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致富01(1 / 2)

第一章做工作的主人 不要把工作一網打盡

美國《時代》雜誌曾經報道過一則封麵故事——“昏睡的美國人”,大概的意思是說:很多美國人都很難體會“完全清醒”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因為他們不是忙得沒有空閑,就是有太多做不完的事。

美國人終年昏睡不已,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不過,這並不是好玩兒的笑話,這是極為嚴肅的話題。

仔細想一想,你一年之中是不是也像美國人一樣,沒有多少時間是“清醒”的?每天又忙又趕,熬夜、加班、開會,還有那些沒完沒了的家務,幾乎占據了你所有的時間。有多少次,你可以從容地和家人一起吃頓晚飯?有多少個夜晚,你可以不用擔心明天的業務報告,安安穩穩地睡個好覺?

大多數的時候,你是不是都無法專心,總是擔心這個,害怕那個?要不就是想要這個,但又覺得那個也不錯,貪心地想將所有的東西一網打盡?

這正是很多現代人共同的寫照:一心數用。在這裏卻有大部分人已經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以為自己無所不能,可以手腳並用同時完成很多件事情。

應接不暇的雜務明顯成為日益艱巨的挑戰。許多人整日形色匆匆,疲態畢露。放眼四周,“我好忙”似乎成為了人們共同的口頭禪,忙是正常,不忙是不正常。

美國作家傑夫·戴維森形容“狂亂湍流正席卷著當今每個人的生活”。引用著名的趨勢預言家托夫勒在1970年出版的著作《未來衝擊》一書中所說的一句話:“人們將成為選擇泛濫的奴隸……”太多的選擇也同時威脅著人們的心靈空間,帶來更大的焦慮,令人覺得時間與自由受到剝奪。太多的選擇讓人們分心。一心數用的結果就是:你不能專心地做好每一件事,不能思考、不能交談、不能運動、不能休閑……甚至是一家人團聚,也要提前預約。

奇怪的是,盡管大多數人都已經忙得焦頭爛額了,每天為了“該選擇做什麼”覺得無所適從,但絕大多數的人還是認為自己“不夠”。這是最常聽見的說法:“我如果有更多的選擇就好了”“我如果能賺更多的錢就好了”,卻很少聽到有人說:“我已經夠了,我想要的更少!”

正如托夫勒所言,太多選擇的結果,往往是變成無可選擇。即使是芝麻綠豆般大的事,都在拚命消耗人們的精力。

如果你的生活也不自覺地陷入這種境地,那麼,你要來個“清理門戶”的行動了。

首先你要重新整理。改變事情的先後順序,重要的事先做,不重要的事以後再說;

其次你要學會丟棄。你會發現,丟掉的某些東西,其實你一輩子都不會再需要它們了。

當你發現自己被四麵八方的各種瑣事捆綁得動彈不得的時候,難道你不想知道是誰造成今天這個局麵的嗎?是誰讓你昏睡不已?是你,不是別人。所以,是你要對它們負責,而不是要它們來對你負責。

工作不是生活唯一

西方有一句俗活說:“工作可以使一個人高貴,但也可能把他變成禽獸。”

我們生活在一個壓力極大的社會環境中,我們拚命地工作,是為了生活;但在實際上,不管我們有意或無意、主動或被動,工作幾乎成了生活的唯一內容和支柱。一旦失去工作,我們不僅會在物質上垮掉,同時也會在精神上垮掉。而在工作中,由於各種原因,又會使我們時時感受難以解脫的束縛,經受無法避免的挫折,因而會產生深刻的無力感與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