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6 發現歐洲,
征服歐洲
The Discovery and Conquest of Europe
因為我們有罪
,所以陌生部落才會來到。
——《諾夫
哥羅德編年史》(1224年)
在慶祝自己即位為大汗時,窩闊台喝得酩酊大醉,顯示出慷慨大方的品質,他將父親的金庫公布於眾,把那裏貯藏的所有財富全部分發。他取出成箱的珍珠賜予眾人,這可是蒙古人最羨慕的寶物;一匹匹絲布在人群中散發;馬匹和駱駝披戴了華麗的飾品;所有的蒙古人都得到了刺著金色花紋的絲質新長袍“迪爾”。五光十色的服裝非常之多,因此,在一天中,所有侍者都穿上同樣顏色的服飾。次日,他們又換上已經指定的另一種顏色的衣服。1229年夏天,人們在曲雕阿蘭盡情地宴飲,舉行各種活動。那裏倉庫林立,這些倉庫其實都是國庫,裏麵儲藏著數目驚人的戰利品,這些東西都是在成吉思汗時代的戰爭中獲得的。在那些日子裏,由於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家族在慶祝自己的盛典,因此,藍、綠、白、黃等各種色調的絲綢都滾在一起、卷成一體。為了使這一盛事變得更加榮耀光彩,於是各種瓊漿玉液散發著芳香。男人和女人們觥籌交錯、開懷暢飲,直至不省人事,片刻後醒過來,他們依然繼續豪飲。
大概就在此時,這個家族被賦予“黃金家族”或“黃金世係”的稱號。對草原人來說,黃金象征著王權,也可能代表著巨額財富,它們為這個家族所擁有並開始迅速耗盡。沒有了以往成吉思汗對慶典活動的節製,如今統治帝國的繼承者們,用並非由他們賺取的財富換來了他們鍾愛的美酒。窩闊台即位大典上的醉酒狂歡,為他的統治樹立了標準和典範,至少在短時間內也主導著帝國的精神麵貌,正如阿塔篾力克·誌費尼在不久以後寫道,窩闊台“曾鋪開地毯尋歡作樂,腳踩著長長的禦道經常去品嚐好酒和欣賞成群的美女”。
在成吉思汗去世後的一段時間內,蒙古人的注意力集中在窩闊台的即位慶典上,因此,一些新近被征服的臣服者重新反叛並停止向蒙古人進貢。為了重申蒙古的統治地位,窩闊台不得不把大批軍隊調回北部中國和中亞。1230年,他剛坐穩大汗之位就派出一支由三個萬戶組成的軍隊(近三萬人),以增強蒙古人對中亞的控製,可是那裏的大部分財富已被他人攫取。他在那裏駐紮了一支占領軍——士兵們攜家帶口同行,可見它不是一支征戰的軍隊,這樣一來,貢物又開始從北部中國和中亞送往蒙古,然而,這些貢物與當年成吉思汗戰爭在各地取得的財富數量上無法相比。
窩闊台沒有隨軍出征,征戰不是他優先考慮的問題。部分是出於治理國家的樂趣,窩闊台覺得他應該像所有偉大的君主那樣,擁有一個永久性的都城,它不是由一個個“氈帳”組成,而是一大片真正的建築群,擁有牆壁、屋頂和門窗。與父親的想法相反,窩闊台堅信,在馬背上征戰得來的土地不能在馬背上進行治理,雖然在當時,馬背上征戰形成的統治方式和流動的權力中心在事實上是蒙古人勝利的根本原因之一。在最初短暫的統治時期內,窩闊台犯了不少嚴重的錯誤,於是他放棄了這個舊政策,轉而努力為整個帝國建立一個穩定的權力中心和行政管理係統。
