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寂見李淵詢問自己,毫無任何的準備,他沉默不語。畢竟,裴寂也是東宮的人,一直都是前太子李建成的擁護者,李淵詢問於他,使得裴寂精神恍惚,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回答。然而,江國公陳叔達站出來,沉聲道:“蜀王與齊王雖然參與了舉義兵反抗隋朝的謀略,但是沒有真正的為大唐立下功勞;秦王率領大軍立下些許戰功,卻在朝中拉幫結派,勢力龐大。他們都是嫉妒逍遙王的赫赫戰功,軍中威望高,便一起策劃奸邪的陰謀。現在,逍遙王已經給過他們機會,然而他們卻不知道珍惜,最後自刎謝罪。逍遙王功蓋宇宙,天下歸心,陛下如果能夠決定立他為太子,將國家大事委托於他,就不會再生事端了。”
眾人見陳叔達建議唐高祖李淵立逍遙王為太子,皆是大吃一驚,就連李逍遙、李淵兩人都驚詫不已。李逍遙自知與陳叔達甚少交集,就連李淵都愣住了,他們都沒有想到陳叔達居然開門見山的諫言。眾人以為就陳叔達一人如此說道,沒想到宋國公、尚書左仆射蕭瑀也躬身奏請道:“啟奏皇上,臣也覺得江國公所言極是,此乃民心所向,眾望所歸,理當立逍遙王為太子!”
蕭瑀乃是蕭皇後之弟,乃是前隋的國舅爺。並且,蕭瑀的妻子是獨孤皇後的娘家侄女;李淵是獨孤皇後的親外甥。因此,李淵與蕭瑀之妻是姑舅表兄妹,使得他們兩人當年同在隋朝做官時交情就非常的好。隻不過後來投奔唐朝,效忠大唐。最重要的是,蕭瑀曾經是秦王府李世民堅定地擁護者,也是李世民招攬的重要大臣,事實上這一切都是李淵授命的,他讓蕭瑀潛伏在李世民的身邊,就是想要知道李世民的一舉一動。因此,李淵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隻不過三個兒子的死,給他造成沉重的打擊,必須尋找一個宣泄口,那個人就是罪魁禍首——長孫無忌。
實際上,蕭瑀在朝中一直以為都是唐高祖李淵的人,處於中立;在得到李淵的授命後,他才選擇跟隨在李世民的身邊。唐高祖李淵見蕭瑀都替李逍遙說情,也是非常的驚訝。李淵知道蕭瑀根本就不可能與逍遙有任何的交情,而且蕭瑀說話在李淵的心中有些份量。但是所有人都不知道,蕭瑀之所以幫李逍遙說話,是為了報答李逍遙當年安全護送自己的姐姐蕭皇後回到京城。
投之以李,報之以桃!
隨著蕭瑀出聲附和,唐高祖李淵心中也覺得是時候立逍遙王為太子了,這一天李淵等了很久,終於盼到了這一天。李淵鏗鏘有力地點點頭,撫掌大笑道:“好!這正是我素來的心願啊。”他的目光又回到目瞪口呆地李逍遙身上,笑臉盈盈的說道:“近些日子以來,我幾乎產生了投杼的疑惑;事實上,朕心知肚明,逍遙你就安心的接下這份責任吧!”
於是,李逍遙在精神恍惚之下,驀然地點點頭,被唐高祖李淵立為太子。倏爾,李逍遙放聲大哭,眾人皆是沉默不語,唯有唐高祖李淵溫柔地將李逍遙摟在懷中,輕聲撫慰道:“朕多年前就想過立你為太子,如果當時朕這樣做了,今天的一切就不會發生了;建成他們的幾人的死,不是你的錯,你無須將責任攬在自己的身上,朕知道你的誌向不是天下。但是,朕與你母後都希望大唐未來的新君是你,這也是你母後臨終前的心願,朕就算死去,也可以向你母後有所交代了!”
李逍遙聞之更是心中難言悲痛之情,嚎啕大哭起來,淚水再也止不住的往下流淌;唐高祖李淵心中的悲痛稍稍好轉一點,卻也是老淚縱橫,兩行淚水悄悄地流了下來。眾人全部都轉身回避,心中都是感概萬千。隨後,唐高祖命令天策府司馬宇文士及領著聖旨從東上閣門出來宣布敕令,眾人便這樣安定下來了;李淵又讓黃門侍郎裴寂前往東宮開導原李建成麾下的諸將士,派遣蕭瑀安撫秦王府眾人,使得將士們全部都棄職而散。
當天,唐高祖頒布詔書赦天下,叛逆的罪名隻加給李建成、李世民以及李元吉三人,對其餘的黨羽,一概不加追究。僧人、尼姑和男女道士都應當依照原先頒布的詔令處理;國家的各項事務,都任憑逍遙王處置。自此李逍遙成為大唐帝國的太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執掌朝政。
次日,唐高祖李淵在朝堂上,當著眾位文武百官的麵前,大眾傳旨道:“自今日起,凡是大唐軍隊和國家的各項事務,無論大小,全部委托太子處理和決定,然後再報告給朕。”並且,唐高祖李淵將親筆詔書賜給裴寂等人時,說道:“朕是適合加上太上皇的尊號了。”
李逍遙入主東宮,成為大唐帝國的太子殿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手握重權。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在玄武門陰謀叛變,李逍遙不僅沒有對他們的子嗣有絲毫的責罰,使得他們依然享受爵位。隻不過,李逍遙撤去了他們手中的實權,隻有虛名而已。無論是李建成的幾名兒子,還是李世民的子嗣,全部都感恩戴德,根本就不敢有絲毫的野心,全部都安分守己。
曾經有人勸諫李逍遙將他們斬殺殆盡,以除後患,卻被李逍遙拒絕。李逍遙的理由很簡單,一是李建成等人的子嗣年紀尚幼,根本就不足為懼,且是李家的後代,他不忍對這些無辜的孩子下手。再怎麼說他們也是自己的侄子輩,也是李家的骨血,父輩的恩怨不允許留在下一輩;另外一個理由就是,李逍遙認為手足相殘已經是大大的有悖禮數,若是再下旨除去後患。縱然是明君,也不可如此做。畢竟,李逍遙已經是太子了,群臣歸附,民心所向,無人能夠撼動得了他的太子之位。因此,群臣建議的謀略被李逍遙全部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