偏差,做子女的也應該理解父母,切不可強詞奪理、當場頂撞,或是不屑一聽、揚長而去。不要過分誇大與父母的障礙,更不能一味認定父母跟不上時代。

不讓父母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