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眼穴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3.8寸處,與腰陽關穴相平。兩手握拳,以食指掌指關節突起部放在兩側腰眼穴上,先順時針方向壓揉9次,再逆時針方向壓揉9次,連作36次。意守腰眼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活血通絡、健腰益。腎等作用。
捶腰陽關穴
手四指握大拇指成拳,手腕放鬆,用拳背部叩擊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的腰陽關穴36次。意守腰陽關穴。每天叩擊此穴,具有振奮陽氣、強腰膝等作用。
拿委中穴
委中穴在膝關節後麵窩橫紋正中處。雙手對搓至熱,以兩手同時拿揉(用大拇指與其餘四指的指麵對稱施力拿、揉)兩下肢委中穴,約1分鍾。《針灸大成》中說:“腰背委中求。”每天拿揉此穴,具有舒筋活絡、解痙止痛等作用。
不良習慣會導致腰部疾病
檢查一下自己在電腦前的姿勢,如果你的身體是往前傾20。,並且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那麼你的腰椎間盤就會向後突出。因為這個姿勢腰椎間盤內的壓力最大,如果長期如此坐著,腰椎受壓整體下沉縮短,身體的中軸線跟著後移,就會使椎間盤向後突出。
那麼,在生活中除了坐在電腦前的不正確的姿勢外,還有什麼不良生活習慣導致你的腰部疾病呢?
疲:錯誤坐姿,腰椎過度屈曲
在我們的日常活動中,腰椎大多處於屈曲狀態,過度工作就等於增加腰椎屈曲的時間。統計表明,腰椎屈曲的頻度一天中最高的可達3000~5000次。這種過多的、反複的屈曲是造成椎間盤病變最常見的原因。
振:開車時考驗腰椎,脊柱被反複拉伸
科學家們發現,腰骶部的固有頻率和行車中坐椅的振動在同一個低頻範圍,所以開車時腰椎很容易和汽車產生共振。這種共振意味著脊柱不斷地被壓縮與拉伸,同時使周圍組織肌肉也跟著疲勞,影響腰椎間盤的新陳代謝速度,會加速腰椎的退化、變形。
寒:露出小蠻腰,影響腰椎的營養供應
腰部特別怕冷。如果冬天露腰,為了抵禦寒氣,腰背部的肌肉痙攣,小血管收縮,使得局部血液循環不暢,會影響椎間盤的營養供應,椎間盤內壓力升高,造成更多的傷害。
猛:突受外力,易發腰扭傷
正常的腰椎間富有彈性和韌性,具有強大的抗壓能力,可承擔450千克的壓力而毫發無傷。但這些力量必須和緩地從正麵壓下,如果突然受力或在缺乏運動後突然用力,很容易突破它的承受極限,引發腰扭傷。
如果你有上麵種種不良生活習慣,為了你的腰部健康請自覺改正。
對症下藥,5種治療腰痛的方法
腰痛,為臨床常見的一種症狀。腰為腎之府,又為衝脈、任脈、督脈、帶脈之要會,諸經皆貫於脊而絡於腰,故腰為腎之外候,。腎病則腰痛。
1.寒腰痛型
本型由於久居冷濕之地,或涉水冒雨、勞汗當風、衣著濕冷,感受風寒之邪,則腰痛,項背拘急,身痛惡寒,腰冷如冰,痛不可仰,得熱痛減,遇寒痛甚,苔薄白等,取督脈、背腧、足太陽經穴,用平補平瀉法。
穴位:風府、腰陽關、腎腧。
2.濕腰痛型
本型亦為久居冷濕之地,或涉水冒雨,勞汗當風、衣著濕冷,感受寒濕之邪,見腰痛,冷如坐水中,小便自利,飲食如故,口中不渴,脈沉澀等。取背腧、足太陽、太陽經穴,用平補平瀉法。
穴位:腰腧、昆侖、陰陵泉。
3.熱腰痛型
本型因感受濕熱之邪,或長夏之際,濕熱交蒸,或寒濕蘊積日久,鬱而化熱,轉為濕熱,則腰痛、身重發黃、午後潮熱、肢節煩痛、胸痞腹脹、大便溏薄、小便短澀、舌苔黃膩、脈濡數等。取足太陰、足太陽、足少陰經穴,用瀉法或刺出血。
穴位:陽陵泉、委中、殷門。
4.陽虛腰痛型
本型因先天稟賦不足,加之勞累太過,或久病體虛,或年老體衰,或居室不節,以致腎精虧損,無以濡養筋脈而發生腰痛。若腎陰虛腰痛,則麵色枯黃、顴赤少華、頭暈目花、遺精遺尿、苔少等;若腎陽虛腰痛,則麵色枯白、肢體寒冷、陽痿早泄、陰囊寒冷、下肢痿軟、五更泄瀉、脈沉微等。取腎腧、足少陰、足太陽經穴,用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