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人都是一陣唏噓。
過了半晌,不知是誰突然開口問了一句:“那……李雲疏是怎麼知道這手法的?”
山口康秀也是搖首,完全不明白。
在場所有人都知道,山口家肯定對這本傳承手劄保存得極好,別說是看了,連他們都是第一次知道這東西的存在。
那……
李雲疏到底是怎麼知道的呢?
其實,道理就是這麼簡單,手法是李雲疏提出來的,他自然就該知道了。
當年的李雲疏對茶道或許有很多的見解,但是提出龍井輝鍋新手法的時候,不過也才十六歲。當時他與茶聖陸闐初識半年,兩人相見恨晚、當即就成了忘年交。不過三月,當世第一才子楚少陌便拜師陸闐,成為了陸聖的唯一傳人。
陸闐從未說錯,李雲疏真的是他見過的最有茶道天賦的人。
不過接觸龍井半年便能提出改進的良策,令他都是讚歎不已。可惜的是,這種手法對技藝的要求極高,李雲疏當時又無法表達清楚,所以令陸闐都是嚐試了三次才真正成功。
當時陸闐便說道:“最能理解這種手法的人其實並不是我,而是你,雲疏。等到你哪日在輝鍋一技上有了功夫,你會比為師更加水到渠成、功成大就。”
在楚少陌病逝前,陸闐的水準大概便是杜琪峰的水平,隱隱與李遠光齊名,卻差了高秋鳴一籌。但是到他心愛的徒弟逝世,陸闐已然看破紅塵,茶道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走上了一條以孤獨為名的茶道之路,成為了幾千年來的茶道大師。
而這些,都是李雲疏現在所不知道的。
當他在比賽後得知了那本陸聖手劄時,他怔然地隱隱落淚,想與山口康秀借閱一番。那山口康秀原本堅定地想要拒絕,但是見著李雲疏滿麵悲痛的神情,他雖然感到莫名,但仍舊是同意了讓李雲疏見一見影印版的手劄。
怎麼說這手劄也是華夏的,雖然早已在山口家幾百年,但山口康秀還是感到了一絲愧疚,借給華夏人一閱倒也無妨,畢竟茶道並不是有人講述給你、你便能明白的。
這些,都已經是後話了。
而如今,李雲疏正用中指與食指細細摩挲著每一條茶葉條索,他的手指揮舞得極快,似乎是在茶葉間飛舞,讓人看得是賞心悅目、不想移開視線。
他輝鍋的時間明顯比正常人要慢上太多,正常輝鍋的時間隻需要二十多分鍾便可以起鍋,但是他卻足足炒製了四十分鍾,卻沒有一點完工的意思。
按理說,這一鍋茶葉應當炒製過頭、成為一堆水分過低的渣滓。但是,李雲疏鍋中的茶葉卻仿佛還有著鮮活的生命,看上去已然快到成品,卻比普通的龍井更多了一些溫潤的水氣。
田中任野的那鍋碧螺春已經炒製完畢,連他自己都沒注意的,他將視線都投到了華夏這邊來。他怔然地看著李雲疏不斷翻卷手指的模樣,心中疑惑不已,卻又感到了一絲窒息的震撼。
這種獨特的手法……
他曾經在老師的手中見過。
但是老師當時說,他對這種手法也隻懂得一些皮毛,因為記載並不完全,所以他也從不用這種手法去輝鍋。
而現在……
這李雲疏李君怎麼會用這種已經滅絕的手法?!
在截止時間的鍾聲響起的那一刻,李雲疏也正巧停了手中的動作。再看他鍋中的龍井,各個是青潤透亮,遠遠聞著都覺得一陣清然的香氣,讓人無法不動容。
時至今日,數月沒有間隙的練習,終於讓李雲疏對炒青有了不遜色於他人的嫻熟技藝。
而到最後,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