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李世民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急功近利以致被李逍遙抓住把柄,而且將他所做的事情全部收集起來,呈交給李淵,使得李世民及其勢力備受打擊,杜淹成為秦王李世民的替罪羔羊,李淵一道旨意斷送了前程似錦的杜淹,他隻能黯然神傷地退出長安城,回到原籍為官。
唐高祖李淵身為九五之尊,一言九鼎,他親口說出的旨意,無法自己去更改,以致太子李建成直接被廢掉,貶為蜀王。雖然留守在京師,寄身在齊王李元吉的府中,從東宮之處搬離出去。縱然李淵知道自己錯怪了李建成,為了大局著想,他隻能一錯到底,使得李建成及其勢力也被李淵一紙調令紛紛貶官。
李世民千方百計設局讓李建成跳進去,目的是達到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廢黜。但是,李世民萬萬沒有想到看似事不關己,漠不關心的李逍遙居然出麵,將他的計劃全部打亂,使得李世民自己也被李淵一頓劈頭蓋臉的責罵,更是下達了禁足令,他們兩人在此次事件中,都沒有得到好處,反而李逍遙成為最大的獲益者,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李逍遙跟隨李淵前往仁智宮避暑就知道朝中必定會發生大事,他知道以李世民的性格,定然不會讓李建成一家獨大,獨攬朝政。李世民定然會鋌而走險,想盡一切辦法讓李建成掉入他的局中,然後李淵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隻能廢除太子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在李世民洋洋得意的時候,李逍遙再決定給他迎頭痛擊一下,使得李世民被打回原形,甚至與之前相比更加的不受李淵待見,坐收漁翁之利。
一時之間,朝中李逍遙的勢力迅速地擴大開來,成為當之無愧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逍遙王府門下的將領、文臣全部得到唐高祖李淵的重用。如今,李淵無路可退,隻能將朝中大小事務交給逍遙王府的人處理,使得眾多文武大臣心中篤定大唐的新君將會落在李逍遙的身上。
李逍遙的風頭一時無兩,沉寂許久的他終於在關鍵時刻殺出一條路,不僅僅得到李淵的重用,甚至將自己的勢力不斷地擴大。這一切全部都在李逍遙的計劃之中,他早已算出皇位之爭,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已經到了勢同水火的地步,一直都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爭鬥,無非就是李淵在從中平衡、鎮壓,使得太子李建成與李世民兩人都有所顧忌。
由於長安城六月天氣異常的悶熱,李淵年逾五十,身體早就大不如前,根本就無法忍受酷熱的天氣,隻能選擇較為涼爽的仁智宮避暑。李逍遙接到李淵的聖旨,命他隨行,他就知道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之間必定會在這個時期發生巨大的爭鬥。
於是,李逍遙早已命令逍遙王府的家丁以及組織剩下的兄弟們,在伍雲召的帶領下,展開行動,密切關注秦王府以及東宮的一舉一動,就在李淵接到舉報的當天,李逍遙就已經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隻不過他並未說出來而已,而且李逍遙也沒有想到自己的二哥居然瞞天過海設計栽贓陷害於太子,就連他都愣住了,之後李逍遙卻笑了,因為他知道這次將是逍遙王真正崛起的日子。
果不其然,事情正如李逍遙預料的那樣,順風順水的發展下去,就在李建成心如死灰、李世民洋洋得意之時,給他們意外的驚喜。李逍遙兵不血刃的借助李世民的手,打擊了李建成以及重創了李世民的雄心壯誌,使得逍遙王府的勢力遞增式的發展,儼然成為新的君王,而且李淵也沒有多說什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使得朝中大臣紛紛向李逍遙靠攏,朝中的格局徹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王爺,難道您早就知道這件事的幕後者就是秦王?”
魏徵每每想起此事,都異常的興奮,就連他都沒有想到李逍遙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一鳴驚人,他百思不得其解,眾人也是一臉詫異地看著李逍遙,他們都紛紛猜測李逍遙是不是知道一切事情。當初,李逍遙命令所有人都低調行事,不可出差錯,也提到過日後必定會有時機,他們半信半疑的答應,心中仍然有些不放心,不曾想到今日居然真的見到了,使得他們所有人對李逍遙佩服不已。
李逍遙見眾人詫異地神色,他舉起手中的酒杯,淡淡地笑道:“其實,這件事不僅僅我知道,就連父皇都心知肚明,隻不過沒有找到相關的證據為大哥洗脫嫌疑,父皇隻能選擇將錯就錯,重新洗牌使得朝中勢力格局發生變化。”
“我隻不過是從中輔助於父皇,真正的贏家是父皇,我們竭盡全力去爭取皇位,實際被父皇看在眼裏,他一直未曾言明。雖然我們如今的勢力前所未有的強大,父皇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我繼續發展,實際上是父皇對我的寵愛,也是父皇相信我不是無情無義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