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知道的,我的手裏隻有百分之12的股份,我的說話權還是很少的。我之所以能站在這裏,是因為這個管理所是個非同小可的地方,這關係到水利的收入。
你手裏的40%股份是私人的,和我的一樣。但是你也知道,還有60%的股份是在官方的手裏。那你知道不知道現在國家的金庫緊張,正在實行一種國家債券——把原來的4.5%利率的債券轉換成3.5%的債券。這樣國家就能多印出1%的債券數量。也就是說,在總債務不變的條件下,債券的張數變多了。
這樣帶來的好處是,國家償還能力,在很短的一定時間內少了不少,同時可以把債務人稀釋化。
這是納森提出來的想法,國家當然欣然的接受了。其實這些都是換湯不換藥的做法。就好像是100塊錢的貸款,現在分成兩個50的貸款,你可以用這個50元還那個50元。在支付那個50元的利息。兩邊轉著來。其實債務一點都沒有少。反而越來越多。”
沈南當然知道這個概念,現在的信用卡就是利用這個辦法。但是納森的這個辦法更加的高明,他幫政府把一個整的債務轉換成了無數個小的債務,讓政府有個喘息的機會,同時自己還能在多賺很多的錢。這種新型的債務是納森發明的。這些也確實都有事實的依據。
但是沈南萬萬沒有想到,就在這個關頭,沈南的計劃剛好被趕在了這個關口上。這好像也納森在針對沈南的河流管理權,專門製定的一個策略一樣。
沈南聽著老查理說到這裏的時候,已經大概的知道是什麼回事了。納森已經吧自己的股份稀釋了。他在利用和政府的關係,把官方的股份私有化。其實原來就不存在官方的股份。那些所謂的“官股”不過是那些做上官的資本家的股份而已。
英國剛打完仗,雖然是一場勝仗,但是對於賠款方麵,有很多的事物要處理,比如這麼大筆的錢財的管理,以及在投資的過程。其中,在投資的過程中,又存在資金重組的過程。這些都是銀行方麵需要處理的。
這個窟窿補上那個窟窿,國家的錢永遠都是在運轉的,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有點常識的人都會知道一個定理,就是說,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永遠都是背債的。坦若有一天政府把所有的債務都還清的話,那麼就是說明這個國家要倒閉了。
所以負債經營是每個資本主義國家的根本,也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英國的政府欠了納森很多的錢,要知道在英國銀行中,很多的一部分啟動資金都是源自於納森的。納森了為了一己私欲,對政府施壓,讓他們把手底的水利官股私有化,其實就是用官股來抵消自己的一部分債務。這也是一件對政府很有幫助的事情。
就這樣納森就很輕鬆的拿到了水利的管理權。但是讓沈南怎麼都不明白的是,就算是納森這麼輕易的就拿到了管理權的話。那我們回過頭來看看納森是怎麼會對這樣一條水路感興趣的。要知道平時的納森因為事物十分的繁忙,所以很多的事情隻是交代。被交代的人隻需要去執行就可以了。做不到?巴結著想和納森合作的人多的是,挑一個能做到的就可以了。
當時的沈南就是因為出貨的速度遠遠快於別人,才被納森一直雇傭的。但是現在的沈南翅膀硬了,他想要獨立了。
若說這個世界很大的話,這個世界還真是大。但是若是說這個世界有多小的話,那也許你隨便在大街上打一人,估計都有可能是你親戚的一個朋友,或者是別的什麼。真是很奇妙的一件事情。
沈南讓德克斯去打聽的這個溫斯頓就很巧合。當沈南聽到德克斯報來的消息的時候,他都來不及吃驚的長大自己的嘴巴,他半笑不笑的愣在那裏,好像是被別人狠狠的打了一個耳光。沈南從來都吧這種情況描述為“上帝的耳光”。
德克斯不是別人,正是沈南的夫人,也就是莎娜琳在路邊遇見的那個老人的兒子。
莎娜琳當時在路邊遇見了一個老人,他是個乞丐,當時莎娜琳一陣心軟,就以他的名字注冊了一個公司。之後給了這位老人很大的一筆錢,當然這些錢都是她自己的私房錢。她是真心的同情這位老人。
在幫助這位老人的同時,她還對老人稱“我會幫助你找到你的兒子,我會狠狠的批評他。他真是太過分了。怎麼能讓自己年邁的父親在這裏受盡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