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夜聊(3 / 3)

“禪宗如今好不興旺,卻不知達摩禪師尋遍天下而有慧可;弘忍大師及至臨終方現慧能。先師二十年苦心孤詣,才收了貧道等不成器的徒兒。天下熙熙攘攘,也不知貧道有生之年能否找到繼任之人,此其三患也!如今的全真教看似枝繁葉茂,可隻要一著不慎便有傾覆之患!若當真如此,貧道日後有何麵目去見恩師?

“先師再世時曾說你資質心性都是上上之選,隻要貧道師兄弟悉心培育,日後當可擔負起傳承全真教、護法除魔的重任,可你卻偏偏不願。隻能說天意如此啊……”

誌敬聽到重陽真人對自己如此倚重,又有了幾分自得之心。隻是聽到馬鈺的悲歎後立刻就冷了心思,安慰道:“道長何須如此!想天下英雄何其多也,強過小子的定然不在少數。道長隻需全麵撒網,重點捕撈,佳第可期也!”

馬鈺雖然不解“全麵撒網,重點捕撈”什麼意思,卻也能大致猜到什麼意思,搖頭苦笑道:“難啊難!單看貧道師兄弟從師近二十載卻無一人成器,就知才之不可強求了。隻是凡事天注定,世人莫強求。你既無心如我們下,貧道也隻好遂了你的心願。從此以後,趙誌敬與全真派再無瓜葛!”

誌敬聽到最後終於放下了心中的擔子,如釋重負地舒了口氣。但抬頭見馬鈺神色淒涼,卻又覺得心裏空落落的,隻覺少了點什麼。馬鈺也不看他,隻是極目遠眺,良久才收回目光詢問誌敬道:“先師曾說你乃非常之人,不可視作尋常五歲孩童。但貧道始終不解為何你不願入我門下,可是嫌棄貧道師兄弟?”

誌敬聽後立刻就想答“是”,可看著馬鈺的麵容,卻怎麼也說不出口。他捫心自問,也不再覺得馬鈺武功差、輩分低是自己不願拜他為師原因。以前所想的種種原因,終究隻是借口!看著窗外的明月,誌敬歎了口氣,道:“‘無物可離軀殼外,有人能悟未生前’,道長覺得如何?”

馬鈺低頭望去,正好對上誌敬的雙眸,但覺他眉宇間透露出與年紀極不相符的成熟,心中倏地一動,卻聽誌敬繼續道:“人生短短百年如白駒過隙,何自苦如此!全真教的擔子太苦、太累,小子背不起,更不想背。小子但求逍遙,又怎能招上這個大麻煩,為塵世所累!”

馬鈺聽後歎道:“未離母腹頭先白,才到神霄奇已全!全真教掌教的位置世上多少人求之不得,你卻棄之若敝履!世上早慧孩童未必沒有,但最多不過早點通曉人情世故罷了。如你這般小小年紀就能參透名利二字的,真個稀罕!貧道先在這裏祝小友早日遂意,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誌敬回禮道:“不敢當道長誇讚!”兩人相視無語。

馬鈺見誌敬想起身離去,但覺心中一動,開口道:“你父母因本教亡故,貧道心中甚是愧疚。你如今既要下山,可有什麼安排?”誌敬心雖自有打算,卻不好對馬鈺言明了,隨口道:“弟子曾聽父母提起過自家親友,說是在臨安還有宗族親人。弟子此次隨周真人下山,想先追隨周真人左右,待他大事完畢後再讓他攜弟子前往臨安訪親。不知道長有何高見?”

當時乃是宋朝,宗族觀念甚是根深蒂固。馬鈺雖是長輩,但誌敬提出認祖歸宗後他也不好再說什麼,點頭道:“你既然有去處便是最好。你先回去收拾行裝吧,周師叔三日後就要動身了!”言下之意倒是不如何反對誌敬與老頑童同行。

誌敬點頭道:“多謝馬真人,弟子告退了!”

馬鈺擺擺手,也不說話。誌敬走到門口,見馬鈺神色倦怠,想說些什麼,卻梗在喉頭說不出來。索性將心一橫,大步走了出去。

從此,天高海闊,任君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