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愛麵子”是中國人的一大特色,事實上,無論哪國人,都“愛麵子”,隻是表現形式不一樣。歐洲騎士時代,因為某人一句不恭的話,可能引起一場決鬥,血濺當場;甚至引發一場戰爭,死傷累累。為了爭奪女朋友而拔劍相向,更是屢見不鮮,究其實質,不一定是愛女朋友,而是丟不起麵子。普希金以文人之身,跟情敵決鬥,竟然丟了命。人家愛麵子愛到不顧生死,比咱們中國人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既然大家都“愛麵子”,如果你不顧他的情感,傷人麵子,輕則惹人厭憎,重則遭到反擊,乃至關係破裂。在外交場合以傲慢無禮、舉止粗魯而聞名於世的赫魯曉夫就曾嚐到過傷人麵子、自丟麵子的苦頭。那是1957年,美蘇首腦舉行會談,美國副總統尼克鬆應邀出訪蘇聯。會談中,赫魯曉夫對美國國會不久前通過的《關於被奴役國家的決議》大加抨擊,指著尼克鬆吼叫說:“這項決議很臭,臭得像馬剛拉的屎!沒有什麼東西比那玩意兒更臭了!”
尼克鬆感到很難堪,卻不甘示弱,他知道赫魯曉夫年輕時當過豬倌,就慢條斯理、一字一句地說:“恐怕主席先生說錯了,還有一樣東西比馬糞更臭,那就是豬糞。”
赫魯曉夫頓時滿臉通紅,窘得說不出話來。
“麵子”是要雙方共同維持的,你不顧別人的麵子,如何保住自己的麵子?反之,如果你以恭敬之心,隨時照顧他人的麵子,必然受到歡迎。照顧他人麵子的方法,有三個要點:
一是“講麵子”
處理問題時,當然要講是非對錯,同時也要講麵子,不要以為“我是對的”,就理直氣壯,愛怎麼說、怎麼做都行,這是小人物的風格。對高“情商”的人而言,講麵子和講道理不能分開來講,強調二者兼顧。
三國時,華歆的名聲很大,曹操便借皇帝之手,詔令他進京任職。華歆啟程前,親朋好友千餘人前來相送,贈送了他幾百兩黃金和各種禮物。華歆不想接受這些禮物,又不願當眾掃大家的興,於是暫時收下,並在所收禮物上悄悄記下送禮人的名字。
出發那天,華歆設宴款待眾親友,酒宴即將結束的時候,他站起來說:“我本來不想拒絕各位的好意,卻沒想到收了這麼多禮物。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想我單車遠行,世道不靖,帶著這麼多貴重之物,諸位想想我是否太危險了呢?”
親友們聽出他的意思,各自取回了自己的東西,都對他油然而生出敬意。
華歆在拒絕親友的禮物時,以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為由,很有說服力。假設他為了表示自己的清廉,發表一篇冠冕堂皇的言論,弄得大家都沒麵子,也就不值得人們敬佩了。
二是“給麵子”
“給麵子”的方法很多,最簡單的莫過於謙抑自己,讚美他人。舉一個例子:著名影星英格麗·褒曼曾獲得過兩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又因《東方快車謀殺案》中的精湛演技獲得最佳女配角獎。領獎時,她一再稱讚與她角逐最佳女配角獎的弗倫汀娜·克蒂斯,認為真正獲獎的應該是這位落選者,並由衷地說:“原諒我,弗倫汀娜,我並不認為自己是真正的獲獎者。”
褒曼沒有喋喋不休地講什麼“感謝我的爸爸媽媽”之類,而是竭力讚美落選的對手,可謂給足了麵子。其文明典雅的風度,自然贏得了人們的讚賞。
三是“留麵子”
當存在是非對錯的爭議時,“得理不饒人”,使對方顏麵掃地,隻是缺少修養而已。不執著於對錯,設法滿足對方的自尊心,是一種值得推崇的好習慣。
舉一個例子:1961年6月,英國退役陸軍元帥蒙哥馬利訪問中國。赴洛陽參觀訪問時,他在中國外交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去劇院看了一場豫劇——《穆桂英掛帥》。蒙哥馬利了解到劇情後,連連搖頭說:“這個戲不好,怎能讓女人當元帥?”
中方人員說:“這是中國的民間傳奇,群眾很愛看。”
蒙哥馬利說:“愛看女人當元帥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愛看女人當元帥的女人不是真正的女人。”
在英國人的傳統觀念中,男人應該上前線為女人拚命,豈能讓女人參與戰爭?
中方人員很不服氣,爭辯說:“我們主張男女平等,男同誌能辦到的事,女同誌也能辦得到。中國紅軍裏就有很多女戰士,現在解放軍裏還有一位女將軍。”
蒙哥馬利說:“我一向對紅軍、解放軍很敬佩,但不知道解放軍裏還有一位女將軍,如果真是這樣,會有損解放軍聲譽的。”
中方人員反駁說:“英國女王也是女的。按英國政治體製,女王是英國國家元首和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這會不會有損英國軍隊的聲譽呢?”
蒙哥馬利頓時啞口無言。
事後,周恩來總理聽中方人員彙報這件事後,嚴肅地批評說:“你講得太過分了,你解釋說,穆桂英掛帥是民間傳奇,這就行了。你不同意他的看法,也不必非得去反駁他。你做了多年的外交工作,還不懂求同存異?弄得人家無話可說,就算你勝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