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原 動 力
“一定要”與“不得不”
“一定要”,是夢想一開始就行動無阻力,然後不斷挑戰困難。雖然明白通往成功山頂的路上,有一萬個曲折,但會想盡一切辦法主動出擊。這些行動,叫作先覺。
“不得不”,是舍不得當下,忘不了回憶,隻有事情自然發展到不得不去做,或已被時局推到必死邊緣時,才去行動。
“一定要”與“不得不”都是決策。其實不管如何選擇,每往前走一步,都充滿著無限阻力。有自身的恐懼,有已有的成果,有無助的迷茫。
兩種決策都存在成功與失敗,“一定要”的結果總是比“不得不”來得早一些,讓一個人的人生節省了時間,去追求下一個“一定要”。“一定要”的人,往往沒有時間恐懼,雖有無數次成功,但也會麵臨“不得不”。所以,警示“一定要”,檢查“不得不”的變化,這就是弄潮兒。“不得不”,由於沒有“一定要”的精神,大多會接受“一定要”放棄的結果,得到自認為有用的垃圾。
大部分時間,“不得不”會給“一定要”打工,並且,“不得不”還每天都生活在“一定要”的影響下。
當一個人失去了主動的原動力,靠別人推動時,就會變成“不得不”。
當我們與別人相比沒有明顯的優勢時,我們戰勝別人的最好辦法就是比別人勤奮。
先變者讓後變者不得不變,或讓後變者死。
向陌生前進,感謝未知帶來的喜悅,一定要!
成功的源頭:原動力
原動力有三級:生存的動力、滿足的動力、成就的動力。
不怕沒學問,就怕沒有原動力。
家長教育孩子最大的問題是,安排了孩子的一切學習,讓孩子擁有了各項技能,卻沒有解決原動力的問題。孩子的一切都是被安排的,所以孩子離開了家長以後,迷失而無助。
一個企業負責人,千萬不要幫助別人設計全部的人生安排,因為一個沒有自我意願的行動注定不是完美的。生命被安排,是生命悲劇的開始。
如果一個人有原動力,他會不休息、不睡覺、不吃飯,一切精力都集中在一件事上,並從這件事上獲得一切成功的可行性,然後行動。
體驗到生存關口的人,一定會珍惜任何一個機會,因為生命壓力會激活他求生的欲望。這是人最後的鬥誌。
滿足感是在奮鬥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感覺。一個人吃了很多苦,隻為滿足一點樂,就像做了一晚上的飯,隻為吃二十分鍾的美味。這種滿足動力,讓人追求一個個即使苦也要前往的行動,這種人是有救的。有成就動力的人,是看不得別人超過他的,有夢想就一定要實現,哪怕是用一生。
很多人會感慨,但不會行動,因為天生缺少原動力的人,最喜歡感慨。
想辦法去激活一個人的原動力,讓他看到榜樣的樣子。想辦法讓一個人擁有原動力,讓他體驗到生存、滿足及成就的感受。這很簡單,卻是教育的靈魂。
民營老板心法
1.管理要做到無情有愛,不要談感情,但要談關愛。從內心裏去愛我們的客戶、員工與企業,但不是照顧沒有奮鬥能力的人。
2.分配就是算清賬,核算出利潤,好分錢。
3.一個企業利潤有五間房:一間為國家稅,一間為企業發展金,一間為研發基金,一間為股東利潤分紅,一間為關鍵人才分紅。股東拿著股東分紅的鑰匙,這個企業就成功了。
4.人的一生就是空間優化的過程,不斷退出原來的舊圈子,接受考驗,建立新圈子。
5.一個人能容得下多少有缺點的人,他的世界就有多寬廣,再有缺點的人也是資源。
6.員工的一級幸福力是收入滿足,二級幸福力是成長通道,三級幸福力是權力獲得,四級幸福力是榮譽成就,五級幸福力是公司就是自己的事業。
7.老板自我改變,員工必然改變,做一個有素質的老板,才會帶領有素質的員工。
8.有些產品是為員工設計的,讓他們掙到錢,他們才能讓公司掙到錢。
9.企業經營的本質是經營人,經營人就是“教育客戶、訓練員工”這八個字。
負責人的命
得了負責人的病,自救負責人的命。
作為企業負責人,可以有人不喜歡我,但我必須喜歡對公司有用的人,這不是因為我修煉到此境界,而是因為使命使然。
當然,為了公司的使命,我必須做到無條件地培訓夥伴,不管接受培訓的夥伴是不是有私心,或者學完就去創業,我依然會如此。因為大部分的夥伴,增長了見識,學會了管理,會為公司使命的實現推一把力。
很多時候,雖然我知道有些學員就是為了模仿我們公司的產品而來聽課的,但我還是會賣力地全力分享。因為,除了他們外,更多的企業家需要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企業的發展當中去。
培訓行業有不少人靠專門模仿別人而生存,而且是四處模仿,但我不能為此而否定我的行業,因為我是行業中的一員。否定這個行業,就是否定自己的選擇。有時很可笑,有時很可氣,但我還是堅信,如果我跑得快,如果我夠創新,我就不會失去競爭力。
有些人變本加厲地按照不義的方式工作,因為他們知道沒有未來,所以隻能把握現在。中國最樸素的文化是以義求利。利潤之上的追求,為義;追求利潤,為利。中國遠古以此為衡量標準,我也必須有所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