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現在我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李白始終不願意參加科舉考試,而是一直找人引薦,以進入仕途。即使在婚後的日子裏,李白也是一直四處雲遊,隻不過目的不再是單純的遊山玩水,更在於結交好友,找人引薦。
也可能與李白的出身有關係,在唐代,商人子弟是沒有資格參加科舉的。然而我覺得,就算李白有參加科舉的資格,他也不會去參加。不因為別的,就因為他是李白。
在很多人心目中,李白是個極端的樂天派,再骨感的現實也擊垮不了他豐滿的理想。實際上,若真是這樣,李白就不會酗酒了。
李白酗酒的習慣,起於他二十八九歲的時候,那時的他在外漂泊三四年了,但是政治事業依然不見起色。在這之前,他詩中對酒的描寫無外乎“吳姬壓酒喚客嚐”之類,並不是一股子鯨吞虎據的豪飲。而到了這時候,他已經是“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酗酒並未給他帶來什麼好處。按照資料記載,李白在三十歲前後的時候,因為醉酒犯了事。按照記載,李白曾經醉酒“犯夜”。過去很多時候為了治安需要,不允許城市居民晚上出門,李白因為這件事,還生生錯過了一次被引薦的機會。
還有一次,李白酒後騎馬,按照現在估計也算醉駕了,一不小心衝進了當地某縣級地方官李京之的車隊,害得他事後不得不親自寫道歉信。
一係列的現實促使李白不得不選擇一條很多人都走過的俗套路子——我們今天可以理解——他要去做“長漂”。之前曾經有人在長安邊的終南山生活,最後憑借炒作名動京城獲得成功,所以唐朝人管“長漂”叫“終南捷徑”。
可惜,三十歲的李白在荊楚、江南是名噪一時的大腕,在長安卻沒什麼人理會。去拜見宰相張說,張說以生病為由沒有接見,李白隻見了張說的兒子。又去找當年引薦王維的玉真公主,也沒見到,隻留下了幾首詩。眾多達官貴人壓根不把李白放在眼裏。在朋友陸調的建議下,李白又去京城長安周邊的城市轉了轉,還是碰了一鼻子灰。
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事業還沒有起步的李白在長安過著相對頹廢的生活,百無聊賴的他開始出入於娛樂場所。與後世喜歡流連青樓的杜牧、唐伯虎不同,李白喜歡鬥雞。
鬥雞,唐朝最流行的賭博活動,可能類似香港的賭馬。但是,在長安鬥雞的都是“五陵豪”。五陵,此地有漢代五個帝王的陵寢,因而得名,是長安最高檔的社區,住在這裏的都是各種一代二代各種代。這些“五陵style”的歐巴,唐朝人稱之為五陵豪。
跟這些人在一起玩,終究不會有好結果。終於,有一天,幾個五陵的富家子弟跟李白發生了衝突。這些人叫上一些地痞流氓,在玄武門一帶把李白給截了。接下來的事情,大致有兩種傳說。
江湖版:李白也不是吃素的,劍術杠杠的。李白平時上街,都是劍不離手,幾個小混混能嚇得了他?李白惡從心頭起,怒向膽邊生。“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三下五除二,砍死了好幾個人。十步殺一人簡單,事了拂衣去就難了。結果,中央執法部門憲台都被這件發生在長安的惡性殺人案驚動,親自過問此案,李白因此被扣押。後來經朋友陸調的努力,上下打點,才讓執法部門將李白定性為正當防衛。
李白回憶舊事感謝陸調版:我還記得當年我喜歡鬥雞,得罪了幾個五陵的花花公子。結果那些人帶著一幫人把我圍住了,不停地恐嚇我,後來還動手了。多虧了你老兄騎著馬不顧交通擁擠,衝開眾人,飛奔到憲台去報案,幫我在玄武門脫離了危險。
作為充滿了傳奇和傳說的李白,我們大可不必糾結於這些細節。不管是什麼樣的過程,結果都是一樣的,李白被陸調救了出來,從此李白再也沒有參與賭博,也離開了長安,向洛陽一帶遊曆。
需要指出的是,這段時間也是李白創作的一個小高潮,《蜀道難》《行路難》《憶秦娥》等千古名篇均作於此時。而且與很多人猜想的花天酒地的李白不同,李白的風流不帶過多的情愛色彩,在外遊曆期間,他也有很多贈送妻子的詩作,在那個時代,李白在感情上也確實算得上專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