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電子表格(1 / 2)

蘋果II上著名的電子表格軟件就是VisiCalc,開發者是丹·布裏克林(DanBricklin)和他的好友鮑伯·弗蘭克斯頓(BobFrankston)。

VisiCalc設計想法的萌芽是發生在1977年,當時布裏克林已經離開之前工作的DEC公司,正在哈弗商學院攻讀工商管理碩士。這期間,最令布裏克林痛苦的是導師布置的一些課外作業,都是一些單調而乏味的填寫單據、賬目和統計表格的事情,不但毫無樂趣可言,而且一不小心還容易出錯。會玩計算機的布裏克林自然不願意忍受,他很快就瞄上了學校的小型機,打算把這些麻煩的工作交給來計算機來處理,可是他發現不同的財務問題需要不同的計算方法,需要常常重新編程,於是討厭重複的布裏克林有了編寫一個通用程序的想法。

1978年春季,布裏克林學會了流行的BASIC語言,充滿創作激情的他決定開始自己的程序設計,這次他想先從微機上開始。當時流行的微機主要有克摩多的PET、唐迪的TRS-80、蘋果公司的蘋果II,由於彼此之間不能兼容,所以初期的選擇很重要。最後布裏克林選中了蘋果II,倒不是蘋果II性能好到哪去,隻是可憐的布裏克林當時隻能借到一台蘋果II。微機到手以後,布裏克林的程序編製工作正式開始,第一個版本是用BASIC語言編寫,雖然速度慢得可以在運算期間泡咖啡喝,但已初步具備了電子表格的基本特征。

再想讓程序運行速度有較大的改善,隻能考慮用彙編了,可是布裏克林在這方麵並不擅長,這時他想起自己的好友弗蘭克斯頓來。布裏克林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弗蘭克斯頓,早就有意創業的弗蘭克斯頓欣然同意,兩人在1979年初成立了一間名叫軟件藝術(SA)的小公司,共同改進布裏克林手上的程序。兩人分工協作,努力了兩個多月,總算寫出軟件藝術公司的第一款商業軟件。軟件編寫出來之後,兩人給這個軟件起了個“VisiCalc”的大名,“Visible”是“可視的”而“Calculate”是“計算”,兩單詞斬頭去尾再疊加,所謂VisiCalc”,即“看得見的計算”也。

不久之後,VisiCalc在個人軟件公司的老板費斯特拉(D.Fylstra)幫助下正式推向商業市場,經過初期銷售的平淡,VisiCalc很快在眾多公司財務人員之間流行了起來,連帶著促進了蘋果II的銷售,到1980年已經有超過兩萬五千台蘋果機被主要用來運行這種電子表格。

……

當然這些都是存在於IT史話之中的情況,張樂行並不太清楚,他隻知道VisiCalc是蘋果II上最流行的電子表格軟件,當年研究蘋果II模擬器時也分析過這款軟件,現在有了真實的蘋果II,張樂行忍不住想重溫一次。

試用過隨機的電子表格軟件VisiCalc後,張樂行感覺和自己印象中差不多,軟件功能比較簡單,他曾經構想過的改進方案有了用武之地。張樂行曾見識過不少電子表格軟件,從最早的CCED、Louts1-2-3,到之後差不多一統天下的MS-Execl,雖然這些軟件對係統的要求遠超過眼前這台蘋果II,但是它們設計中的一些人性化考慮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利用反彙編重溫了一遍VisiCalc的源代碼,回想著用過的眾多電子表格軟件,張樂行的心中慢慢有了一款電子表格軟件的設計框架。軟件設計開始……

兩個多星期後,電子表格程序已經初步完成,大部分設想中的功能都基本完成,沒實現的功能都是因為蘋果II性能不夠的緣故,每當這時張樂行就無比懷念尚在繈褓之中的IBM-PC機,當然他更懷念的是酷睿2雙核。接下來就是軟件的調試優化階段,排排錯、優化優化,過了差不多快兩個星期,電子表格軟件已經基本調試到最佳狀態,在花上幾天時間補上軟件使用幫助後,終於大功告成,最後他隨手給軟件起了個名字叫做VisualForm。

完成VisualForm設計之後,張樂行又對隨機的VisiCalc進行了簡單改造,當然他最主要的想法是搞個軟件來探探路,看看廠裏對待電腦的態度。VisiCalc本身是不支持雙字節的,再加上這台蘋果II沒有漢卡,當然沒辦法直接顯示出漢字。好在張樂行當年研究蘋果II模擬器時,看過一些有關蘋果機軟字庫的設計資料,對他很有啟發,裏麵很多代碼現在都還記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