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5年,即康熙五十四年,誕生於江蘇省江寧府利濟巷大街,江寧織造府內宅。祖父曹寅,父曹甬,母馬氏。
1715年正月初九,曹甬死。甬死後康熙帝選擇曹荃四子曹頫承繼寅後,並襲織造。正月十二日補放,三月初六接任。
1727年,即雍正五年五月間,曹頫押運織造進京,因“騷擾驛站”罪被關押。十二月間曹頫被罷職。
1728年,即雍正六年初,曹家被抄,曹雪芹親曆這場巨變,對他思想影響極大。之後回京,時曹雪芹虛歲14歲。約七月間按例進入官學。
1733年,即雍正十一年,曹雪芹時年19歲,按例當差。此際前後應已成婚,其妻不詳。
1735年,即雍正十三年八月十三日,雍正暴斃。乾隆嗣位,恩詔天下,曹頫得以脫罪。
1736年,即乾隆元年,曹頫官複原職,任內務府員外郎,家境開始好轉。
1738年,即乾隆三年,是年康熙太子胤礽之長子弘皙謀立朝廷,暗刺乾隆,事敗,後被剝奪親王爵位。曹雪芹家可能被牽累。曹雪芹其後曾任內務府筆帖式或在宗學差事。
1739年,即乾隆四年十月,宮廷發生“弘皙逆變”事件,曹家受到牽連。
1742年,即乾隆七年,曹家落敗,“曹雪芹不得誌,遂放浪形骸,雜優伶中,時演劇為樂”。
1743年,即乾隆八年,曹雪芹最遲於此年在悼紅軒“披閱”《紅樓夢》。詩人屈複懷曹寅:“詩書家計俱冰雪,何處飄零有子孫。”
1744年,開始創作《石頭記》,時年30歲。
1748年,與敦誠敦敏兄弟開始結詩社。
1751年,《石頭記》初稿基本完成。曹雪芹生活困難,不得不遷往西郊。
1753年,《石頭記》“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已大致完成。凡例附詩,有“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之語。書上已有評語。
1754年,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出現。“脂硯齋”抄閱再評,用石頭記作書名。第一次整理批語。
1755年,到江寧府兩江總督尹繼善處做幕僚。
1756年,因乾隆在皇八子永璿處發現《石頭記》這本“邪書”,要嚴查這部“淫詞小說”的出處,曹雪芹一家連夜潛逃回北京西郊山村。七十五回未完成,還在修訂中。
1757年,敦誠在長城腳下喜峰口任職,寫了《寄懷曹雪芹》長歌一首。
1758年,夏間遷居白家疃,蓋了4間茅屋定居下來。
1759年,乙卯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出現。該本由怡親王弘曉組織過錄。
1760年,約重陽後,曹雪芹出示早期的《紅樓夢》的抄本給富察·明義。後明義作《題紅樓夢》詩二十絕。
1761年,曹雪芹返回江南遊曆,搜尋素材。
1762年初春,曹雪芹到敦誠家“西園”聽歌。留有題《琵琶行傳奇》“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的詩句。
1763年秋,曹雪芹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臥床不起。
1764年除夕,禁不起喪子之痛,終於因貧病無醫而逝世。虛歲49歲。後葬於北京郊縣張家灣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