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到錦溪古鎮約30公裏,昆山新汽車站有流水班車去往周莊,途中設錦溪古鎮站,末班是傍晚七點多,票價五塊錢,用時大約一個半小時。昆山高鐵站也有去往周莊的班車,隻是間隔時間太長。後來才知道,也可從昆山高鐵站打車直接往錦溪古鎮,費用在80塊錢左右。
我在江南的第一夜是在昆山度過的,一天輾轉麗江、重慶、上海、昆山,必須要安頓好這一身的疲憊,但仍然興奮。問明白酒店的服務員去哪兒坐班車,打算養足精神好好享受一下江南。
酒店裏的地暖太熱,夜裏一點我還是處於興奮中,站在窗台前望著外麵夜色,有一絲恍惚,如果不是外麵的北風呼嘯,我想我會忘了現在還是冬天。街道旁邊綠樹成蔭,低垂的綠枝舞動著,路口的紅綠燈有節奏地閃爍,還有潺潺的流水聲不知從何處飄來。突然想起張兆和寫給沈從文的一封信,開頭便是這麼一句話:“乍醒時,天才蒙蒙亮,猛然想著你,猛然想著你,心便跳躍不止。”
難怪有人說一入江南,便止不住香豔浪漫與憂愁,我特想念上兩句詩來表表情,無奈就隻記得一個“秦淮八豔”,善哉,善哉。
記得從上海去昆山的途中,與身邊的大叔聊起江南特色小吃,大叔極力推薦奧灶麵,說是昆山有家奧灶館,百年老店,就在亭林公園門口,經常會有上海的朋友起個大早,專門開車排隊去吃。我本想第二天起床去吃一碗,可惜醒來後隻惦記著錦溪古鎮,把吃的事兒忘得幹幹淨淨,這是我於昆山唯一的憾事吧。
大叔還曾跟我提起古鎮甪直,專門沾著口水給我比劃著怎麼寫,問我曉得為啥叫甪直不?我搖頭。大叔很得意地解釋說:相傳甪直是當年給皇上養梅花鹿的地方,因為梅花鹿的頭上有鹿角,所以“甪”字多了一角。我疑惑半天,臨下車的時候問大叔,梅花鹿不是有倆鹿角嗎?大叔訕訕地說那隻是象征性地意思意思。我曾上網查過這個典故,並沒有找到,權當是旅途中的一見聞。
醒來的時候已經中午,我不緊不慢地收拾好背包,打車去了汽車站。到了檢票口沒等多久便開始檢票,隊伍很長,多半是些二十歲左右的少男少女。
車子行了大半個小時以後,窗外隱約見到小橋流水,白牆黑瓦。天雖有些陰,但灰蒙蒙中別有一番味道。我以為即將到達古鎮,生怕坐過了站,忙問售票員是不是快到了,售票員的聲音從前麵穿過幾十個人傳到我耳朵裏,“早著呢!”
沒過多久,才發現滿車同行的少男少女們都是在附近工廠上班的孩子,這一帶有很多電子產品加工廠,也有富士康。
到達錦溪站,剛一下車,壓根兒就沒啥感覺,就看見一排小房子,都是些餐館或者五金店。我正納悶兒的時候,售票員站在後門位置朝我喊了一句,古鎮還得再往前走,在鎮政府對麵,說完那車門就關閉了。我本想揮手致謝,可是公交車嗚的一聲就躥了出去,留下一股黑煙,很是破壞氣氛。
沒走多久就看到一座很大的牌樓。錦溪古鎮到了。
作為一個北方人,初到古鎮,瞬間就被這裏的景色吸引了,烏篷船、朱欄、粉牆、素瓦、飛簷、沿河的雨篷、臨水廊、閣樓、跨河廊……臨水起伏,錯落有致。一入眼,便能生出一股柔情,讓人難以招架。越往裏走,水鄉之地的細膩之處就越發明顯,幽深的小巷,滿是青苔的瓦片,斑駁久遠的石橋,窗欞上的木雕,處處都由小處著手,繁而不亂,總讓人有一種小巷幽深,含而不露的感覺,最能看出江南人不顯山不露水的性格。
我到底是信了,江南,是水做的。
我在錦溪古鎮結識的第一個人叫伍小兵,在水邊開著一處茶樓,叫汲塢茶驛。茶驛是座兩層木質結構的小樓,但麵積並不是很大,一層光線有些幽暗,擺放著幾張實木長桌,角落裏掛滿了各種擺件,還有些老瓷片,不僅不覺雜亂,反倒覺得歲月琳琅。茶驛臨著水,走出一層茶廳便是幾個臨水的茶座,下麵停靠著一尾小木船。茶驛與對麵的蓮池禪院隔水相望,遠遠能看見禪院門口的碼頭上停靠著幾十艘烏篷船。若是在二樓挑出去的陽台上閑坐,倒也應了那句“樓台俯舟楫,水巷小橋多”的景象。舉目不見烏泱烏泱的人群,難得這麼個清淨地方!
