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情感投資(3)(2 / 2)

接著,周總理審閱為蒙哥馬利安排的文藝節目單,看到裏麵有一出折子戲《木蘭從軍》,便說:“瞧,又是一個女元帥!幸虧知道蒙哥馬利的觀念,不然他會以為我們故意刺激他了。”

隨即吩咐撤掉這出折子戲,另外增加蒙哥馬利喜歡的雜技、口技等節目。蒙哥馬利得知這一安排後,非常高興。

女人該不該上前線的問題,自然有得爭議,但並不是一個原則性的問題,爭贏了也未必有什麼好處。有時候,對錯沒那麼重要,維持雙方的和諧關係最重要。

總而言之,愛麵子是人類的天性,愛的程度深淺不同,對有的人,可以拿走他的錢,但要給他留足麵子;對有的人,可以不給他麵子,但絕不可動他的錢。但一般而言,設法照顧別人的麵子,總錯不了!

告訴你一條富人提高情商的經驗:

不爭“麵子”爭“裏子”。

永遠不要憎恨任何人

不舍棄怨天尤人的惡習,不可能成為優秀的創富者。

事實上,無論從事哪一行業,事業的提升都有賴於精神境界的提升——愛他人而無憎恨。

冰心曾說:“我對於人類沒有怨恨。”“文革”時,她一家8口人被分送到了8個地方,住在“牛棚”中的她依然內心坦然。她在文章中平靜地寫道:“它也就是我們的晚年,在精神和物質方麵,都沒有感到絲毫的不足。”1980年秋,腦血栓和右腿骨折使她兩年足未出戶,但她在散文《美的北京街頭》中,卻把國慶35周年的北京街頭的“美”寫得淋漓盡致。

這就是境界!

一個人的事業不太可能超越其境界的高度,否則不是幸運而是災難。希特勒憎恨猶太人,憎恨“劣等民族”,境界太低,卻爬上了地位的巔峰,最後的結果不過是害人害己。

在許多人看來,世上的小人、壞人太多,怎麼可能沒有憎恨呢?但是,小人和壞人,如同荊棘和毒刺,跟鮮花、綠樹一樣,都是自然存在。

沒有人天生願意做小人、壞人,而且,小人、壞人通常隻是一定情境下的小人、壞人,人在遭遇困境時,反應自然跟常人不一樣。有一個寓言故事:

一隻小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裏。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它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它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隻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

在生活中,別人表現出讓你厭憎的行為,也許隻是處境不同,如果跟你變換位置,對方的表現不一定比你差。所以,當你看見別人那些討厭的行為,應該慶幸自己不必如此,而不是心生厭憎。

此外,小人、壞人也是環境的產物,假設在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裏,小人無所施其技,壞人無所逞其能,自然不是小人了。例如,世界上一些優秀的公司,執行嚴格而合理的績效考核標準,加薪、晉級的唯一方式是拿出優秀的業績,於是大家都變成了君子,甚至是耿介之士,對領導的禮儀都可有可無。比爾·蓋茨管理微軟,員工們常為工作上的事跟他爭吵,根本不講什麼“領導尊嚴”,一切以工作為中心。假設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小人,應該知道,真正的問題在環境而不是人。壞人也一樣,都是環境的產物。

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講了一個故事:

郎中德亨是紀曉嵐的朋友。夏日的一天,他獨自到烏魯木齊郊外散步,順便走到秀野亭,坐在那裏乘涼。秀野亭建在密林深處,萬木參天,樹蔭濃密,抬頭看不見太陽,顯得陰森森的。外地人死後準備運回家鄉安葬的棺材一般寄放在這裏,處斬犯人時,一般也在這裏。所以這裏常有鬼怪出沒。

德亨坐了好一會兒,忽然聽見有人大聲提醒他:“你可以回去了,我要在亭子裏請客。”

德亨四下裏一看,一個人影也沒有。他嚇了一跳,撒腿就跑,樣子很狼狽。他跑回城裏,忙把這件事告訴紀曉嵐,並且擔心地說:“我大概快死了吧!要不然,怎麼會白天見鬼呢?”

紀曉嵐安慰道:“你跑到鬼窟裏看見鬼,就好像跑到人家裏看見人,有什麼奇怪呢!”

德亨聽了,心裏舒服多了。

是啊!你在鬼屋裏看見鬼,跟在人家裏看見人一樣,有什麼奇怪的呢?你在培養小人的環境裏看見小人、壞人,也用不著大驚小怪。你不想遇到小人、壞人,要麼改造那個環境,要麼離開那個環境,有什麼好憎恨的呢?事實上,當自己在一定環境逼迫下,除非有絕大心力,否則難保不做“鬼”。與其憎恨別人,不如修煉自己。

當你心態擺正了,在處理問題時,就能克服情緒作用,根據趨利避害的原則,冷靜處理,如此,你總能在各種可能的結果中抓住最有利的結果,而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告訴你一條富人提高情商的經驗:

憎恨是一個人精神能量的無用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