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功成名就 (1)(2 / 2)

2 利益分配

在境外上市的弊端主要有兩個,一是上市費用比較高,一般可以占到融資額的10%,而這一項指標在國內約隻為5%。這些費用包括上市輔導費用(約占1%),保薦承銷費用(約占8%)以及中介機構費用(約占2%-3%)。費用高是由於目前國內企業境外上市主要選擇的還是境外的投行、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行和資產評估機構,畢竟他們對境外證券市場更熟悉一些。二是由於市場認知度不高,海外招股市盈率較低。如在國內中小板的平均市盈率高於40倍,但在香港這一數值頂多為20倍;此外在一些較為低端的板塊,上市後的交易是很清淡的,這些都使境外上市的企業募資能力會有所降低。

殷琪多次強調:“如果企業重視境外市場的開拓,需要擴大國際影響力,並且需要迅速融資,那麼較低的估值和相對較高的上市費用是可以承受的,選擇赴港上市相當適合。”

不過餘政憲也指出:“現在海外上市熱了起來,騙子中介也多了。”

不少境內民營企業實現在境外上市後,卻迅速淪為垃圾股。在香港,股價在一元以下即為典型的垃圾股,基金等機構根本不敢介入,完全喪失了融資功能。大批的所謂“財務公司”“金融財務顧問公司”“金融公關公司”等自稱能夠合法幫助企業到香港上市的中介公司,其慣用的手法是:先收購瀕於破產的上市公司,然後將“殼公司”售予急於上市的中國民營企業。這樣的非法中介沒有資格向投資者推介股票,也沒有實力來對股價進行維護。

此時餘政憲說這話,明顯是在針對殷琪,總算有競爭的味了,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其實江彬知道殷琪難成大事,頂多隻能充當配角,或者當棋子使,推動一下項目進度。

不久蘇震清邀南海商網項目所有關係人到海深市聚會,會議重點是敲定各家的股票包銷額度和傭金比例,這將最終決定利益各方在此項目上的實質收入,過往的爾虞我詐都是為了此刻利益的最大化。

會議開始,殷琪先發製人提出包銷本次50%的股票。理由是他在上市後會幫助維持股價,因此需要足夠多的股票籌碼支撐他的操作。

這不是拿大夥兒開涮嗎?江彬心想,另外兩家去分你剩下的一半,太荒謬了!但他不動聲色,因為他知道這是殷琪的慣用伎倆,先高價開叫,再等大家往下砍,以爭取主動。

一片沉默,但江彬知道這種時刻肯定有人沉不住氣。

果然餘政憲打破了沉默。看得出他已憋了一陣子,因為殷琪是江彬給他找來的一個冤家,所以他一說話就激動起來,似乎是在指桑罵槐,針對江彬:“大野證券本就先入為主,與南海商網的合作自始至終相當默契,如果殷總要求50%的份額,大野證券也應得到同樣的份額。”

蘇震清冷笑一聲:“照你們這麼說,我蘇震清這次算是白跑一趟,要空手而歸了。這公平嗎?”

此前餘政憲曾向李婉鈺建議將海波證券引入南海商網做戰略投資者。李婉鈺曾一度對此安排感到不解,並因此懷疑大野證券這樣做是否因為對這個項目信心不足。但餘政憲給她寫了一份詳盡描述戰略投資者意義的傳真,用充分的理由和案例使她茅塞頓開:無論到時市場是好是壞,安排海波證券入股都是一步高招。市場差,其入股會極大吸引其他投資者跟進;市場好,因其入股部分被鎖定,造成流通股數量減少,會推動股價上升。

李婉鈺趕緊附和說:“大家好不容易聚到一起,應該合情合理,越談越近,不是越談越遠。”作為擬上市公司實際負責人,李婉鈺在這種會議上本應保持中立,但她的話中已潛藏責備殷琪之意。殷琪聽出來了,為避免其他人反彈,他隻好說:“我剛不過拋磚引玉!現在大家不是暢所欲言了嗎?”

一直在緊張觀察事態進展的蘇震清終於開了口:“海波證券沒有什麼特殊要求,我們主張公平分配,也就是三家中介在所有利益方麵都平均分配,大家有福同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