根據蒙古人的習慣,位於斡難河和客魯漣河的蒙古故地此時已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封地,因此窩闊台決定將都城建在更西麵的自己的封地中。他選定了位於斡耳寒河流域蒙古領土中心的一片區域,那裏曾屬於汪罕的客列亦惕部,更是早期突厥人建立的諸王國的統治中心。他是按照遊牧部落對上等駐營地的規格要求來選擇這個地點的。那裏氣候適宜、草原豐美、水源充足,附近的山脈在寒冬季節是畜群的天然避難所。眾所周知,正因為具備了這些優良的條件,哈剌和林的位置成了理想的建都之地,但主要問題在於,一個有永久性居民的城市比一個臨時性的好營地會產生更多的需求。人們需要持續不斷的食物供應,如果不能保證生產,城市就要經常依靠那些從數百公裏外的戈壁以南地區運來的、成本高昂的貨物。在廣闊的大草原上,城市無法為人們提供自然庇護物以躲避冬天的刺骨寒風;不像那些可以退入群山並倚之為禦寒屏障的畜群,城市不可能輕易地在不同的季節重新遷移。這些問題最終注定要困擾蒙古國的首都。
窩闊台可能是以典型的蒙古風格開始建造宮殿的,他向草原射出一支箭,然後根據箭的方向建築了宮殿的第一翼,為了使其空間大小符合蒙古的規格,邊翼的長度延展至一支箭的標準射距。窩闊台用同樣的方式建起了另一翼,並在中間安置一座巍峨的殿堂把兩翼連接起來。他命人在宮殿周圍築起一堵堅固的石牆,正是由於這些牆的緣故,這個地方獲得了“哈剌和林”的名稱,其意為“黑色礫石”或“黑色城牆”。拉施特·哀丁形容窩闊台的新宮殿“建有高大的柱子,結構非常雄偉,與帝國君主的宏圖十分相稱。在工匠們飾以彩繪和圖畫後,金碧輝煌的宮殿才宣告最終完成”。
蒙古人繼續生活在氈帳中,它們圍繞著哈剌和林散布在廣闊的草原上。汗廷隨著季節的變化不斷地從一地轉移到另一地——它們距離都城往往有幾天或一周的路程。中原的建築師和工匠們設計營造了哈剌和林城中的各種建築,但是窩闊台為自己的家庭建造的私人宮殿卻是伊斯蘭式的,它在迦堅茶寒,距離哈剌和林一天的騎程。其他國家的都城是用來顯示統治家族的權力、偉大和威望的,但哈剌和林不同,它最初主要是作為一個大倉庫和大工場而存在,其作用長期被包括窩闊台在內的多數蒙古人所忽視。他們把它當作存放貨物和工具的基地,蒙古人的貨物和工具包括為他們勞動的工匠。都城本身幾乎不生產什麼,但它卻聚集了來自帝國各地的貢物。都城劃出三分之一的地方,作為新征召而來的官吏們的住所,他們負責管理這個國家,這些人包括眾多的抄寫員和翻譯人員,他們來自帝國內的各個民族,能夠熟練地處理本民族地區的事務。
目前所掌握的關於這座城市最古老的記述源自於波斯編年史家誌費尼,他係統地描述了一個皇家封閉式花園的場景,它布局複雜,每個主要方向都有一扇壯麗雄偉的大門。花園內,中原工匠建造了“一座城堡,城門規格就像花園的門一樣;城市中心有一座三層的禦殿,一層供窩闊台專用,一層供後妃之用,第三層供侍臣和奴仆之用”。在宮殿之前,窩闊台開鑿了縱橫交錯的水池,“那裏經常有大量水禽出沒”。他在那裏觀看或獵取這些水禽,然後縱情於飲酒之樂。這位大汗對酒格外喜愛,寬敞宮殿的中心擺放著一隻隻又大又重的金銀製的酒缸,據說窩闊台總是備有駱駝和大象,“在舉行公眾節筵時,它們可以用來搬運各種飲料”。
除了為自己和黃金家族的其他成員修建宮殿外,窩闊台還為佛教徒、穆斯林、道士和基督教信徒分別建起了朝拜之所。當然,基督徒似乎在蒙古國的朝廷上取得了優勢地位,因為窩闊台,還有他的三個兄弟,在征服客列亦惕部和乃蠻部時都迎娶了信奉基督教的妻子,而且窩闊台的子孫中也有不少基督徒,尤其是他最寵愛的孫子失烈門(《聖經》中“所羅門”的蒙古譯名)。蒙古人信奉基督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耶穌”(Jesus)的名字,其發音類似於他們心中的神聖數字“九”的蒙古語讀音,也與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整個王朝的奠基人——的名字發音相近。盡管基督徒地位尊顯,但就宗教信仰來說,哈剌和林這座不大的城市可能是當時世界上最開放、最寬容的城市,各種不同宗教的信徒們互相尊敬,平等和睦地相處,這種現象在其他任何地方幾乎是不可能的。
