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女性日常溝通技巧 用事實把道理講透徹
我們總想讓別人聽了自己的一番勸解後,立刻點頭叫好,改弦易轍,並稱讚自己“一言驚醒夢中人”。事實卻並非如此。別人的看法、想法、做法,不是一天形成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要對方改變看法也非一日之功。即使對方當時表示心悅誠服了,回去細想後可能還會固執己見。所以,要想徹底地說服對方,你還要通過事實,把道理講得更透徹些。
1.采用有力的數據
在勸說別人的過程中,統計數字和調查研究有很大的說服力。比如,“事故多發地段,請注意安全”和“這裏一個月有3個人死於車禍”,顯然後者的作用會大得多。當然,如果不是非用不可,統計數字應該盡量少用。要知道,如果數字成堆,往往會使聽者感到厭煩。
2.運用經驗和例證
我們做事受個人的具體經驗的影響比受空洞的大道理的影響要大得多。對於一個病人來說,如果醫生勸他服某種藥物,那麼即使醫生再三證明這種藥物有效,並且講了許多的藥理知識,病人總不免心存疑慮。但如果醫生說:我自己也服過這種藥,隻用了一個療程就痊愈了。聽了這樣活生生的個人體驗,病人一定不會有顧慮了。
3.論據要堅實
什麼樣的論據才有說服力呢?這是一個很值得重視的問題。一個很基本的要求就是論據要堅實可靠,不可使人產生不信任感。向聽者提供切實的資料比提供主張更有力。但對於一個猶豫不決的人來說,資料來源也是很有影響的,並且其影響之深不亞於資料本身。這並非因為人們隻信任特定來源而不信任其他的來源,而是因為他們聽到引述的話來自十分可信的權威,便不會再為自己的成見辯護。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心理作用。不過,引述權威的意見也不宜過多。
4.情理交融
一個小夥子因名落孫山而想自殺,村裏的一位老漢這樣勸他:“如果都像你這麼想,我早該死了!我都70歲了,一輩子光棍一條。但我心裏還是熱騰騰的,想多活幾年!因為我覺得活著還是有意思的。我用這雙手種過五穀、栽過樹、修過路……我栽下一棵樹時,心裏就想,我死了,後人在那棵樹上摘果子吃,他們就會說,這是以前村裏的光棍老漢栽下的……”
這位老漢通過自我人生體驗的解剖,激起了小夥子生活下去的信心與希望。因為這種方式給人以推心置腹的平等感、親切感和信任感,從而走進了對方的心裏,讓他接受了你及你的觀點。
現身說法為什麼會有如此之強的說服力、感染力?因為,以自己親身的經曆和遭遇勸導別人,感受真實,情真意切,容易引起對方的情感共鳴。
說服他人的技巧
在生活中需要說服的對象有很多,可能有你的父母、你的上司、你的顧客、你的朋友、你應聘的主考官……有時候,某些人欲在你身上實施犯罪行為的時候,你更應該臨危不懼,巧妙地使用說服技巧,使他放下“屠刀”,避免造成嚴重的後果。在生活中,隨時可能遇到要說服別人的情況,如果不掌握技巧,說服就難以達到理想效果,為此本文總結了以下6個說服技巧供大家參考。
1.調節氣氛,以退為進
在說服時,你首先應該想方設法調節談話的氣氛。如果你和顏悅色地用提問的方式代替命令,並給人以維護自尊和榮譽的機會,氣氛就是友好而和諧的,說服也就容易成功;反之,在說服時不尊重他人,擺出一副盛氣淩人的架勢,那麼說服多半是要失敗的。畢竟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就連三歲孩童也有他們的自尊心,誰都不希望自己被他人不費力地說服而受其支配。
有一位中學老師接了一個差班班主任的工作,正好趕上學校安排各班級學生參加平整操場的勞動。這個班的學生躲在陰涼處誰也不肯幹活,老師怎麼說都不起作用。後來這個老師想到一個以退為進的辦法,他問學生們:“我知道你們並不是怕幹活,而是都很怕熱吧?”學生們誰也不願說自己懶惰,便七嘴八舌地說,確實是因為天氣太熱了。老師說:“既然是這樣,我們就等太陽下山再幹活,現在我們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玩。”學生一聽就高興了。老師為了使氣氛更熱烈一些,還買了幾十根雪糕讓大家解暑。在說說笑笑的玩樂中,學生接受了老師的說服,不等太陽落山就開始愉快地勞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