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女的生活藝術(生活保健叢書)02(1 / 2)

第一章經曆過磨難的女人更動人 給你艱辛就會給你幸福

美國有個摩西婆婆,丈夫去世之後,曾一度十分痛苦,家人也不要她。她不僅沒有經濟來源,而且也沒有房子住,生活陷入絕境。

那年她已70歲。70歲的她不得不給人家打工,並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裏將自己的畫賣出了一個好價錢。於是她開始了自己的繪畫生涯。70歲開始直到她過世前,摩西婆婆一共畫出了1600幅作品,但她從來沒有學過繪畫。

她在自傳中寫道:“我很快樂,也很滿足。我慶幸我沒有逃避現實,我不知道一生中有沒有比這段時間更美好的,我用我的生命去完成我所能做到的。生命是用來創造的,過去是這樣,未來也是這樣。”

摩西婆婆沒有因丈夫的去世和生活的打擊而喪失活下去的勇氣,反而勇敢地接受了這個現實,悲傷之後,在繪畫中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快樂。

70歲啊!那已經是燈芯將盡的時候了。然而,她卻在殘酷的現實中證明了自己的生命價值。這樣的勇氣幾人能有?這樣的奇跡又有幾個人可以鑄就?

人最寶貴的就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隻有一次。一旦離開這個世界就永遠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和幸運了。人有幸活在這個世上,就要勇敢地承擔生活帶來的磨難,也要好好地享受生活賜予的幸福。不要做逃避生活的弱女子。認真地活著,不逃避,如此你才能真實地看清生命的全貌。

紫霄未滿月就被奶奶抱回家。奶奶含辛茹苦地把她培養到小學畢業,狠心的父母才從外地返家。父母重男輕女,對女兒非常刻薄。她生病時,父母反而會為難她,母親說:“我看見你就來氣,你給我滾,又有河、又有老鼠藥、又有繩子,有誌氣你就去死。”還殘忍地塞給她一瓶安眠藥。13歲的小姑娘沒有哭,在她幼小的心靈裏,萌生了強烈的願望——她一定要活下去,並且還要活出個人樣來!

被母親趕出家門,好心的奶奶用兩條萬字糕和一把眼淚,把她送到一片淨土——尼姑庵。紫霄滿懷感激地送別奶奶後,思緒萬千:“難道我的生命就隻能耗在這尼姑庵嗎?”在尼姑庵,法名“靜月”的紫霄得了胃病,但她從不叫痛,甚至在她不願去化緣而被老尼姑懲罰時,她也不皺眉不哭。但是叛逆的個性正在潛滋暗長。在一個雨聲淅淅瀝瀝的清晨,她帶上奶奶用雞蛋換來的幹糧和賣棺材得來的路費,踏上了西去的列車。幾天後,她到了新疆,見到了久違的表哥和姑媽。在新疆,她重返課堂,度過了幸福的半年時光。在姑媽的建議下,她回安徽老家辦戶口遷移手續。回到老家,她卻再也回不了新疆了,父母要她頂替父親去工廠裏上班。

她拿起了電焊槍,那年她才15歲。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因為她的心中還有夢。紫霄利用業餘時間刻苦學習,並通過了“寫作”“現代漢語”和“文學概論”等自學考試。第二年參加高考,她考取了安徽省中醫學院。然而她知道,因為家庭的原因她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

1988年底,紫霄的第一篇習作被《巢湖報》采用,她看到了生命的一線曙光,她要用繆斯的筆來拯救自己。多少個不眠之夜,她用稚拙的筆飽蘸濃情,抒寫自己的苦難與不幸,傾訴自己的頑強與奮爭。耕耘換來了收獲,那些凝聚心血的稿件多數被采用,還獲了各種獎項。1989年,她懷抱自己的作品叩開了安徽省作協的大門,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文學是神聖的,寫作是清貧的。紫霄毅然放棄了從父親手裏接過的“鐵飯碗”,開始了艱難的求學生涯,因為她知道,僅憑自己現在的底子,遠遠不能成大器。她到了北京,在魯迅文學院進修。為生計所迫,生性靦腆的她當起了報童。驕陽似火,地麵曬得冒煙,紫霄揮汗如雨,怯生生地叫賣。天有不測風雲,在一次過街時,飛馳而過的自行車把她撞倒了。看著腫得像饅頭一樣大的腳踝,紫霄的第一個反應是這報賣不成了。用幾天賣報賺來的微薄的錢補足了欠交的學費,隻休息了幾天,她又一次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命運之神垂憐她,讓她結識了莫言、肖亦農、劉震雲、王宏甲等知名作家,親聆教誨,她感到莫大的滿足。

為了節省開支,紫霄住在空軍某招待所的一間堆放雜物的倉庫裏。晚上大部分時間,這裏就成了她的“工作室”,她的燈常常亮到黎明。星期天,她包攬了招待所裏上百床被褥的漿洗活,胳膊搓腫了,腿站腫了,濺在身上的水凍成了冰碴……她全然不顧。有一次她累昏在水池旁,幸遇兩位女戰士把她背回去,灌了兩碗薑湯,她蘇醒過後一會兒,便接著去洗。她的臉上和手上有了和她年齡不相稱的粗糙和裂口。

終於苦盡甘來,隨文懷沙先生攻讀古文、從軍、寫作、采訪、成名,這一切似乎順理成章,然而這一切又不平凡。她是一個堅強的女子,是一個不向困難低頭的不屈的奇女子,她把困難視為生命的必修課,而她得了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