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3 / 3)

如果以資產而論,馬新榮或許還不能稱之為富有的商人;但是以商道而論,他確實在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他的成功之處在於麵對潮流與變革時的應變能力,在於他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力。同時他也是一個文化人,這文化的內涵並不在於他所經營的行業,而在於他所堅守的理想、信念以及在經商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人格,和這些年來為社會做出的貢獻。我很難想象,當熱愛文化的人們漫步在繁華的街頭時,如果沒有新知書店的存在,心中該是怎樣的荒蕪。不過這些我們不必擔心,馬新榮明確地表示過:他對圖書事業的未來充滿著信心,因而下一步打算還要繼續擴展自己的事業。但他更希望人人都能通過讀書來求知,希望書籍能夠最大程度地開啟民智!

麵對這樣一個從事著不平凡事業的平凡人,讓我們產生敬意的同時也不由得為他祝福,祝福他的事業紅紅火火,蓬蓬勃勃,既發展自己,也造福社會。

騰越

——創業故事編後記

中衛,從一個落後的塞北農業小縣城,發展成祖國最年輕的地級市,工農商貿旅遊文化交通競相迸發,短短數年間取得了輝煌成就,實現了可持續的跨越式發展。中衛在騰飛,中衛在奔越,這個年輕的城市正以她獨特的姿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數年前的中衛,還是一塊飽受沙患侵害的地方,少有自主創業的聲音,更少有創業成功的典型。中衛的撤縣建市,注定要為各行業的蓬勃發展注入一支強心劑,注定要為廣大有創業意向的市民樹立創業的信念,並為之燃燒激情。似乎是不經意間,中衛這片土地上,已然湧現出一大批劈波斬浪、踏歌而行的青年創業者。市委宣傳部、市勞動就業保障局、團市委、創業者協會等多部門應時而動,從中遴選,選出一批創業先進典型,組織市內骨幹作家、記者等“筆杆子”為這些青年創業的佼佼者采寫創業故事,並彙總成書,以期激勵更多的市民投身創業的洪流,為家鄉的發展多做貢獻。這本書既是青年創業者先進事跡的集體展現,更是文學工作者為母親城市中衛走向新的曆史階段捧上的一份獻禮。

這本書的編纂出版,是對中衛市內先進創業者先進事跡的肯定,也是對作家的又一次曆練。它以報告文學的形式集中反映了創業者創業路上的異彩人生,以及中衛的風土人情、人文環境、機遇和挑戰、希望和魄力、命運和勇氣、知識和經驗、人生價值的追問,等等。作品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中衛的發展變化,以及創業者的精神風貌,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和勵誌意味,同時再現了創業者們不畏險難、迎難而上的心路曆程,不乏感人至深、膾炙人口的創業故事,實為一部激情澎湃、寫實亦寫意的報告文學集子、創業模本。

這本書的出版,得到了市勞動就業保障局、市青年創業者協會大力支持,同時真誠感謝為本書采寫報告文學的作者以及編校人員。因為有了他們的辛勤勞動,這本書才得以問世。

這本書從采寫到出版,僅僅用了幾個月時間,瑕疵和疏漏在所難免,請讀者理解,也請讀者批評。

從一個地方跳離視為騰,從一種姿態跨越到另一種姿態視為越。中衛已然脫去舊裝,昂然向新時代邁進。家鄉的發展需要家鄉人的鼎力參與。這本報告文學集凝聚著相關報告文學工作者的心血,也刻錄了在時代浪潮裏奮勇向上的創業者的心聲,讓我們共同為中衛的騰越盡一點綿薄之力。

編者

2011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