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東窗事發(1 / 3)

楊文幹率領大軍企圖謀反,卻不想唐高祖李淵準備充分,快速地將他的野心消滅。數日後,唐高祖李淵率領李逍遙、李玄霸,在李靖的護衛下回到長安城。當天,李淵就召見文武大臣在紫宸殿,他要當著眾人的麵宣布太子李建成的罪責,直接廢黜他的太子之位,貶為蜀王。

朝中文武大臣紛紛接到李淵的旨意,匆匆忙忙的趕到紫宸殿;唐高祖李淵一身龍袍,頭戴冠冕,龍行虎步的姍姍來遲。眾人見李淵凝重的神色,心中詫異不已,紛紛施禮;李淵淡淡地點點頭,然後笑道:“眾位大臣,你們留守在京師之中,可曾聽到什麼大事?”

麵對著李淵的問話,眾人一陣疑惑,麵麵相覷,誰也不敢多言一句,又聽見李淵繼續說道:“六月的長安城酷暑難耐,朕前往仁智宮避暑納涼,將朝中大事全部交托於太子處理。眾位大人盡忠職守,卻不知近日內發生的重大事情。”

眾人更加的疑惑不解,唐高祖李淵冷笑一聲:“慶州都督楊文幹這個亂臣賊子,居然私藏軍械,意圖謀反。若非將士上下齊心,朕早就接到舉報,或許朕的性命將留在仁智宮。你們不知道的是楊文幹會與太子暗中勾結,欺上瞞下私自運送鎧甲、武器給楊文幹,才使得他膽大包天,敢犯上作亂。”

眾人膛目結舌地看著李淵,紛紛瞪大著眼睛,隻見李淵麵無表情地大喝一聲:“來人,將太子壓上來!”

太子李建成在眾目睽睽之下,被兩旁的士兵捆綁著押進了紫宸殿,他麵無表情的大步向前,不顧朝中文武大臣驚訝的目光,他望著怒氣衝衝的父皇,恭敬地高呼道:“不孝之子李建成,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子李建成自稱不孝之子,眾人方知李淵所言非虛;朝中大臣中有一部分效忠於太子李建成,他們紛紛低下頭,滿臉的無奈與焦急。然而,秦王李世民依舊風輕雲淡地看著被押進來的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心急如焚的看著大哥,他迫切地想要將自己的大哥救回來;李逍遙、李玄霸兩人屹然不動的看著一切,惋惜的望了一眼李建成。

“朕念你初犯,又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傳朕旨意:李建成身為大唐太子縱容麾下將領,以致鑄成大錯,私藏軍械、犯上作亂;但念起功勳,免除死罪,活罪難逃,廢黜建成太子之位,即可搬離東宮,貶為蜀王,攜帶家眷不日前往蜀地,靜思己過。”

李建成見唐高祖李淵心意已決,無法挽回,他隻能接受,黯然神傷地說道:“兒臣謝主隆恩!”

“且慢!”

眾人見李建成都放棄抵抗,秦王李世民嘴角微微上揚,他的目的達到了,然而一切塵埃落定之時,一道高亢的聲音響徹大殿,眾人聞聲望去,隻見齊王李元吉心急如焚地大喝道:“啟稟皇上,兒臣元吉有話要說。”

唐高祖李淵見李元吉當眾駁斥自己的旨意,他強壓心中的怒火,低沉地說道:“說!”

李元吉心知自己剛才所言,有些莽撞,不顧自己父皇的顏麵,直接阻止李淵的旨意。但是,李元吉寧願自己受到李淵的責罰,也不願意看見自己的大哥被流放在外,尤其是蜀地乃是貧瘠之地。若是真的貶往蜀地,那李建成想要再次回來,根本就渺無希望。

李元吉見李淵慍怒的身神色,目不轉睛地盯著自己,他心中泛起一陣寒意,事已至此,隻能硬著頭皮高聲說道:“兒臣莽撞了,但是父皇剛才所言大哥與楊文幹暗中勾結,私藏軍械,意圖不軌,兒臣在此可以用項上人頭擔保,大哥絕對不可能與楊文幹暗中勾結,大哥對此事也是一無所知。再說了,兒臣當日也是在場,大哥命人護送鎧甲前往慶州,兒臣也知道,大哥絕對不可能放縱楊文幹肆意妄為。”

“雖說楊文幹之前是大哥的宿衛,早已前往慶州,兩人之間根本就沒有任何的聯係,就算有也是政務之上的交流,大哥絕對不會私下與他聯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兒臣相信大哥絕對不會有犯上作亂的意思,絕對不會有,懇請父皇明察秋毫,還大哥一個清白。”

李淵淡然地望著啼哭不止的李元吉,淡淡地笑道:“依你的意思,是朕錯了,是不是?”

李元吉見父皇強壓著心中的憤怒,目光灼灼的盯著自己,他感覺全身猶如墜入冰窖一樣寒冷,支支吾吾道:“兒臣不敢!”

“你不敢?”唐高祖李淵冷笑一聲,道:“看樣子是朕太寵愛你們這些親王了,以致連朕都不放在眼裏。”

眾人見李元吉的大聲反駁皇上,使得李淵更加的憤怒,他們都知道李淵動了真怒,沒想到李元吉好心辦壞事,使得唐高祖李淵更加的憤怒無比。眾人全部都顫顫驚驚的望著怒氣衝衝的李淵,秦王李世民則是風輕雲淡的看著自己的父皇,他沒想到自己的計劃,居然收獲到意想不到的結果,看到這種情形,李世民肯定的認為李淵不僅僅廢除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就連李元吉都要受到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