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實現目標的終極策略 人生不能沒有目標
人世間各式各樣的“人”的係統也有同樣機能、同樣特征。當目標設定以後,人的“自我動機確立係統”立即開始“監視”與目標有關的反饋信號,並對意識下的“自動機”裝置裏的“自我形象”進行調整,同時下達實際目標所需要的各種“決定”。如果製定計劃的意圖含糊不清,或者選定的目標過分脫離實際,那麼“人”的係統就會尋來找去,徘徊不定,白白消耗自己,甚至自我滅亡。
曾有人巧妙地把人比喻為一條船。在人生海洋中,大約有95%的船是無舵船。他們總是漫無目的地漂泊,麵對風浪海潮的起伏變化,他們束手無策,隻有聽其擺布,任其漂流。結果他們要麼觸岩,要麼撞礁,以沉沒而告終。
還有約5%左右的人,他們有方向、目標,又研究了最佳航線,同時學習了航海技巧。這些船從此岸到彼岸,從此港到彼港,有計劃地行進。那些無舵船一輩子航行的距離,他們隻要兩三年就達到了。他們像現實中的船長一樣,既熟知下一個停泊或通過的港口,也深知航船的目的地。即使航行的目的地暫不明確(譬如探險航行),也能清楚地知道目標的特性、目的地上應有什麼和現在航行在什麼水域。如果出現狂風巨浪,或者其他意想不到的天災人禍,他們不會慌張,因為他們知道,隻要把應做和能做的都做到,那麼抵達目的地就是確定無疑的事。
人生需要仔細規劃,沒有仔細規劃的習慣,隻能使自己每天過粗糙的生活。成大事者的習慣之一是善於在自己的人生規劃圖上精打細算!
曾經有兩名瓦工,在炎炎烈日卜辛苦地建築一堵牆,一名行路人走過,問他們:“你們在幹什麼?”
“我們在砌磚。”一個人答道。
“我們在修建一座美麗的劇院。”他的同伴回答。
後來,將自己的工作視為砌磚的瓦工砌了一生的磚,而他的同伴則成了一位頗具實力的建築師,承建了許多美麗的劇院。
為什麼同是瓦工,他們的成就卻有著如此巨大的差別?其實,我們從他們兩人不同的回答中,已經可以看到他們之間不同的人生態度——前者把工作僅僅當成工作而已,後者則把工作當作一種創造:前者在那兒隻知道把一塊塊磚砌到牆上去,別的一概不知不問,後者不僅是在把磚砌到牆上去,而且他的目的很明確,要修建一座美麗的劇院。
兩個人在做同樣的工作,一個有目標,一個無目標,這就是造成兩人成就不同、命運迥異的根本原因。
有一位哲人說過: “最蹩腳的建築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築蜂房以前,已經在頭腦中把它建成了。”
這種對自己的未來進行設計、規劃的過程就是事業目標策劃的過程。
目標不但使我們的行動有依據,人生有意義,還能激勵我們的鬥誌,開發我們的潛能。
這仿佛是個定律。在人生的前方設定一個目標,並且把它不僅當作是一個理想,同時也把它當作是一個約束,就像跳高,隻有設定一個高度目標,才能跳出好成績來。
怎樣設定自己的目標
你為自己的人生設立了什麼目標呢?
事實上,大多數人所度過的一生是無意義無目標的人生。他們隻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打點光陰,他們除了一天老似一天外,別的什麼變化也看不到;他們在自己所建造的牢房裏迷惘、焦躁。
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當你確定隻走10公裏路的目標,在完成8公裏時,便會有可能感覺到累而鬆懈自己,以為反正快到目標了。但如果你的目標是要走20公裏路程,你便會作好思想準備和其他準備,調動各方麵的潛在力量,這樣走7、8公裏後,才可能會稍微放鬆一點。可見設定一個遠大的目標,可以發揮人的很大潛能。
人生大目標是人生大忐,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終生為之奮鬥。這樣的大目標的設定是很難精確詳細的。尤其是對經驗不足、閱曆不深的人來說,更是如此。隨著成大事經驗的增加,階段性的中短期目標的實現,人會站得更高,這樣對人生大目標的確立會逐漸清晰明確。