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精神的貧乏得:精神的富足
創富是為了什麼?你為什麼走上富有之路?
普通人有無數個答案,但智者隻需要一個答案:獲得愛的力量。沒有博施濟眾的愛心,無論你擁有多少財富,都是一個窮人。隻要心中有愛,你的精神已很富足。
帶著好心生活
有人說:好人無好報,禍害活千年。
但老子卻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誰說得對呢?前者是對現象的觀察,後者是對規律的總結,你願意相信生活中不斷變化的現象呢,還是相信規律呢?
天道不分親疏,怎麼會庇佑善人呢?那是善人自己在庇佑自己。
這個世界上如果有最高智慧的話,那就是深信“好人有好報”。
正如天道的運行無聲無息一樣,好人的“好報”,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事前你不一定能看見結果,事後卻會發現,好人真的有好報。
舉一個例子,心地善良的阿茜,在一家電腦專賣店當營業員。一天下午,她正準備下班,兩位年輕小姐找到她,發牢騷說,前不久在這裏買的一台電腦質量太差,動不動就“死機”了。晚上她們要用電腦加班呢,可怎麼辦?
阿茜仔細一問,明白了:不是電腦的問題,而是她們安裝了不恰當的軟件。照說這不屬於售後服務的範圍,但阿茜見兩個小姑娘焦急的樣子,決定做一回好事,於是繞道到她們的公司,幫她們解決了問題。
沒想到,一個多月後,兩位小姐帶了一位朋友來買電腦,還一再向朋友推薦說,阿茜心眼好,買她的電腦可以放心。結果,那位朋友一次性買走了三台。
這件事使阿茜深有感觸,此後,她主動向每一位購買電腦的用戶表示,無論是否屬於保修範圍的電腦故障,都不妨找她,她會盡可能提供義務服務。她有時還主動打電話向用戶詢問電腦使用情況。通過義務幫忙,她結識了很多朋友,有人向她求助時,她無求不應。她的口碑漸漸傳開了,主動找她買電腦的也越來越多。阿茜的銷售業績直線上升,在全公司遙遙領先,被評為“金牌銷售”。現在,她已是公司下屬四家專賣店的總負責人了。
在這個事例中,阿茜事前並不知道做好事會帶來好處,隻是遵從個人道德觀,憑本能去做。一旦認識到做好事和提升業績的關係,於是,做好事便成了她主動自覺的行動。此時,道德和智慧已經合而為一,對做好事再無疑慮了。
當你向財富之路進軍,首先要舍棄那些失敗的觀念,如“無毒不丈夫”“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這些觀念狹隘而有毒,而且缺乏智慧。事實上,許許多多大商人、大企業家已經將道德和智慧合而為一,他們非常清楚,幫助別人,即等於幫助自己,帶著好心做事,人情味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
有一個關於日本“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的故事:
一天,鬆下先生來到一家代銷店進行業務訪問。寒暄過後,店主抱怨道:“生意越來越難做,不知道我這個小店還能維持多久。”
鬆下微笑道:“掌握了做生意的訣竅,生意就不難做了。”
店主問:“做生意有什麼訣竅呢?”
正說著,一個小孩蹦蹦跳跳跑進來,說:“伯伯,我買一個燈泡,40瓦的。”
店主停止談話,轉身取出一個燈泡,在燈座上試了一下,亮了。然後交給小孩,收錢。小孩又蹦蹦跳跳地跑出去了。
鬆下問:“你平時都是這樣做生意嗎?”
“是呀!有什麼不對嗎?”
“這樣做生意是發不了財的。”
“為什麼?”店主感到很納悶。
鬆下說:“那孩子來買燈泡時,你為什麼不跟他聊幾句呢?比如:‘小朋友,上幾年級了,長得可真高啊!’拿燈泡給他時說:‘回去告訴媽媽,如果燈泡不好用,隻管來退換,好不好?’孩子將你的話帶回去,他們全家都知道這兒有一個很熱情很好打交道的店主,下次買電器,肯定來找你。”
店主頻頻點頭,覺得確有道理。
鬆下又說:“還有,那孩子蹦蹦跳跳跑出去時,你為什麼不提醒他走慢些呢?萬一燈泡因此損壞,他家裏人可能懷疑燈泡本身是壞的,即使不來找麻煩,也會對你的商店留下不好的印象吧!”
店主恍然大悟,頓時明白鬆下為什麼把事業做得那麼大。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做事業無非是做交情而已!鬆下對顧戶表現得親切、友善、關心,究竟是為顧客好還是為自己好呢?其實,沒有必要分清人、我,隻要一件事做得漂亮,必然對雙方有利、對大家有利,那麼,何不帶著好心,把事情做漂亮呢?
有的人不明此理,老是想:我憑什麼對別人那麼好?
這樣的人,還是做好一輩子當窮人的心理準備吧!
告訴你一個富人的生活智慧:
與人為善,自己為善。
舍棄舊我,得到新我
人總會變舊的。新人變成“老人”,新娘變成“老娘”,不僅外貌、年齡會變,精神世界也會變,令人遺憾的是,絕大多數人總是越變越“舊”——保守、世故、偏執、自利。用一個褒義詞,這是成熟;用一個貶義詞,這叫陳腐——成熟的東西離陳腐總是不遠了。
身體為舊,那是沒有辦法的事,頭腦為什麼變舊呢?是因為太多知識、經驗、觀念堆積的緣故。知識、經驗變舊了,觀念落伍了,頭腦也就陳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