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可以幫你迅速完成應做的、但你不喜歡做的事,它能使你在麵對不愉快的責任時,不至拖延,也能幫助你做你想做的事,它能幫助你,抓住那些寶貴的,一經失去便永遠追不回的時機。
立刻行動吧!製定目標,變目標為現實,你會發現,你離成功已越來越近。
第二章培養積極的心態
積極的心態是成功法則中重要的法則之一,培養積極的心態是人生中重要的環節。
成功人士的首要標誌,在於他的心態。一個人如果心態積極,樂觀地麵對人生,樂觀地接受挑戰和應付麻煩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有這樣一個故事,對我們每個人都極有啟發。
塞爾瑪陪伴丈夫駐紮在一個沙漠的陸軍基地裏。丈夫奉命到沙漠裏去演習,她一個人留在陸軍的小鐵皮房子裏,天氣熱得受不了——仙人掌的陰影下也有華氏125度。她沒有人可談天——身邊隻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們不會說英語。她非常難過,於是就寫信給父母,說要丟開一切回家去。
她父親的回信隻有兩行,這兩行信卻永遠留在她心中,完全改變了她的生活:兩個人從牢中的鐵窗望出去,一個看到泥土,一個卻看到了星星。
塞爾瑪一再讀這封信,覺得非常慚愧。她決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爾瑪開始和當地人交朋友,他們的反應使她非常驚奇,她對他們的紡織、陶器表示很感興趣,他們就把最喜歡但舍不得賣給觀光客人的紡織品和陶器送給了她。塞爾瑪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種沙漠植物,又學習有關土撥鼠的知識。她觀看沙漠日落,還尋找海螺殼,這些海螺殼是幾萬年前沙漠還是海洋的時候留下來的,原來難以忍受的環境變成了令人興奮、流連忘返的奇景。
是什麼使這位女士內心發生了這麼大的轉變呢?
沙漠沒有改變,印第安人也沒有改變,是這位女士的念頭改變了,心態改變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認為惡劣的情況變為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冒險。她為發現新世界而興奮不已,並為此寫了一本書,以《快樂的城堡》為書名出版。她從自己牢房裏看出去,終於看到了星星。
我們常聽人說,他們現在的境況是別人造成的,環境決定了他們的人生位置。這些人常說他們的想法無法改變。但是,我們的境況不是周圍環境造成的。說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我們自己決定。納粹德國某集中營的一位幸存者維克托·弗蘭克爾說過:“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中,人們還有一種最後的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
有三個砌牆工人在砌牆,有人看到了,問其中一個工人,說:“你在做什麼?”這個工人沒好氣地說:“沒看見嗎?我在砌牆!”於是他轉身問第二個人:“你在做什麼呢?”第二個人說:“我在建一幢漂亮的大樓!”這個人又問第三個人,第三人嘴裏哼著小調,歡快地說,“我在建一座美麗的城市。”
姑且不看三個人未來的命運如何,單是看到第三個人工作的態度,就非常令人欽佩。如果都像第一個人,愁苦地麵對自己的工作,我想再好的工作也不會有什麼成效;而同樣平凡的工作,一樣的看似簡單重複,枯燥乏味,有人卻能以快樂的心情麵對,在平凡中感知不平凡,在簡單中構築自己的夢想,我想又有什麼樣的困難不可以克服呢?
在快樂中工作,以積極地心態去麵對平凡的工作,用感恩的心去對待自己身處的環境,哪怕你現在隻擁有一個砌牆鏟,你也要感謝命運——原來它是上帝有意送來的。用心體味人生,在簡單中自然會創造出輝煌的成就,我想第三位砌牆工人的命運大家也會猜到,他成了前兩位的老板。
拿破侖·希爾告訴我們,我們的心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成敗:
1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
2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們;
3我們在一項任務剛開始時的心態決定了最後將有多大的成功,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
4在任何重要組織中,人們地位越高,就越能找到最佳的心態。
難怪有人說,我們的環境——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完全由我們自己的態度來創造。我們不能預知生活的各種情況,但我們能夠適應它。正確的心理態度和良好的習慣會有積極的收獲,千萬不要接納心靈的垃圾。
那麼,心態是如何影響人的呢?按照行為心理學來說,當你有一種信念或心態後,你把它付諸行動,就更能加強並助長這種信念。
舉例來說,你有一個信念,就是你能夠很好地完成自己承擔的工作,這時,你會覺得在工作中很有信心,你常常這樣想,並在實踐中想方設法去做好工作,信心就會增強。這就是你的行動加深了你的心態。又比如說,你欣賞一個人也是這樣子的,你喜歡他,你就會主動與他溝通交往,之後,你會不斷發現這個人的優點,從而更喜歡這個人。這是情緒和行為相應的一種反映。同樣,對於你自己,你很喜歡自己,或你很不喜歡自己,也是這樣的。當一個心態存在以後,你的行為會加深它。所以有的時候,孩子或女人會愈哭愈傷心,這就是哭的行為促使她發泄情緒,彼此的因和果就混淆在一塊兒了。
所以,當你認為自己有能力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各方麵隻要經過自己努力就能取得成功。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能夠改變你,隻有你能改變自己,也沒有任何人能夠打敗你,也隻有你自己能打敗自己。
“美國聯合保險公司”業務部有個叫艾爾·艾倫的人,他一心想成為公司裏的王牌推銷員。他把自己讀過的勵誌書籍和雜誌中所介紹的PMA原理拿來應用。在一本名為《成功無限》的雜誌裏,他讀到一篇題為《化不滿為靈感》的社論,不久,他就有了一個應用的機會。
一個寒風刺骨的冬天,艾倫在威斯康辛市區裏冒著嚴寒沿著一家家商店拉保險,結果一個也沒有拉成。他當然非常不滿意,但他的PMA卻把不滿轉變成“靈感”。他突然想起自己讀過的那篇社論,就決心一試。第二天從辦事處出發前,他把自己前一天的失敗告訴其他推銷員。他說:“等著看好了!今天我要再去拜訪那些客戶,並且會賣出比你們更多的保險。”
說也奇怪,艾倫真的辦到了。他回到原來的市區裏,再度拜訪每一個他前一天談過話的人,結果他一共賣出66個新的意外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