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忙裏偷閑的“健康”方案 春季日常注意
冬季過去,春天來臨,由於氣溫變化等原因,人體會感到疲乏,即所謂“春困”,但是如果能在飲食作息上加以調理,同樣也能解除“春困”,保持精力充沛。
(1)每日宜早睡早起,保證一定的睡眠時間。
(2)加強鍛煉。每天起床後堅持到空氣清新的地方進行早鍛煉,持之以恒可精神飽滿、神清氣爽。
(3)早餐要攝取較多的熱量。養成每天早餐攝取較多熱量食物的習慣,以便供給人體充足的熱量。
(4)平衡飲食。多吃一些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以滿足春季因人體代謝旺盛而增加的蛋白質需求。
(5)吃一些稍微有辛味的東西,如蔥、生薑、韭菜、蒜苗等;飲食要清淡,油膩的菜肴可使人飯後產生疲憊現象。
(6)多吃富含維生素A,具有保護和增強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細胞功能的胡蘿卜、菠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黃綠色蔬菜。
(7)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補腎養肺的食物。例如枇杷、梨、核桃、蜂蜜等有助於減輕症狀。
(8)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既可中和體內酸性產物,又可補充維生素。例如葡萄幹、橘子、香蕉、蘋果等。
春季三期營養
春季的飲食調養可分為三個時期進行。
1.早春時期
為冬春交換之時,氣溫仍然寒冷,人體內消耗的熱量較多,所以宜進食偏於溫熱的食物。飲食原則為選擇熱量較高的主食,並注意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飲食除米麵雜糧之外,可增加一些豆類、花生、乳製品等。例如早餐:牛奶1袋(250毫升左右),主食100克,小菜適量。午餐:主食150克,豬牛羊瘦肉(或豆製品)50克,青菜200克,蛋湯或肉湯適量。晚餐:主食100克,蛋魚肉類(或豆製品)50克,青菜200克,豆粥1碗。
2.春季中期
為天氣變化較大之時,氣溫驟冷驟熱,變化較大,可以參照早春時期的飲食進行。在氣溫較高時可增加青菜的食量,減少肉類的食用。
3.春季晚期
為春夏交換之時,氣溫偏熱,所以飲食原則為選擇清淡的食物,並注意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如飲食中應適當增加青菜。例如早餐:豆漿250毫升,主食100克,小菜適量。午餐:主食150克,魚蛋肉類(或豆製品)50克,青菜250克,菜湯適量。晚餐:主食100克,青菜200克,米粥1碗。
每日除三餐之外,還要多吃一些水果,因為水果中所含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對增強體質有益。
春季品茶之道
春天萬物複蘇,人卻容易犯困,此時若沏上一杯濃鬱芬芳、清香爽口的花茶,不僅可以提神醒腦,清除睡意,還有助於散發體內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的生長。尤其是前列腺炎或前列腺肥大者、肝病者、少女經期前後和更年期女性等都宜飲用花茶。
花茶是茶葉中極有特色的一個品種,飲花茶不僅是一種樂趣,而且可以保健祛病,如常見的菊花茶就能抑製多種病菌、增強微血管彈性、減慢心率、降低血壓和膽固醇。同時,可疏風清熱、平肝明目、利咽止痛消腫。再如茉莉花茶,則有清熱解暑、健脾安神、寬胸理氣、化濕、治痢疾、和胃止腹痛的良好效果;桂花茶具有解毒,芳香避穢,除口臭、提神、解渴、消炎祛痰、治牙痛、滋潤肌膚、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金銀花茶能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利尿養肝、抗癌;至於珠蘭花茶,則具有輔助治療風濕疼痛、精神倦怠、癲癇等作用,對跌打損傷、刀傷出血也有一定療效。
春季穿著選擇
春天寒溫交替,天氣反複無常,往往早晨還是陽光明媚、春風送暖,到下午或者晚上卻又寒風乍起,氣溫驟降,甚至飄來陣陣雪花,春天可謂是”乍暖還寒時,最難將息”。由於人們怕冷,冬季大部分時間都在居室內度過,對外界的適應能力下降,難以抵擋初春忽冷忽熱的多變天氣,此外春天又是各種病菌、微生物繁殖、複蘇的季節,各種傳染病很容易流行。
從古至今,善於養生的醫學家們都十分重視“春捂”的養生之道。民間常常流傳著“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的俗語。如果過早地脫去棉衣,寒氣會乘虛而人,寒則傷肺,加上人體的皮膚已經開始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禦能力有所減弱,所以易患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還有一些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流腦、麻疹、腮腺炎、猩紅熱等多種傳染病也易在這個季節流行。這些疾病雖與細菌、病毒有關,但若防範及時,“春捂”得法,體質強健,則將會減少發病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