為了促進新都商貿的繁榮,窩闊台經常以高昂的價格將所有的貨物全部買下,不管自己是否需要,也不管它們的質量如何。拉施特·哀丁寫道,窩闊台“每天飯後就坐在汗廷門口特設的椅子上,欣賞那裏堆放著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貨物。他常常把陶器分給各階層的蒙古人和穆斯林,他還經常命令體格健壯的人任意拿取,數量不限”。除了動物和各種日用品之外,商人們還帶著成箱成批的紡織品、象牙、珍珠、獵鷹、金製的酒杯、飾有寶石的飄帶、柳木製的鞭柄、印度豹、弓弩和箭頭、衣服、帽子、奇異的動物頭角等,來到哈剌和林。另外,還經常有帝國各地的藝人來這裏競顯技藝,他們有來自中原漢地的表演者和音樂家,有來自波斯的摔跤手,還有來自拜占庭的演滑稽戲的小醜。
為了吸引更多的商人、商隊參與貿易,窩闊台汗經常付出高於商品兩倍的價格購買輸入的貨物作為鼓勵和獎賞。窩闊台還下令,無論商人們要價多少,都按十加一的方式付款,即給他們外加百分之十的利潤。蒙古人還在這些商隊需要時提供必要的援助。為促進貿易做了一番努力之後,窩闊台開始采用一套標準化的度量衡體係,以取代各地和各城市使用的各種標準不一的製度。由於金銀和鑄幣運送時數量巨大,蒙古人在實踐中創造出紙幣流通製度,這使得商品交易更方便、更安全。
窩闊台派軍隊穩定了蒙古在中亞的統治,繼之,在老將速不台的正確指揮下,蒙古軍聯合南宋共同分割了金國殘存的財富和土地。窩闊台的父親在戰時將軍隊駐紮在征服地區,他把戰利品運送回國,以此保證貨物供應的穩定;然而,窩闊台卻越來越注重利用軍隊的力量保護商道的安全,以保證首都的貨物供應。他派衛戍軍長期駐紮下來以保護道路和商人。另外,為了更有利於促進貿易的發展,他宣布廢除各地混亂複雜的稅收製度,禁止各種巧取豪奪的行為。蒙古人還沿路種植樹木,它們在炎炎夏日為行人遮陰,在冬季雪天標誌道路。在那些樹木無法生長的地區,人們立起石柱標明路向。誌費尼認為,蒙古國的道路旨在提供這樣一種方便,即“隻要能夠賺取更多的利潤或利益,哪怕是遠在西方之極和東方之鄙,商人們也不用為安全擔心”。
窩闊台不再上馬征戰而是住進了哈剌和林城,並興建了成吉思汗所厭惡的石牆建築物,他朝著偏離成吉思汗政策的方向邁出了一大步,因此,在接下來的四十餘年中,一個嬗變的過程開始了:伴隨著各種較高文化和文明——它們與成吉思汗的遺產背道而馳——的誘惑,蒙古人將從一個尚武好戰的馬背民族轉變為一個定居民族。
到了1235年,窩闊台揮霍了他父親積蓄的大部分財富。建造和管理都城的花費甚巨,而且窩闊台習慣於用錢無度。貢物仍然從帝國各地不斷輸入,但其數量已經無法與他父親在位時相比。無論窩闊台是興建都城還是改革行政體製,蒙古帝國最終還得依賴於征服。窩闊台必需拚命地需要增加財富,以繼續維持他和蒙古人業已習慣了的生活方式。蒙古人不種莊稼、不製造加工產品,他們也不願意賣掉豢養的大量馬匹。蒙古帝國要生存下去,窩闊台就不得不將蒙古人投入戰爭去攻擊新的目標,但新的目標究竟是哪一個?在哪裏?
