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目前起點網上的《遊戲開拓者》基本上屬於第四修改版的版本了,比最初的版本增加很多內容,比如電影圈子、龍與地下城的訴訟、針對索尼電腦娛樂的誘餌計劃等等,雖然內容豐富了很多,但可惜我的文筆有限,尚還不能駕馭這麼多線索,以至於劇情的走向不夠跌宕起伏,缺乏足夠吸引人的描寫,好在整個大綱還是基本上延續下去了。
在2009年動手寫《遊戲開拓者》的時候,沒想到會寫這麼久,最初的計劃時間大約在1年半左右,寫個120萬字就差不多了,但是寫寫改改、幾經推翻,不知不覺就拖到了2011年,差不多快2年半了。一開始的時候搞過一天幾更,中間斷了一段時間進行修改,後麵基本上保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每天一更,偶爾還能加更一兩次,寫到後麵才發現,由於時間跨度太長,整本書發展的速度有點太快了。
從1980年開始到目前寫到的2001年,有整整21年,按照很多網絡小說的寫法,完全可以上千萬字。比如第一卷,實際上和《遊戲開拓者》的關係並不十分密切,完全可以作為《前傳》存在,或許還能增加更多有趣的內容進去,因為整個八十年代正是遊戲界風起雲湧的時段,有雅達利震蕩帶來的產業崩盤,也有紅白機帶來的重新崛起,還有PC機遊戲的起步,以及世嘉神奇的屢敗屢戰,而不是像現在的第一卷,隻用了三十七章就帶了過去,劇情推進的速度太快了。
其他各卷同樣存在類似的問題,很多有趣的內容或放棄或簡寫,甚至有些埋下的伏筆後期完全放棄了,如果能事先多一點存稿,文筆的控製能力再強一點,或許能帶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遊戲開拓者》,也許能機會得到更多讀者的認同。
……
作為主角的張樂行,一開始就沒打算設定為全知的上帝,隻是一個知道一點未來發展的線索,擁有較強中古計算機開發能力的普通家夥(這些在序章之中都有所描寫),所以除了早期外,《遊戲開拓者》裏麵並沒有張樂行一個人靠腦子裏的記憶開發各種遊戲和軟件的情節,也就是能拿出不少遊戲的創意,後期甚至隻剩下遊戲的初步構思,畢竟作為普通人不可能玩過所有的遊戲,也不可能記得所有遊戲的設定,而且遊戲設定這玩意不是光靠玩玩遊戲就能輕易發掘出來的。這種設定或許不夠YY,但是我覺得可能會更加真實一些,也能體現出遊戲開發是一個需要集體力量的活動。
整本《遊戲開拓者》中,張樂行的想法一直是在變化著的,一開始認為振興遊戲產業隻要有足夠的技術人才就行了,於是就有了早期的天之苑和組織員工出國培訓的行動,也就有了遊戲學院和對諸多國內遊戲公司的幫助。後來張樂行發現,在國內這個環境下,振興遊戲行業並不僅僅隻是一個技術問題,輿論環境、政府傾向、行業自律等等都是缺一不可的,於是就有了中國遊戲行業協會、遊戲分級標準、遊博會、獨立遊戲節等等計劃,相比之下,遊戲主機的發展計劃反倒沒那麼重要了。
……
暫時結束《遊戲開拓者》之後,我並不會完全放棄寫作,還會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繼續下去,隻是下一本寫什麼,還沒完全想好,有可能是《遊戲開拓者II》,也有可能是一本全新的書。不過這一切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準備,我明年還有一堂重要的考試,還有日常的工作,能用來寫作的時間並不富裕,而且考慮到文筆不足的問題,還需要修行積累一段時間才能重新動筆,在此之前或許隻能先攢點小說的創意了。
嗯……就到這裏了,各位書友,下本書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