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做人要有好心態 淡泊名利
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也是一個物欲橫流的時代,處處麵臨著太多的誘惑、太多的欲望、太多的壓力,從而生出太多的煩惱、太多的痛苦。而一個秉持淡泊心態的人,則少了貪欲,多了清廉;少了喧鬧,多了寧靜;少了爭鬥,多了內省;少了驅名逐利,多了清心寡欲……始終保持一種寧靜自然的心態,從而活得輕鬆自在,達到一種美好境界。
諸葛亮在《誡子書》裏說過:“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淡泊名利,是做人的重要智慧之一。
淡泊是一種豁達的處世態度,是一種明悟的思想境界。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一種淡泊;去留無意,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望天上雲卷雲舒,也是一種淡泊;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同樣是一種淡泊。
淡泊是一種誌向,是一種人生追求。人生百態,迥然異同:或濃墨重彩、大起大落、轟轟烈烈;或耕讀田野、清風細雨、夕陽遠山。激情燃燒是人生,散淡恬靜也是人生。淡泊可寄情山水之間,也可寓意花鳥蟲魚動物。同是飄搖細雨,同是明月繁星,有的人能看到,有的人看不到,這是一種心境的不同。淡泊是一種人生體驗,是一種對自然萬物的認同,是一種天人合一之後的物我兩忘。
淡泊還是一種氣度,一種修養。有了淡泊不倨不傲,不阿不妒,不爭不貪。有了淡泊不卑不亢,不拘小節。平平淡淡胸中自有內斂的韻味,含蓄中自有幹天雲氣。淡泊有自己的淡泊方式,隻要你自然、灑脫、從容,就是淡泊。它沒有模式,沒有特定環境。不一定要梅妻鶴子,也不一定要煙雨桃源,也未必不可放歌長嘯、壯懷激烈。
淡泊是自然從容,它不是刻意的矯柔造作,不是偽裝的虛情假意。沒有萬卷詩書的熏陶,沒有萬裏風塵路後的感悟,模仿的前衛是那麼的蒼白無力,誇張的時髦是那麼的庸俗不堪,飛揚的個性是那麼的一文不值。也許隻有曆盡滄桑的成熟才能做到真正的坦然淡泊。
然而,淡泊又不是碌碌無為。大丈夫自然要拿得起,放得下,有所為有所不為,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淒風苦雨後才有彩虹的美麗,饑寒交迫後才有心情的清朗。萬念俱灰那不叫淡泊,淡泊是一種清燈古卷裏與紅袖添香同在的灑脫,這是一種人生境界,從一而終的從容,真真實實的存在。
淡泊人生,並非逃避現實,也非看破紅塵,而是在踏踏實實幹好本職工作基礎上,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清醒,堂堂正正,不搞投機鑽營;多一份灑脫,多一份超然,世事我曾抗爭,成敗不必在我。人生在世,往往不會一帆風順,榮辱得失尋常事,喜怒哀樂自然情。不必為過去的得失而後悔,也不必為現在的失意而煩惱,更不必為未來的難測而憂愁。隻有認識到平淡是真的道理,時刻保持心理平衡,才能逐步過渡到淡泊的人生境界。
兩千多年的儒家學說提倡“安於貧而樂於道”,是最早的“淡泊”思想。孔子的高足顏回,人稱顏夫子。其家境貧寒,卻樂於學禮習道,在貧困中修身養性,成天樂哈哈的,沒有一絲憂懼之心。因此,孔子讚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而不改其樂。賢哉,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