為了決定接下來征服的目標,窩闊台在新都哈剌和林附近的草原上召集舉行了忽裏台大會,與會者莫衷一是,各執己見。一些人主張進軍遼闊的南亞次大陸,但由於那裏酷熱難耐,因此當時成吉思汗放棄了入侵那裏的念頭,他隻能在北方群山上向次大陸投去一瞥。另一些人則主張長途奔襲進入波斯,然後攻占傳說中的阿拉伯城市巴格達和大馬士革,還有一些人則堅持全麵進攻南宋——不久前蒙古與它為了共同的利益而結盟。
然而,有個人提出了一個特別的建議,他就是剛剛戰勝金國而趕回來的速不台將軍。他是成吉思汗手下最傑出的將領,精通城市攻堅戰的戰略戰術,會使用大型的攻城器械,在蒙古軍的每一場重大戰役中他都扮演著主要的角色。如今速不台年逾六旬,一隻眼可能已失明,據說他因身體過於肥胖而不再騎馬,隻能坐一輛由士兵牽引的鐵車以為代步之用。盡管有身體上的缺陷,但他思維敏捷、精力旺盛,並渴望重返戰場。速不台不想回頭與被他打敗過多次的穆斯林或南宋軍隊作戰,他決心組織一次針對西方、針對歐洲的大規模戰役,以使成吉思汗的策略有重大突破,而西方或歐洲是速不台最近偶然發現的一個前所未知的文明世界。他堅持認為,像中國、印度和伊斯蘭國家一樣,歐洲也掌握著巨大的財富。速不台已經與歐洲軍隊交過鋒,他了解對方的作戰方法,知道如何輕易地擊敗他們。
對於大多數參加忽裏台大會的人來說,歐洲是一個巨大的謎。速不台是到過那裏的唯一一位還在世的統兵將領,當初他隻是率領小股部隊對歐洲國家進行試探。他發現歐洲,是在此十多年前的1221年,正值成吉思汗入侵中亞期間,當時速不台和哲別正沿著裏海追趕花剌子模算端。在算端死後,他們要求並得到允許繼續向北,以探明那裏的形勢,他們發現了基督教小王國格魯吉亞,當時是吉奧爾吉三世(也稱布裏安特)在位。
當時,哲別對格魯吉亞的防禦力量進行了試探。經過幾個世紀與周圍伊斯蘭國家的戰爭之後,格魯吉亞人以擁有一支作戰技能嫻熟的職業軍隊而自豪,為了保衛家園,他們出兵迎擊氣勢洶洶的蒙古人。就像從前許多次與突厥和伊斯蘭軍隊作戰時一樣。哲別的蒙古軍先是猛撲格魯吉亞人,萬箭齊發,隨後突然掉頭逃跑,讓對方認為自己是倉皇潰散;當然,這隻不過是佯裝敗退的“狗鬥”策略。格魯吉亞士兵過於自信了,他們衝破原有的陣列,競相追逐蒙古人,而蒙古人隻是設法使自己始終位於追擊者的前麵。格魯吉亞人的戰馬逐漸不堪重負,長途追擊也使它們過於疲勞;馬力較弱的戰騎遠遠落在後麵,因此格魯吉亞人的隊伍開始變得稀疏起來。
就在格魯吉亞軍隊全麵分散並初顯疲勞時,撤退中的哲別軍士兵卻將格魯吉亞人直接引入了速不台軍的設伏圈內。速不台軍截擊格魯吉亞人,哲別的士兵換乘新馬後衝鋒陷陣,重新加入戰鬥。數小時後,蒙古軍徹底打敗了格魯吉亞軍,並推翻了這個小國的貴族統治。速不台使這個國家成為蒙古人在歐洲的第一個附庸,成為此前產生的眾多支持和忠於蒙古的附庸之一。
隨著這次試探性戰鬥的成功,速不台和哲別沿著群山進軍,深入東歐平原,看看在戰場上還能否遇見其他陌生民族。蒙古人係統而持久地偵查了這個地方。由於平時注重偵察並彙總各類信息,因此蒙古人已確定那裏的人口數量和城市位置,了解到政治上的分裂和各國的敵對狀況。蒙古人找到了一些叫作“欽察人”的突厥部落,他們分布於裏海和黑海北岸的平原上,過著與蒙古人相近的遊牧生活。他們同樣居住在氈布搭起的帳篷內,各自說著相互有某種聯係的語言,蒙古人從欽察人那裏學到了很多東西,並誘使一些欽察人與之結盟。速不台真正關注的目標在於更北和更西的農耕地區,那裏坐落著許多城市,雖然人們都信仰東正教、說俄羅斯語,但是他們卻被互相敵視的、野心勃勃的封建領主們分割而治。速不台率領軍隊朝這些城市挺進,以觀察領主們的反應。1223年4月底,他到達了黑海以北的第聶伯河流域。
