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城裏孩子遇到的交通意外:2007年一個夏日中午,在湖北省鹹寧市上初中二年級的小飛騎著自行車去學校。就在他走到十字路口時,紅燈亮了。但是當時街上車輛並不多,他看到沒車經過就馬上猛蹬了幾下,直向對麵騎去。就在這時,一輛淺藍色的小轎車急馳而來於是,一起本不應該發生的交通事故就這樣釀成了。
農村孩子遇到的交通意外:2009年3月18日早上7時許,在鉛山縣新灘鄉西阪村境內,肇事人葉某駕駛一輛拖拉機與騎自行車的葉某(男,9歲)同方向行駛時發生碰撞,葉自行車後帶占某(女,7歲),事故中車輛右後輪將倒地的葉、占頭部碾壓致兩人當場死亡。經調查,葉與占是表兄妹關係,都是留守兒童,被托付給爺爺(外公)監護。
點評
上述兩個案例都是血淋淋的交通事故,一朵朵嬌嫩的花朵就這樣夭折了。前者因為不遵守交通規則引發了血案;後者則凸顯我國農村留守兒童麵臨的交通安全困境。
當兒童走在路上,他們的自控能力與成人有一定差距,正因為這樣,作為他們的監護人,更顯出家長、老師對於維護兒童交通安全責任的重大。社會各界應關注孩子們的交通安全,讓他們平安地茁壯成長。
據國際交通安全機構的統計顯示,交通意外傷害已經成為威脅兒童安全的“第一殺手”,在每10位死於交通事故的人中,至少有1人是兒童。正因為交通事故是導致兒童意外喪生的主要原因,所以預防辦法及相應的安全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機動車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所以一定要以家庭為中心,持續不斷地對孩子進行交通安全教育。例如,在電視或報紙上看到關於交通意外的報道,就應該把握時機及時向孩子說明其危險性,並告知預防辦法。
很遺憾的是,除了家庭之外,當前能夠充分提供交通安全教育的機構並不多。至於學校,老師畢竟不是交通安全專家,不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僅僅可囑咐些“小心車輛“之類的話,是不足以保障這些跑著、跳著、玩著滑板、說笑著走路的孩子們的安全的。
對於善於模仿大人行動的孩子們來說,沒有比父母更好的榜樣。所以與孩子一起走路或乘車時,千萬不要忘記遵守交通規則,潛移默化地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1.安全步行
5~9歲孩子的常見死因是交通事故。
學齡兒童最容易遇上交通事故,因為他們經常在路上行走,而且缺乏足夠的應急經驗。他們的周邊視覺還沒有發育完善,不能準確地估算出從遠處開來的汽車的時速和距離,對什麼時候穿越馬路比較安全也缺乏正確的判斷力。因此,讓孩子們養成小心謹慎的習慣是非常必要的。
家長怎麼教?
灌輸交通安全知識
父母要盡早灌輸孩子安全過馬路的知識。過馬路時必須走人行橫道線,而且要先看清楚紅綠燈然後再過馬路。甚至還要告訴他有些司機會闖紅燈,因此,有時人行橫道線上也不是安全地帶。發生交通事故的孩子中有三分之一都是在標有斑馬線的人行橫道線上受傷的,因此一定要看清楚兩邊的車輛再過馬路。
在生活中給予示範教育
在帶孩子過馬路的時候,要給他們示範安全通過人行橫道的規則,並講解交通信號燈和人行橫道線的作用,以及過馬路前為什麼要先看左邊,後看右邊,然後再看左邊的重要性。另外還要讓他們知道什麼樣的信號燈對他們通行有利,以及什麼時候是過人行橫道線的最佳時機等。
讓孩子遠離下水井
城市裏隨處可見的一個個下水井,有時井蓋蓋得並不嚴實,有時甚至沒有井蓋,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因此要避免讓孩子在井蓋上踩著玩。有些下水井蓋沒有蓋嚴實,一旦踩到這些下水井蓋,兒童就有掉下去的危險。告訴孩子走路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腳下,繞開下水井。
讓孩子不要在汽車尾部玩耍
汽車的尾部沒“長眼睛“,它們看不到自己身後究竟藏著什麼人,有的孩子可能會問:司機叔叔可以借助後視鏡來看車身後麵的情況。其實在汽車的後視鏡中往往看不到孩子們小小的身影,一旦倒車,很可能會把車後的孩子撞倒,所以孩子一定不要在停著的汽車尾部玩耍。
讓孩子避讓轉彎車輛
當汽車的方向燈一閃一閃時,就是在告誡人們,汽車要轉彎了。兒童應該注意避讓轉彎車輛,在道路上碰見轉彎的車輛時,不能靠車輛太近,不要以為汽車的車頭已經過去就安全了。如果孩子太靠近轉彎汽車,很可能會被車尾撞倒。
告誡孩子不要在路上奔跑玩耍
孩子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即使在路上行走也是蹦蹦跳跳、嬉戲打鬧,甚至有時還在路上進行球類活動,這更增加了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因此應讓孩子避免在路上奔跑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