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日,就在\"山西會館\"針對於京中近些時日的局勢而暗流湧動之時,大明天子朱由校卻在一眾騎士的陪伴下,輕車簡從的自乾清宮而出,直奔京師內城的西南角。
約莫小半個時辰過後,朱由校一行人在一座飽經滄桑,瞧上去很是寒暄的府衙門口緩緩止步。
雖然府衙正門所懸掛的門匾已然有些發黃褪色,但鎏金的\"王恭廠\"三個大字仍是不難辨認。
此地便是隸屬於工部軍器局的\"王恭廠\",專門負責為大明軍中營造火器火炮,算是名副其實的\"軍事重地\"。
按理來說,似這等緊要之地,至少在安置在人煙稀少的城外,以免威脅到中樞的安全。
但因為火藥之事過於重大,乃是國之重器,兼之百餘年來都未曾有過半點不靖,故此便任由其待在京師內城,距離紫禁城也不過小半個時辰的腳程。
一棵枝葉繁盛的老槐樹下,朱由校盯著眼前的府衙久久不語,腦中不由自主的回想起史書上那匪夷所思的記載,表情很是凝重。
天啟大爆炸。
平平無奇的五個字,卻對大明末年跌宕起伏的朝局造成了不可忽略的影響,並成為後世史學家們津津樂道的論題。
依著史書上的記載,天啟六年的五月初六的清晨,波瀾無驚的京師爆發一聲巨響,爆炸核心便是位於京師內側,儲藏了大量火炮的王恭廠。
關於這場大爆炸的起因,眾人無從得知,但其造成的後果卻是令人瞠目結舌。
不提那些聽上去很是荒誕,匪夷所思的記載,光是紫禁城中便倒塌了部分宮殿,更有些許侍衛當場橫死。
爆炸發生之時,天啟帝正在內侍的陪同下於乾清宮用早膳,並在第一時間躲至交泰殿的一張案牘下,得以幸免。
但陪同天啟帝一同避難的宦官及侍衛卻因為躲閃不及,有幾人當場被倒塌的宮柱砸成了肉泥。
除此之外,彼時天啟帝尚且在世的子嗣,也因為\"驚嚇過度\"而早夭,使天啟帝徹底絕後。
從\"無故落水\"再到毫無征兆的\"天啟大爆炸\",其中蘊藏的陰謀和暗流湧動實在不足為外人道也。
\"陛下,畢大人到了。\"正在朱由校望著眼前府衙沉默不語的時候,司禮監秉筆李若愚的輕呼聲便在其耳畔旁響起。
聞聲,朱由校這才反應過來,放眼望去,隻見一位身著緋袍的文官正領著一眾工匠從中魚貫而出,臉上的表情很是急切。
並且眼神不錯的朱由校還意識到為首的為官臉頰隱隱有些汙漬,身上的官袍也有些許髒點,瞧上去頗為引人注意。
\"嗬,\"見狀,朱由校便是不由自主的搖了搖頭,心道這曆史上的\"火器專家\"還真是有些另類。
放著正四品的右僉都禦史不做,終日與工部的這些工匠們混跡在一起,難怪朝中的文官們對其頗有意見。
\"臣,畢懋康不知陛下駕臨,有失遠迎,還望吾皇恕罪。\"
神色有些黝黑的文官在兩名內侍的引領下,撲騰一聲跪倒在朱由校身前,其略顯沙啞的聲音也是在老槐樹下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