為了能有足夠的力量將野蠻的異教徒侵略軍驅逐出去,平原上的基督教城市聯合起來了。各處的部隊迅速被集結,它們來自於這個地區所有公國和城邦——斯摩棱斯克、伽裏赤、契爾尼果夫、基輔、沃裏尼亞、庫爾斯克、蘇茲達爾,還有部分欽察人。從伽裏赤、契爾尼果夫和基輔來的三支軍隊是在各自國王的指揮下,他們的名字都叫“密赤思老”。三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基輔王密赤思老——最大、最富有城市的國王,他率領的軍隊給人以深刻印象,其中還包括他的兩個女婿。正當俄羅斯各軍緩慢行進時,蒙古軍派出了由十人組成的外交使團來商議有關勸對方投降或聯合的事宜。俄羅斯人傲慢地處死了所有的蒙古使者,他們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嚴重地違背了蒙古人的外交禮節,很快,所有俄羅斯王公就要為他們的罪行付出高昂的代價。
在初次遭遇到一場小衝突後,蒙古人隨即向東撤退,好像他們害怕與如此強大的敵人作戰一樣。俄羅斯軍隊及部分欽察盟軍得意地尾隨其後,但一天天過去了,蒙古軍仍然跑在追逐他們的俄羅斯人前麵。當時有些俄羅斯部隊還未到達前線,因此來不及加入追擊蒙古人的行列,追擊中行動緩慢的部隊逐漸落在後麵,隻有行動快速的部隊還緊緊地跟著撤退的蒙古軍不放。俄羅斯人擔心蒙古人可能逃脫,這樣他們就擄獲不到蒙古人此前橫掃波斯、格魯吉亞、阿塞拜疆時所獲得的大量馬匹和其他戰利品。為了爭得更多的功勞和利益,俄羅斯王公諸侯們都命令自己的士兵快速衝鋒;但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在於,他們根本沒有一個如何組織部隊有序後退、重整隊形或安全撤離的計劃。在將近兩周的追擊後,俄羅斯的先頭部隊終於在迦勒迦河(流入亞速海)趕上了蒙古軍,在那裏,他們最終將迫使入侵者一戰,而哲別和速不台已經選好了對蒙古軍最有利的地形。為了不讓敵人在長途急行軍後有片刻的喘息,同時也是擔心蒙古軍可能再一次逃跑,信心百倍的俄羅斯王公們整頓了戰鬥隊列,準備攻擊敵人。
許多編年史在記載俄羅斯參戰士兵的數量上存在很大的差異,但俄羅斯方麵基本上在四萬到八萬人之間;其參戰人數至少是蒙古軍士兵的兩倍。然而俄羅斯士兵大部分從穀場和鄉下招募而來,他們都是農夫,在身體健康、營養充足的情況下,他們在偶爾發生的短暫戰鬥中表現頑強、富有經驗,但他們幾乎不可能被看成是職業軍隊,特別是在冬季之末缺乏足夠的食物來補充營養時。與其說善於使用武器,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其實更擅長揮舞鐮刀割草,或是揚起鞭子驅策公牛。貴族軍官們仍確信很容易就會取得勝利,農夫們忠實地在盾牌後麵列好隊形,除了手中的農具——權且當作一把劍、一支矛、一個重錘或一根棍棒——以外,每個人還拿著他們所能找到的任何武器;小部分訓練有素的弓箭手站在附近,高級軍官驕傲地騎在戰馬上,矗立在步兵的後麵。
俄羅斯士兵肩並肩,排成人牆陣形緊密地站在一起,他們不知道將麵臨怎樣的對手,他們隻有下定決心保持戰鬥隊形不被打亂。可是攻擊似乎並未來臨,蒙古人沒有進攻,他們開始擊鼓歌唱,突然,蒙古人的隊伍陷入了一片可怕的寂靜之中。因為那是一個清新的春日,空氣中沒有太多的塵土,所以蒙古人采取了“靜攻”,通過搖動旗幟來控製協調各支部隊的行動,他們揮旗示意騎在馬上的弓弩手,悄悄地向俄羅斯步兵陣列疾進。馬蹄踏地的重擊聲發出陣陣回響,穿梭於俄羅斯軍隊的陣列中,傳遞到了正在待命衝鋒而神情緊張的俄羅斯士兵的腿上。但對方卻沒有發起衝擊,蒙古騎兵在斯拉夫人武器的射程之外停了下來,在那裏向俄羅斯步兵隊列萬箭齊發。俄羅斯士兵眼睜睜地看著周圍的同伴紛紛倒在血泊之中,而他們沒有人能夠有效反擊蒙古軍隊。俄羅斯士兵沒有人能用劍與蒙古兵短兵相接,沒有人能將長矛投向他們,或拿著棍棒追擊他們。所有的蒙古士兵都有大捆的箭,蒙古人在設計箭時是處心積慮的,他們的箭根本無法搭在敵人的弓弦上射出。出於受挫後的憤怒,俄羅斯士兵把散落在地上的箭折斷,他們確信這樣一來,蒙古人就不能得到它們並再次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