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跟孩子一起,探討麵對危機的應對之道平時應該教導孩子:
(1)如遇歹徒,要大聲喊叫,引人注意。否則應避免激怒歹徒萌生殺機,須以保全生命為第一考慮。
(2)要冷靜與歹徒合作,先取得信任,再運用機智逃離。
(3)找機會逃到人多的地方求救,或躲入商店、民宅。
(4)在公共場所應找服務台人員或向警察求助。
(5)若在大馬路上,可以用手敲打路旁停放的車輛,讓車子警報器大響以嚇退壞人。
當孩子走失時,如何處理?
當父母發現孩子走失時,可依下列步驟處理。
(1)立即請求身邊的人員協助尋找。要求封鎖各出入口徹底清查。
(2)報警,並提供照片或錄像帶。
(3)動員親友協助尋找,並留一人在家中守候電話。
(4)透過媒體或兒童福利機構協助尋找。
5.避免孩子遭受性侵害,應當采取的預防與處理措施兒童性侵害是指任何人用威脅、暴力、誘騙或其他不正當的手段對待兒童,以達到性騷擾、性接觸或發泄性欲的目的。性侵害對兒童身心發展的影響很大,父母應多加防範。
預防措施
(1)指導兒童合宜的穿著和言行。
(2)教導兒童正確的性觀念,對於任何人提出的性接觸要求,都要斷然拒絕。
(3)讓兒童知道身體某些部位屬於個人隱私,別人不可隨意觸碰。如胸部、兩腿之間的私處、臀部等。
(4)要兒童學習分辨不同形式的觸摸,哪些是善意的,哪些是惡意的。如可以摸頭、肩膀,不可以摸兩腿之間的私處。
(5)對於不當或不舒服的身體接觸,兒童要勇敢說“不”。
(6)讓兒童知道不正當的觸摸可能來自陌生人也可能來自熟人,應避免獨自在無人的場所逗留。
父母如何識別孩子已遭到性侵害(1)生理方麵。
生殖器官(包括陰部、肛門、尿道)有受傷、疼痛、出血或感染症狀。
行走或坐臥時感到不適。
處女膜破裂或兩腿內側有紅腫、淤傷現象。
(2)行為方麵。
異常的情緒反應,如:恐懼、退縮、攻擊等。
對異性或特定的成人反應異常,不是過分親昵,就是極度害怕、逃避。
極力掩藏生殖器官等身體部位。
孩子遭到性侵害,父母可尋求學校輔導老師協助處理維護隱私
處理時,應維護孩子的隱私與尊嚴,顧及孩子的感受,避免二度傷害。
了解事實
鼓勵孩子說出事實,並給予支持與安全感。
危機處理
(1)保存受侵害的證據。
(2)安排孩子到醫院檢查、治療。
(3)洽詢當地性侵害防治中心。
(4)帶孩子接受心理輔導。
心理支持(1)傾聽、接納孩子的感受,相信孩子所說的話,肯定他所說的事實真相。
(2)告訴孩子這件事他沒有錯,他還是好孩子。
(3)表達父母的關心,給他溫暖與安全感。
(4)請學校輔導老師配合輔導。
6.校園暴力的預防與處置
校園暴力事件有大欺小、強欺弱、恐嚇及勒索等,包括身體、言語、心理、性的虐待,對孩子的學習與人格發展影響大,家長應多加以防範。
預防措施避免成為校園暴力的受害者
(1)建立良好的親師溝通渠道,多聽、多了解,及早發現孩子的問題。
(2)教導孩子應有的待人處事之道,謙虛、有禮、尊重、包容才能結交好朋友。
(3)教孩子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不輕易被激怒或恐嚇。
(4)讓孩子不炫耀、不招搖,不輕易說出家中經濟狀況。
(5)讓孩子不去和自己年齡不符的場所。例如網吧、電玩店、桌球室等。
(6)了解孩子的交友狀況,避免其結交不良習性的朋友。
(7)留意孩子的言行、身體狀況。例如身體有不明傷痕、退縮、變瘦、言辭閃爍、行為異常等。
避免成為校園暴力的加害者
(1)婚姻暴力與家庭暴力可能養成孩子的暴力傾向,故父母應以身作則,維持和諧講理的家庭氣氛。
(2)當父母發現孩子有暴力傾向應立即加以製止,免得他誤認為這麼做是被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