小兵個子不高,中等身材,皮膚黑黑的,乍一看像是個樸實的農村孩子,但實際上早過了而立之年。聽小兵口音不是本地人,便問他是哪裏人,他說是從雲南過來的。我很好奇,大老遠跑到錦溪做生意,況且錦溪並不像周莊、同裏那樣繁華,遊人要少很多,商業氣息沒那麼濃厚。小兵說他來錦溪已經有些年頭了,以前也是到處轉著玩,後來轉到了這裏,便沒再走。我聽著很羨慕。人單著的時候總是在找一個落腳的地方。
小兵問我晚上住在哪兒,我說還沒定,這不還沒進去逛嘛。小兵一邊收拾著桌子上的茶具,一邊漫不經心地說,我在另外一條街上還開了一家客棧,是國際青年旅社,你幹脆就住我那兒吧。
我隨口便答應了,問價格多少,小兵說標間150,裏麵洗漱用品都是居家使用的那些,並不是酒店那種。開始我沒在意,後來進了房間之後才曉得,說的是飄柔洗發水,還有沐浴露。
定下落腳之處,我琢磨著反正是要住在他開的店裏,幹脆先在茶驛泡會兒茶喝,想著便卸下背包,放在長條椅上,坐下準備跟小兵吹會兒牛,也好打聽打聽鎮子裏有啥八卦。扒開背包的防雨罩,拉開拉鏈,開始扒拉我從麗江帶回的金芽紅茶,準備請小兵喝一杯。
我是典型的自來熟,隻要看著對方順眼,基本上幾句話就熱乎了。沒想小兵對喝茶這事兒並不怎麼感冒,有些呆呆的,臉上掛著點笑,說,咱們還是先去客棧吧,先把你安頓好了再喝。
我聽著有些愣,來都來了,房間也算是訂好了,最不缺的就是扯淡吹牛的工夫了。但不想駁了小兵的麵子,又開始收拾背包,抱著那包金芽紅茶跟著小兵往客棧走去。
路上小兵有些不好意思,解釋說,這會兒過去剛好有他弟弟看著茶館,他等會兒要出去辦事兒,茶館裏不能沒人,又怕我找不著去客棧的路。他說這話我就隨便應承著,主要是從茶驛的巷子裏走出來,才算見到真正的江南古鎮風貌,除了小橋流水,還有了人家,鮮活的江南古鎮。
巷子出來以後就是一段段沿河雨篷接成的長廊,河邊的各家小樓都從一層的房簷伸出一塊兒,河岸上用柱子撐起,如此連成一片。長廊靠河一邊設著一排長椅,廊下就是茶館,古色古香的茶桌配上靠椅。對岸便又見到白牆青瓦,僅僅是幾步路,景色豁然一變,讓我不禁歎服江南古鎮處處柳暗花明。
幾個江南老頭兒穿著厚厚的棉衣,斜倚著長廊邊,不曉得在聊些什麼,見小兵經過,隨手打個招呼。我抬眼望見老頭兒頭頂的木頭招牌:王記茶館。
小兵說,現在是冬天,江南的冬天比較冷,這裏遊客也比較少,所以這些茶館現在生意比較清淡,如果是大中午,並且沒有風,頭頂上掛著太陽,倒是可以坐在這裏沐著陽光喝喝茶,嗑嗑瓜子兒。我笑著說是啊,這生活實在是太悠閑了,這正是我所期待的日子。
長廊的中間連著一座拱形石橋,由大塊兒的青石砌成,石麵已經光滑如鏡,走在橋上看到遠處有條烏篷小船緩緩劃來,船夫戴著圓頂小帽,穿著一件羽絨服,胳膊上套著皮質套袖,小船兩側掛著漁網。我驚奇地問小兵,難道這裏還有漁夫賣魚?
小兵不以為然地說,怎麼沒有呢,他們都是定點來的,一般都是下午三點過來,有兩三家呢。
小兵的青年旅社從長廊過橋一轉彎就到,一層的大客廳被改建成了酒吧,後院連帶著小樓二層都是客房。
安頓好之後,我在酒吧坐著跟小兵扯了會兒閑淡,曉得他原先還有一家客棧,叫芳芳客棧,是用他老婆的名字命名的,問他媳婦兒在哪兒呢,請出來欣賞欣賞。被告知出門辦事了,這會兒不在。我心裏一陣失望,便坐不住了,迫不及待地想出去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